【写作总结】2022年个人写作总结

2022年最后的尾声了,然而这会儿我还在看《洛洛历险记》而一直没开始动笔写今年的写作总结。
只是相比上一年,今年确实基本上没写出一篇完整的故事,哪怕是短篇,反倒是开了这家事务所,写的比较多的还是委托报告和办案经验。
应该不算是个人写作总结了,更多算是个人开办事务所后所对此发出的一些感想。

自从开办了事务所后,一些尽管让我意料之内,但也还是会觉得不可思议的新人想法还挺多,也包括他们对于如何阅读小说、如何评价对方小说、在面对创作时的思路也是各种各样。
但这些问题总结下来终究还是一个↓

外加还有一点是心态。
比如,他们会拿自己目前水平写出的作品和出版书、或是被大众认为的神作去进行对比。
又或者因为本身不自信,只要10个人里有一个说TA的作品有问题,TA就会全盘否定剩余的其他9个人对TA作品的肯定。
又或者一些新人认为自己什么都会,看别人作品时一上来就去指别人的基础问题,但实则也就只会指出别人的基础问题这点能耐,没别的本事了。
但这种人你也控制不了。只是我个人认为,在看一个人的作品时仅仅只会抓着别人的基础问题去评价作品,甚至否定对方的能力真的没有任何的意义,除非对方的作品里有触碰到你底线的内容外。
写作基础这种问题一直向新人指出只会对新人写作不利。
新人没办法短时间内把所谓的写作基础完全掌握并理解,一直强调基础错误只会让新人一直迷茫、自我否定,他们也会因此一直去纠结这种不能短时间搞懂并驾驭的知识,导致一直写不出一个完整的作品。
如果有在新人圈里停留过,大概率也会发现他们来来去去讨论的都是一些如何提升文笔水平?如何提升语法方面?如何写开头等这些根本不是他们目前的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的问题。
讨论了半天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耳朵会了,脑子和手没会。

近期我有去了解一些西方文学的故事解析。
我觉得西方文学的那种创作想法很有趣——我很难说上来怎么个有趣法——以至于西方文学的创作想法和所要表达的东西的形式反而非常符合我的写作方式。
但我的写作方式并不是受到这些影响。
之前似乎有提到过,我的写作方式受到影响的一个是《回转企鹅罐》,一个是《兽娘动物园》,我的写作形式基本上也是在这两个作品的影响下慢慢发展成现在的样子。
事实上,我看过的西方文学作品很少,近期看的比较多的是《福尔摩斯》。
《福尔摩斯》对我来说挺有意义的。
如福尔摩斯说的,通过一些细节可以直接看穿很多信息。
柯南道尔的文字里,哪怕只是一句话,也可以知道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福尔摩斯与华生的性格等等,这种一句话蕴含多种信息的写法也正是我喜欢的。

现在也确实不再喜欢偏宅向的二次元的故事了。
比方说以前经常会看到的一些醒来发现美少女没穿衣服躺在我旁边、多少有的带点擦边球等这类型剧情的作品了,也包括现在对于轻小说也慢慢地不感兴趣了。曾经买过的轻小说可能以后拿出来看,更多留下的都是怀旧的感觉了,但这种感觉其实很美好。
现在写的作品我个人觉得不再属于轻小说范围了,只能说是带有二次元元素的文学作品。
我给自己的写作风格评价是:对话信息流、偏向隐喻象征较多、每一个段落基本上很少有超过4行。
至于别人怎么认为就不清楚了。
有一点是,如果读者抱着现实逻辑去阅读我的作品,可能有时根本读不懂。
所谓的现实逻辑,举个栗子。
苹果。
现实逻辑的思考模式是:它是一个水果,内涵丰富的维生素。没有其他的想法了。
换个角度的思考模式是:它真的是一个苹果?会不会只是个人名?或者是一个代号、工具?或者这个苹果其实根本不是一个有形的东西,是象征着别的事物的?

我突然想起了之前有位仁兄看了我的《女王》先行公开内容后表示从内容中没有看到有介绍女王和“我”的身份(应该是这个意思吧?希望我没理解错)。
既然提到了就顺便拓展说一下吧——你可能哪怕看完了《女王》也不一定知道他们两个具体身份是什么。
因为我的写作方式并不会直接介绍角色信息给读者。
比方说“我的名字是XXX,就读XXX学校,这是我的XXX,她总是非常神秘让我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她长得很好看,有一头XX的头发”。
类似这种的介绍角色在日轻小说里非常常见,也在接过的委托中比较常见到挺多人也这么写。
但我基本上不会这么写,这对我来说挺不自然的。
我一般是将角色的信息与故事融合,甚至有时候我只会告诉读者这个角色的名字和性别,有时候可能性别和名字都不会有。
在这点我会和别人的写作方式不一样。
以前也曾有人表示,我的作品信息量太少、信息比较分散不集中、里面有很多东西咱们看了之后只能带着疑惑,却不知道具体是怎样的之类的评价,最终得出的评价是看得懵逼。
其实问题都不大,把疑惑提出来也是好事。

最后希望自己明年在写作上能更加有上进心,《女王》继续创作。
事务所看情况更新一下委托报告。不过其实有很多都在之前的办案经验和委托报告里都提到过了,多次重复说多了也腻。
感谢开办事务所后向事务所发来委托以及上门委托的委托人,今后还会继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