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零基础学经济Ep168】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概念梳理(完结)

2023-03-29 17:26 作者:躺坑老碧的学习瞎记  | 我要投稿

(合计2775字,用时80min——)

最后一章内容,涉及的是本国经济政策应用一类,非考试重点,且相对敏感,所以略过。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a.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

客观条件:

  1. 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效微力乏;

  2.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在于,它保持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一致性和相容性,正是在这一点上,它动摇了原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开拓了西方学者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新思路;

    但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片面追求理论结构和分析方法的完美性,忽略经验检验,它的市场出清的微观分析完全脱离了资本主义现实,政策无效性的宏观结论也缺乏说服力。

b.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

表现:

  1. 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设名义工资刚性,而新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有黏性,即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而是可以调整的,只是调整十分缓慢,需耗费相当的时日;

  2.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增添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设:

    1. 一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和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这一假设源于传统的微观经济学;

    2. 二是理性预期,这一假设来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c.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

两个问题:

  1. 货币是否为非中性的?

  2. 经济中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对于理解经济波动是否十分关键?

答案:新凯恩斯主义对这两个问题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解释:

  1. 货币的非中性涉及“古典”的两分法,这种两分法是指经济中的名义变量对实际变量没有实质性影响,经济中的变量可以分为两类——

    1. 名义变量,如货币量;

    2. 实际变量,如就业、实际产量等——

    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化只影响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对产量和就业等实际变量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2.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企业是制定价格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而不是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市场的不完全性,加上不对称信息等因素,使工资和价格具有不易变动的黏性,所以市场是非出清的

理论:工资和价格的黏性理论是新凯恩斯主义必须集中力量解决的重大问题,新凯恩斯主义为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一种分类方式是将其区分为名义黏性和实际黏性——

  1. 名义黏性:在出现名义需求扰动时,各种因素使得名义价格水平变动的比例不同于名义需求变动的比例;

  2. 实际黏性:某种因素组织了实际工资的调整或存在着一种工资相对于另一种工资或一种价格相对于另一种价格的黏性。

第六节 名义黏性

a.名义工资黏性

商定的工资率一般在两种情况下是可能变化的:

  1. 一是有计划的变化,即在多年的长期合同中,规定了每年的工资变化;

  2. 二是按生活费用协议的规定变化,即规定一个自动的工资提高率,以适应物价的上涨,也就是预先确定名义工资的变化,允许工资率上升以赶上未来的通货膨胀率。

观点:

  1.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工资的黏性不仅来源于个别非理性和武断的行为,而且来源于有利于工人和厂商利益的长期的工资合同;

  2.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费尔普斯的解释,建立长期劳动合同对于厂商和工人双方都会带来好处——

    1. 对劳资双方来说,工资谈判都很费时间;

    2. 这种谈判破裂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工人认为可能需要求助于罢工活动以加强其谈判地位;

    3. 在面临不利的需求冲击时,对于厂商来说,将工资率变动到一个新的水平可能不是一个最优策略。


b.名义价格黏性

菜单成本理论

  1. 目的:解释经济中的名义价格黏性;

  2. 观点:经济中的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厂商调整产品价格,所以,价格有黏性;

  3. 概念:所谓菜单成本是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将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支付的成本;

  4. 分类:

    1. 因为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的菜单价目表的变动,所以,新凯恩斯主义者将这类成本称为菜单成本;

    2. 另有一类成本是厂商调整价格的机会成本,它虽不是厂商实际支出的成本,但同样阻碍着厂商调整价格,也被称为菜单成本;

  5. 公式:π(P*)-π(P)=π'(P*)(P*-P)-1/2π"(P*)(P*-P)^2——π(P)为厂商的利润函数,P为产品价格,P*为利润最大化价格,该式表示价格不调整到P*的损失,因为P*是利润最大化价格,从而有π‘(P*)=0;

    含义:当价格只稍微偏离最大利润水平时,不作调整的损失是很小的——

    厂商只有在调整价格后的利润增量大于菜单成本时,才会调价;否则,厂商将保持价格不变,因此,菜单成本的存在,使厂商不愿意经常地变动价格,从而价格具有黏性。

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

a.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AS曲线

  1. 由于名义工资在短期时固定的,所以,当价格水平变化时,实际工资w=W/P也会变化;

  2. 如果价格水平提高,在名义工资固定的情况下,实际工资降低;

  3. 由于实际工资下降,经济中的企业就会提高劳动需求;

  4. 总供给曲线AS意味着,给定固定的名义工资W,价格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实际工资,进而增加了劳动需求和就业,这又使经济的总产出增加;

  5. 这一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

AS曲线移动的因素

  1. 名义工资W的提高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2. 全要素生产率A的下降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b.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考察

AD曲线

  1. 总需求减少,总曲线曲线左移;

  2. 总需求曲线左移,实际收入下降,价格水平亦下降,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批劳动合同被重新签订时为止;

  3. 经济经历衰退,这便是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所作的解释。

c.新凯恩斯主义的稳定化政策


政策观点:由于价格和工资的黏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后(例如导致经济衰退),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用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不能等待工资和价格向下的压力带来经济恢复,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过程。


经济冲击后的选择:

  1. 使该经济停留在萧条状态;

  2. 政府采取旨在刺激需求的政策——新凯恩斯主义主张。


第八节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a.在长期,一国生产产品和劳务的能力决定着该国国民的生活水平

原因:

  1. GDP是衡量一国经济福利的重要指标;

  2. 在长期,GDP依赖于包括劳动、资本和技术在内的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增加和技术水平提高时,GDP增长。

b.制度对于长期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原因:市场经济通过市场价格来协调市场上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而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经济中广泛尊重产权。


c.在长期,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

原因:在长期,当货币当局发行了越来越多的货币时,通货的实际价值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这个论断已被事实所证实。


d.在短期,总需求影响一国生产的产品与劳务的数量

原因:因为在短期,价格是黏性的,所以总需求至关重要。


e.在短期,政策制定者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

原因:在短期,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取舍关系。


f.预期是重要的

原因:理性预期理论表明,公众和市场对政策行动的预期对经济中几乎每个部门都有重要影响。该理论强调经济主体一般受到最优化行为的驱动,因而他们对未来变量的预期应该是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作出的最优预测。



【零基础学经济Ep168】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概念梳理(完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