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今日份磨耳朵背诵音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建安文...

2023-04-10 22:59 作者:文学考研带你背  | 我要投稿

考点二、“邺下诗人” 里的建安文学风骨


邺下,今址河北临漳邺镇,古时邺城的别称(遗址主体位于今河北临漳县境内)。


献帝建安时,曹操据守邺城。建安七子及其他诗人环绕在其周围,在创作上形成一种“梗概多气”的诗风。故建安七子又被称“邺下七子”。


①“建安文学”的形成和“建安风骨”的由来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但这时政权实际上掌握在曹操手中。建安文学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在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桢等一批文学家。他们继承《诗经》及东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朝末年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一己欲在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他们的诗歌,大多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简练刚健,自然明白而流畅,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道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或魏晋风骨。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特征。它也成为后世反对淫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


②“建安三曹”之曹操


曹操,字孟德。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曾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的诗歌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气魄雄伟、音调昂扬,善用比兴,语言古朴质真,形象鲜明。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轻藻并不常见, 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 不加润饰。


曹操诗歌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有所创新, 《蒿里行》原是杂言,曾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本自《诗经》之后已日渐式微,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


此外,曹操还有不少其他文章传世,例如《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文字质朴,感情流露,流畅率真。

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今日份磨耳朵背诵音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建安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