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共运史连载(4)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1

2023-08-08 11:17 作者:云舟文化  | 我要投稿

节选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讲义(初稿)》上册,华中师范学院政治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研室编,1974年5月。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讲义(初稿)》上册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在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中的发展

第四节

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一、法国二月革命和巴黎工人的六月起义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刚刚问世,欧洲大陆上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革命风暴。它席卷了从巴黎到布达佩斯,从柏林到巴勒莫的广大地区。1848年法国革命是欧洲各国革命的先锋,它吹响了这次大规模革命运动的号角。

在当时,统治法国的是代表金融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七月王朝(1830—1848)。他们实行只有利于本集团利益的对内对外政策,成了“剥削法国国民财富的股份公司”。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96页。在全国3600百万居民中,只有20万人获得了选举权,不仅工人、农民,而且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业资产阶级也被剥夺了选举权。因此,从无产阶级到王朝反对派都起来反对七月王朝。1847年的经济危机加深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1848年2月22日,巴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联合起来,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高呼“打倒基佐!”、“改革万岁!”的口号。当反动政府调兵前来镇压时,他们拿起武器,筑起1500多座街垒,同反动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示威游行变成了武装起义。经过三天的浴血奋战,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二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法国二月革命油画

二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但政权却落到了资产阶级共和派手里。

在二月革命中掌握了武器的巴黎工人,决心把革命推向前进。当时资产阶级施展了种种阴谋,妄图瓦解和镇压工人阶级。二月革命后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伪装满足工人的要求,设立一个“政府劳动委员会”,要它去探求改善工人阶级状况的办法。这个委员会是一个空中楼阁,它既没有任何经济实力,又没有任何政治权力,目的是为了麻痹和欺骗工人阶级。为了破坏社会主义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临时政府把10万工人编入“国家工场”。工场采用半军事的组织形式,每天驱使他们去做粗笨的土工,付给23苏 1法郎为100生丁,5生丁为1苏。的工资。资产阶级借此进行恶毒宣传,说这就是实行社会主义和劳动权。资产阶级还欺骗农民说,巴黎工人不愿工作,为了维持“国家工场”,养活游手好闲的工人,必须向农民增收45生丁附加税,用这种险恶的手段挑拨工农关系,以达到孤立无产阶级的目的。与此同时,临时政府还以每天付给1法郎50生丁的高额薪饷收买流氓无产者,组织了24000人的反革命别动队。它们制造所谓“共产主义骚动”的谎言,在巴黎集中了10万国民自卫军,准备屠杀工人。当资产阶级拥有足够的反革命力量时,就向无产阶级发动猖狂进攻。1848年6月22日他们下令解散“国家工场”,把10万工人抛到街头,公开挑起内战。巴黎工人鸣起钟声,再次拿起枪杆子,于6月22日爆发起义,来回答资产阶级反革命进攻。

 

法国六月起义的街道

在六月起义中,“一切优势,一切最重要的阵地,一切中等社会阶层,都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1页。资产阶级反革命武装力量有25万人,而参加起义的工人只有4万多。面对强大的敌人,巴黎无产阶级不畏强暴,顽强战斗。起义工人提出了建立“社会共和国”和“消灭人剥削人”的战斗口号。他们筑起了400多座街垒,分几路围攻资产阶级的顽固堡垒市政厅。经过5天的浴血战斗,最后,这次起义被资产阶级血腥镇压下去了。

六月起义证明,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就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六月起义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有11000人被屠杀,25000人被逮捕,3500人被流放。这一血的教训使工人们开始认识到:“它要在资产阶级共和国范围内稍微改善一下自己的处境只是一种空想,这种空想在一开始企图加以实现的时候就会成为罪行。于是,原先无产阶级想要强迫二月共和国予以满足的那些要求,······就由一个大胆的革命战斗口号取而代之,这个口号就是: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7页。

六月起义证明,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有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领导,有一条马克思主义革命路线来指引。在六月起义前,各种假社会主义思潮广为泛滥,而对法国无产阶级影响最大的是路易·勃朗主义。路易·勃朗(1811—1882)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从30年代开始在报刊上抨击资本主义制度,宣扬他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理论。他一贯抹煞阶级差别,宣扬阶级调和,说什么“协调是万物的法则”;他竭力抹煞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阶级本质,胡说“国家是穷人的银行”,散布资产阶级共和国能使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幻想。二月革命胜利后,路易·勃朗担任“政府劳动委员会”的主席,他以自己的那套反动理论为基础,充当劳资纠分的仲裁人,喋喋不休地呼吁工人们要“慎重”,不要“过于急躁”。当六月起义爆发时,这个以工人领袖自居的家伙却无耻地要工人“立即放下武器”!六月起义无情地揭穿了路易·勃朗这个叛徒、工贼的嘴脸。列宁说:“路易·勃朗在1848年革命中是臭名远扬的”,他“用“社会主义'词句装饰起来,而实际上只是帮助资产阶级加强对无产阶级的影响”。宁:《路易·勃朗主义》。《列宁全集》第24卷,第14页。六月起义的失败,宣告了路易·勃朗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破产,说明了没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革命党的领导,无产阶级就不可能获得解放。

六月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马克思高度评价了这次起义,指出:“这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这是为保存或消灭资产阶级制度而进行的战斗。”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5页。

 

二、德国的三月革命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斗争纲领和策略

革命前夕的德国,仍处于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当时,德国境内有34个邦国、4个自由市。它们在内政、外交、军事上各自为政,币制、度量衡也各不相同。这就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消灭封建割据,实现国家统一成了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

在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德国爆发了三月革命。首先在临近法国的西南部的巴登、巴伐利亚等邦爆发了人民的革命运动。3月1日,巴登反动内阁倒台,成立了资产阶级自由派参加的新内阁。其他各地的政权也相继转到资产阶级自由派手里。

奥地利和普鲁士是德意志联邦中的两个最大的邦国。3月中旬,奥地利首府维也纳和普鲁士首府柏林爆发了革命,德国这两个反动统治的堡垒,这时成了两个革命的中心。3月13日,维也纳的工人、学生和市民举行了反政府的示威游行,高呼“打倒梅特涅,宪政万岁”的口号。当首相梅特涅调集军队进行镇压时,人民群众迅速筑起街垒,举行武装起义。梅特涅见势不妙,于是男扮女装,仓皇逃往英国。奥皇斐迪南一世被迫宣布改组内阁,同意召开国民议会,制订宪法。在这个时候,柏林的工人、市民和大学生也举行了大规模集会,遭到普鲁士政府军队的枪杀。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革命群众,冲破资产阶级的重重阻挠,立即举行武装起义,同14000名反动军队战斗了10小时,取得了柏林三月革命的胜利。3月底,莱茵区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康普豪森和汉泽曼接受普王的委任组织内阁。资产阶级依靠人民的起义参加了政权。但是他们上台之后,便立即同保皇势力勾结起来,共同反对革命。康普豪森在接受普王委任组阁之后,恬不知耻地公开宣称,他们是“王朝的挡箭牌”。他们完全站在地主贵族一边,拒绝无偿废除封建义务,出卖了农民。这样,就为君主专制势力的反扑准备了条件。

 

德国三月革命

1848年革命一爆发,马克思、恩格斯立即奔赴革命斗争的第一线。3月初,马克思到达巴黎,根据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的委托,组成了以他为主席的新的中央委员会,在布鲁塞尔的恩格斯被缺席选入中央委员会。3月21日左右,恩格斯也到达巴黎,同马克思一道制定了德国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纲领,即《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根据对德国国情的科学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当时德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但是它有可能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要求》一开始就规定,德国无产阶级当前的基本任务是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第3页。为了保证革命的胜利以及有可能过渡到无产阶级革命,《要求》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造措施:如实行普选权,保证工人代表参加议会;彻底实行政教分离,普及国民教育;废除一切封建义务,等等。《要求》还提出了许多过渡性的措施:如没收封建领土和其他封建财产归国有,组织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把矿山、矿井、银行和一切交通运输工具收归国有,建立国家工厂;实行高额累进税,取消消费品税,限制资本的增长等。此外,《要求》还把武装全体人民作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保证。由此可见,《要求》实际上规定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斗争纲领和策略,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

4月初,马克思、恩格斯回到了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祖国,在科伦创办了大型日报—《新莱茵报》。这个报纸虽然标明是革命民主派的机关报,但它在各个具体场合都强调了自己的特殊的无产阶级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利用该报广泛宣传他们所制定的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路线,捍卫法国和德国革命,号召支持波兰人、意大利人和匈牙利人的民族解放运动,成为德国工人和革命力量的战斗指挥部。同时,他们还积极参加了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协会”的活动,其目的是推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在革命道路上前进,并帮助协会中的无产阶级分子摆脱小资产阶级的影响。

1848年德国革命时期激烈的阶级斗争,反映到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同“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波尔恩(1824—1898)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右倾机会主义的代表。他是当时柏林“工人中央委员会”和“工人兄弟会”的主席。他认为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的事,反对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去争取领导权。他拒绝参加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共和国的政治斗争,宣扬工人在国家的赞助下建立生产合作团体和信贷机构,实行点滴的改良。他认为只要工人阶级都参加了生产合作团体,就成了“自由的阶级”,而那时资产阶级就会自然“消失”。他甚至无耻的宣称,他的使命就是尽力使无产阶级不“骚动”。恩格斯在痛斥波尔恩的反动谬论时指出:“混乱不堪,竟把《共产党宣言》的观点同行会习气和行会愿望、同路易·勃朗和蒲鲁东的观点的残屑碎片、同拥护保护关税政策的立场等等混杂在一起”。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00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同时,还同哥特沙克(1815—1849)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哥特沙克当时担任科伦工人联合会主席。他主张跳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提出了立即建立“工人共和国”的口号。他反对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阶段同一切民主力量联合,甚至否认工农联盟的必要性。马克思、恩格斯在科伦共产主义者同盟支部和工人联合会中,对哥特沙克的错误进行了严肃的斗争和耐心的教育。但他拒不改悔,认为同盟现行的章程威胁着他个人的自由,坚持退出同盟。广大同盟盟员和工人联合会会员都纷纷谴责哥特沙克的罪恶分裂活动,拥护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同哥特沙克机会主义的斗争取得了胜利。后来,哥特沙克这伙分裂主义者于1849年创办了《自由劳动》报,对马克思和《新莱茵报》进行无耻的诽谤,堕落为敌人的帮凶。

巴黎无产阶级六月起义失败后,欧洲反动势力开始全线反扑。德国各地不断爆发的起义,也都先后遭到镇压。1848年11月,哈布斯堡主朝在奥地利的反动统治,霍亨索论王朝在普鲁士的反动统治相继恢复了。

普鲁士反动政府对《新莱茵报》进行了野蛮的迫害。1849年5月19日封闭了《新莱茵报》,马克思被迫离开德国前往巴黎。最后一期《新莱茵报》用红色印刷,马克思代表编辑部满怀战斗激情对工人们说:“无论何时何地,他们的最后一句话始终将是:工人阶级的解放!”马克思:《致科伦工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619页。

 

三、欧洲被压迫民族的革命运动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和策略

在法国二月革命、德国三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长期处于俄、普、奥统治下的意大利、匈牙利、波兰和捷克等被压迫民族,相继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

1848年3月15日,匈牙利的首府布达佩斯爆发了起义,革命烈火很快席卷匈牙利其他地区。匈牙利革命部队在国内人民的拥护和国际革命力量的支持下,击溃了奥军的反扑。

4月14日,在德布勒森正式宣布匈牙利独立。但不久,在沙皇俄国的14万反动武装干涉下,匈牙利独立战争被绞杀了。

1848年3月17日,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工人举行罢工。农民运动随之而起,要求废除封建义务。奥地利政府被迫颁布免除劳动法令,允许捷克成立责任内阁和实现语言平等。这时,自由资产阶级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实现自己的统治,在泛斯拉夫主义的招牌下,极力阻挠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5月,捷克民族解放运动遭到失败。

1848年3月18日,意大利的米兰爆发了反奥起义。经过五天激战,起义者把占领军赶出了市中心,解放了米兰城。在“五日之战”期间,伦巴第、威尼斯城乡到处燃起了民族起义的烽火。3月23日,撒丁王国首先对奥宣战,四月间,各地也相继参战。同年秋,罗马又爆发武装起义,成立了罗马共和国。但由于意大利各邦统治阶级害怕人民,特别是不敢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后在法国、奥地利、西班牙和那不勒斯的反革命联军袭击下,意大利的民族独立战争被镇压下去了。

1848年3月,波兰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克拉科夫、利沃夫和波兹南等城市的人民,相继举行游行示威,要求武装人民,实行政治自由和民族平等,以及恢复1772年前的疆界。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普鲁士政府被迫作了某些让步,但不久就背信弃义地撕毁协议,进军镇压。到4月间,波兰民族起义失败了。

 

《街头的路障》,一副由霍勒斯·韦尔内于1848年创作的画作。背景为巴黎先贤祠

在1848年革命中,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关心被压迫民族的革命运动,并写了很多文章,阐明了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和策略。

第一,阐明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相互关系。早在1848年革命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根据俄、普、奥瓜分波兰的历史教训,提出了“任何民族当它还在压迫别的民族时,不能成为自由的民族”马克思恩格斯:《论波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8页。的著名论断。在1848年革命期间,他们在斥责德国统治阶级的对外政策时指出:“德国将来自由的程度要看它给予毗邻民族的自由的多少而定。”恩格斯:《德国的对外政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05页。这就是说,民族解放的斗争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是相互支持,互为条件的。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号召全欧洲的无产阶级都来支持被压迫民族的独立运动,认为这是无产阶级崇高的国际主义义务。

第二,论述了无产阶级对待民族运动的态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必须分清两种不同性质的民族运动,从而采取不同的态度。他们坚决支持当时波兰人、匈牙利人和意大利人的民族运动,因为这些民族的斗争,削弱了当时欧洲三个最反动的国家—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他们坚决反对当时某些斯拉夫民族的民族运动,因为当捷克人民的起义被镇压之后,反动的资产阶级地主分子在奥地利境内的斯拉夫民族运动中占了上风,奥地利和沙俄反动统治阶级便利用这些民族运动来镇压德国和匈牙利的革命,成为反革命的工具。马克思曾公开声明:“我们要捍卫意大利争取独立的事业,要和奥地利在意大利以及在德国和波兰的专制统治作誓死的斗争。”马克思:《给“黎明报”编辑的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第8页。

第三,指明了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革命中,满腔满情地支持意大利的民族独立战争,并且指出:“群众起义,革命战争,到处组织游击队—这才是小民族制胜大民族,不够强大的军队抵抗比较强大和组织良好的军队的唯一方法。”恩格斯:《皮蒙特军队的失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36—337页。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指示,为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指明了胜利的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革命中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和策略,不仅推动了当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而且为后来的各国马克思主义者正确对待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基本原则,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提议及文件:星梅

整理:罗攸雁

 


国共运史连载(4)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