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 | 二线城市年超40W?是怎么做到的?
本人毕业后就在一家小互联网公司做测试,没有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规划,前5年一直在重复的用例编写和点点点。后来跟着霍格沃兹系统学习后,3年2跳,每次跳槽涨薪都超过100%,现在已经年薪过40W(二三线城市)。这里特别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也分享下自己的一点学习心得和成长经验。
论野路子与科班学习的区别
大学一毕业就进了一家还未起步的小互联网公司。5年的时间里在很多不同的项目中点点点。现在回想起这5年,真的浪费了太多的青春。
转折点在某年的年会,公司业务已经有些规模了,当时老板语重心长的找我谈话,让我考虑了解一下目前的测试技术,为公司的测试质量提效,这样的一个谈话彻底改变了我以后的职业轨迹。那段时间像着迷一样疯狂的学习,在网上翻阅了一些文章资料后,将 UTF 用在了项目中,那种成就感让我下定决心在测试开发的道路上继续深耕。
初次尝到了工具带来的成就感后,自己就开始迷失了,不知道学哪些才是有用的。 而且UTF也是老旧的破解版,很多功能已经无法兼容了。自己在网上也搜到了一些开源框架比如Selenium等,也跟着各种论坛里片段的代码跟着敲,进展也很小,无法用于具体项目中。
直到某天在腾讯课堂里面看到思寒老师的公开课,听完后就是眼前一亮,随即就加了课程顾问的微信。
那段时间但凡有学社的公开课,或者很便宜的课,我都会第一时间报名。这样的状态维持了一年,在这一年,我的测试技术提高了很多, 尤其是听了思寒老师在某个线下沙龙深度剖析PO框架,收获颇丰。那节课我来回仔细看了3遍,真的是“深入骨髓”的理解了这套理论,并结合自己公司的项目完整的搭建了一套自动化框架。正是有了这次经验后,我认识到了系统学习和野路子的天差地别。
越学越多,也拓宽了自己的眼界,同时发现外面很多公司招的自动化测试薪资都很高,这样诱人的条件让我动起了跳槽的念头。20年末做了一个自己觉得最值得的决定:报名了霍格沃兹的测开班。
那时候我老婆无法理解我花这么多钱的意义在哪里,还跟我吵了一架,我说:等我一年后来证明。进班后系统的学习让我把这几年零散片面的知识全部归总到了一起,也跟着教学的大纲完整的把所有的测开技术点学到了。 21年的年初,第一次跳槽,薪资从8k涨到了18k ,这样的结果也让我老婆心服口服。之后的一年里,我把学院教授的知识点都用在了公司项目中,并落地了很多自动化,性能等项目,还开发了不少工具,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同时自己也没有丢掉学习,每天都会保留至少半小时的学习时间,查缺补漏一些技术短板。今年碰巧遇到了另一个很好的机会,再次跳槽,薪资直接翻翻,在三线城市里,这样的薪资已经快到天花板了。
这样学习事半功倍
我一直秉持观念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对测开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或者只是为了学点技术挣点钱,那这样的状态是维持不久的。在学院的那段时间,除了上课的那几天,我每天都会抽出2个小时在书房反复看之前的视频,学院发的书我1周内全部刷完,对每个知识点都做上了标签,深夜防困还不断的听「Something Just Like This」来打鸡血。
另外,学完后的实践是很重要的,除了会跟着老师把讲的自己写出来后,还要去思考是否可以改进再改进, 这样才能形成你自己独有的知识点,这才是真正的价值!
综上,学习时要反复刷视频,一定要理解老师这段代码为什么这么写?有不理解的就要搞透;实践里出真知,不实践,你学到的永远是空中楼阁。
面试经验
我面试了几家公司,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基本总结如下:
1.手撕算法代码:这块只能自己刷题,熟能生巧,社区也为我们准备了每日一题,要自己主动去实战练习。
2.Shell常用命令:问到了基本的常用命令,比如性能相关的常用命令和指标的含义,咱们课程都是有的,只要好好刷录播,这些问题都难不倒你。
3.常用的自动化框架和自动化脚本的编写。这块要结合工作的内容将如何选择自动化框架和编写自动化脚本概述清楚,尤其是关于脚本的二次开发,面试官对于这块感兴趣,是加分项。
4.性能测试:基本都会问到有没有做过性能测试,你们公司的性能测试指标有哪些,工作中如何去做的,用的什么工具等等,这块也是加分项
5.Docker的运用。面试中有一个问题就是老师在直播中提到过的。大致问题就是如何判断docker服务器发送网络服务是不是好的?
6.还有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比如站在一个测试角度,如何做能提升项目的质量?如何避免或者减少生产问题的发生,你们公司使用了什么方法和工具?还有你认为自动化测试有无必要等等
7.还问了测试的基本问题。比如常用的测试方法是什么,然后给一个场景,使用测试方法现场列出测试点。
最后,再次感谢学社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祝咱们学社越办越好,也祝大家收获满满,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