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测试中ADHD出现人格类型最多的竟然是——
前言
想必各位多多少少都对最近热度一直不减的人格测试MBTI有所耳闻,因为互联网上有关于它的资讯铺天盖地。

刚开始出现可能只是一些广告测试,后面开始就逐渐演变成万物皆可MBTI,我们身上发生的所有事情似乎都和某种人格特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其中自然也有ADHD和MBTI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法。
网上有很多人都说ADHD是XNFP人格特质表现的一部分;
ADHD在MBTI测试中出现人格类型最多的是什么类型?
甚至于说XNFP类型的人一定患有ADHD?说的那么玄妙,一定就是真的吗?
下面咱们就来一起探讨探讨。首先先来了解一下“火”到无处不在的MBTI 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MBTI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是由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共同制定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全称为迈尔斯-布里格斯人格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它有着一套较为完整、结构化的测试量表。
量表是由Katherine Briggs与Isabel Myers母女二人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共同编制的。
MBTI测试共划分出了16种人格类型,也被称为16型人格测试。它将人格特质分为了四种相互独立的倾向维度,每种人格类型都是不同维度的排列组合,每一个部分都展现了我们对于环境和决策的偏向。
而这四个维度也分别代表不同的指向:
一,是个体的精神力量来源。外倾型(Extraversion,E)代表来自外界,内倾型(Introversion,I)代表来自自身;
二,是个体感知信息的方式。感觉型(Sensing,S)更关注事物的具体细节、更注重现实层面,直觉型(Intution,N)更关注概念与理论,更注重事物的未来趋势与“弦外之音”;
三,是个体做出行为决策的方式。情感型(Feeling,F)会更注重他人的感受,而思考型(Thinking,T)更注重事物的逻辑与准则;
四,是个体的生活态度取向。判断型(Judging,J)代表个体偏向计划性、准时性、可控性,注重目标确立,而知觉型(Perceiving,P)则代表个体偏向当下的内心感受,即兴程度高[1]。

对于MBTI和某种人格特质相关联的说法也的确有相关的科学研究。Alt(1999)针对MBIT和ADHD的研究发现ADHD研究对象和非ADHD的研究对象之间的创造力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发现人格类型和ADHD研究对象之间存在相关性。
尤其是和MBTI的直觉(N)功能和感知(P)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MBTI的N:
•注重事件的可能性和未来的发展喜欢创新、富有想象力、理论性、抽象性、面向未来或创造性。
MBTI的P:
•不介意突发状况喜欢自发性做事和有弹性的生活、不想错过任何东西。
由此看来,也有非常多ADHD人的特征与MBTI里N与P人的特征重叠: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多动、,容易分心、不成熟、做白日梦、难以听从指示、焦躁不安、追求新奇事物。

MBTI哪种人格与ADHD之间有联系?
那么通过MBTI测试划分的16种人格特质中,哪种人格类型和ADHD有关联呢?根据这个研究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和ADHD相关较高的:
第一名: ENFP
并列第二名:INFP&ENTP
那这就说明这三种人格特质一定会患有ADHD吗?
等等!其实这仅仅只能说明,ADHD的确和某些人格特质的维度存在相关,并不等于存在因果关系。
那些关于ADHD是XNFP表现的一部分的言论等其实有失偏颇,具体原因如下:
1、首先,MBTI真的算不上一门科学。
编制测试量表的Katherine Briggs和Isabel Myers母女二人并非心理学家,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量表中的很多题项大都来源于她们对日常生活的直接观察,并未经过科学的严密论证,这自然使得MBTI测试量表的信效度偏低。所以测试者们在不同的情境状态下进行答题,是很有可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的,也就是说,我们通过MBTI测试出来的人格特质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情境等各种因素改变而产生改变。
2、其次,我们必须引起重视的是,人们的性格特质并不是仅仅只用几个字母、几个标签、几句宽泛的话语就能够概括的,没有任何测试能够清晰地解答人们关于“我是谁”的疑惑。
故对于MBTI测试,我们不必过于真情实感,偏执于测试结果,以此来给自己或他人妄下定义。相反地,将其作为一种认识自我的工具和休闲娱乐的手段,从中得到一些帮助和慰藉,或是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与他人,就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3、最后,ADHD在学术界看来是一种确实存在的病,也有其诊断标准。
这是ADHD学术界的一种普遍共识,而且是一种具有高遗传力的家族性疾病。而且仅仅依靠量表无法确诊ADHD,仅供参考。请注意其他很多状况也有可能导致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如有特殊情况,请及时就诊。
总结而言,如果一定存在因果关系的话,ADHD是因,是先天产生的,在先,而人格特质是果,在后。
某MBTI并不能导致ADHD,而且有些言论“INFP 和ENFP类型的人一定患有ADHD”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无视ADHD患者所遭受的真实苦难。
我们也更倾向认为,MBTI等人格测试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工具,帮助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及其客户从平衡的角度了解ADHD独特的认知风格。
最后想说的一些话
最后的最后,网络上的很多人格测试量表以及ADHD量表都仅供参考,不能代替真正的人格或者病理“诊断”。
但是MBTI测试是很有意义的。
很多ADHD小伙伴做完测试之后,就分享到:
“从小到大周围都觉得我和他们格格不入,现在才发现原来和我拥有一样性格的人原来还有那么多。”
确实,ADHD本来就是在人群中的少数派,不少ADHD常常感到有话无处说。MBTI提供了一个与其他人建立联系的契机。
大家千万不能仅靠测试结果就盲目选择自己的职业,MBTI测试真正的意义可能并不是测试结果,重要的是我们在测试过程中开展的对自身的思考,以及和自己的朋友爱人分析、交流自我,帮助我们相互了解和建立连接。
这些测试应该是我们认识自我和世界的起点,而绝对不是终点,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里出发,认识了解更丰富多样的自我。
也许这个才是MBTI对ADHD群体最大的价值。
全文完!
审核校验:嘉华 刘婷
参考文献
[1]单学志. 大学生MBTI人格类型与心理资本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Alt,C.A.(1999).The relationship among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personality type and creativity in adults using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 and the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TTCT). Saint Louis University
[3]Healey,D.M.,& Rucklidge,J.J.(2008).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HD and creativity.The ADHD Report,16(3).
注: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