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现代文学作品选P31

2023-05-24 23:03 作者:择摘人  | 我要投稿

作家作品

●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代表作《剪拂集》、《大荒集》。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岁。 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他一生著作等身。其笔锋犀利而笔力刚劲,见解深刻而其言辞恣意酣畅不拘一格;行文随意随情随性,痛快淋漓处让人喝彩,幽默诙谐,真情流露处令人动容,嬉笑怒骂发人深省。

文章介绍

●文章的题目是《言志篇》,但前半部分并非言志,而是以调侃的态度探讨何谓“志”讥讽常人“言志”的虚伪、矫饰和现代人被物欲蒙蔽的矛盾心理。 文章开头即引出孔子言志之“近情”,批“方巾气”言志之“不近情”,发出今人虚假、天真丧失的感叹,追求自然率真的生活观初显。接着文章笔锋一转,引入古希腊圣人代阿今尼思的故事,转入议论,道出现代人言行矛盾、心灵不安的尴尬。接下来从四个方面明确讲述了代阿今尼思的做法在今天的不可取,即繁复的“欲愿”在今天已是人生中普遍的问题,现代人已经不可能摆脱现代物质文明的牵絆。  ●下半部分分八点阐发了“个人理想”。  1.我要一间自己的书房,可以安心工作; 2.我要几套不是名士派但亦不甚时髦的长褂,及两双称脚的旧鞋子;  3.我要一个可以依然故我不必拘牵的家庭;。 4.我要几位知心友,不必拘守成法,肯向我尽情吐露他们的苦衷;  5.我要一位能做好的清汤,善烧青菜的厨子 6.我要一套好藏书,几本明人小品,壁上一帧李香君画像让我供奉,案头一盒雪茄,家中一位了解我的个性的夫人,能让我自由做我的工作。酒却与我无缘; 7.我要院中几棵竹树,几棵梅花。我要夏天多雨冬天爽亮的天气,可以看见极蓝的青天,如北平所见的一样;  8.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简析本文的“志”的含义。 文章所言之“志” 一反严肃正经,贴近物态人情,把日常人生和情感乃至是琐碎的细枝末节提高到“志”的位置,呈现的是一个亲近自然、无拘无束、自由不拘、认真工作、潜心读书而又注重人情美好和感官享受的“言志”主体,沉淀千百年来文人陶冶心性、生活艺术化的文化内涵。 作者对“欲”的理解主要是指追求心灵空间丰盈,它固然附着在物质之上,但绝不可为物质、名利所囿。  作品通过对这些人生愿望中蕴含的丰厚、闲适、自由、雅致的名士气的抒写,表达了对现代人浮躁、空虚的生活状态的鄙夷不屑,浸淫着对生命、生活本身的关怀与爱。 最后一句“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彰显了个人主体性的绝对地位。 ●分析本篇作为“闲适小品文”的风格特点。 是闲适小品的典范之作,行文平和,讥讽和批评又不失节制,极富幽默感;旁征博引,才思敏捷;用语“文言中不避俚语,白话中多放之乎”。足以表现林语堂语言的风格与特色。 “闲适小品文”是散文品种之一。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断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 林语堂等人推崇晚明小品文,提倡幽默小品文、闲适小品文,把小品文视为个人独抒性灵、消闲自娱的形式。  在林语堂小品文理论的研究中,“幽默”、“性灵”和“闲适”是三个重要的话语范畴。 林语堂的“闲适”话语在思想上主要受到东西方文化及文学的影响。道家文化与“闲适”话语在艺术精神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而西方基督教文化所播扬的自由、平等的人文精神则成为闲适”话语的精神内核。 在文学方面,林语堂在建构自己的“闲适”话语体系时,既借鉴了西方自由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则和文学观念,又援引了中国传统文学中晚明文学的理论。林语堂的小品文用平淡的话语制造美文,表现出一种心境的超脱与悠闲。 他的“闲适”在内容上表现为冷静超远,旁观世态人情,面对现实,但不干预和批判现实,在形式上则表现为“娓语式”的小品文笔调。

现代文学作品选P3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