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慢慢推书之“百书计划”3
48、《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49、《三十不立》译文纪实系列 NHK纪实系列将日本社会最真实的一面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由一个在2009年一位39岁的男子在家中孤独饿死的事件引发对日本“三十代”现状的调查,发现“三十代”的男女都对不确定的明天充满无力感,而且即使是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耻于开口。我在群里分享了自己看这本书的窒息感,一位在伦敦的男性朋友是这么回的: “不够卷的,就得淘汰,没办法,这就是事实,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要好好珍惜,一片大好,多多感恩。” “对于男人,只能卷到死,才有一丝可能,人,得面对事实,天天做梦,不吃屎,对屎不闻不问,是不适用于当下的。” 50、《什么样的爱值得勇敢一次》 沈奕斐用爱情新旧脚本的对比方式,阐述“爱情问题本质其实是认知问题,而不是技巧问题,只有认清背后的规律,改变认知,才能打开对爱情的想象,才能经营好爱情”,与《脱节》有很多相似之处。一男一女两个视角探讨中国当代的爱情和婚姻现状,更加说明想拥有长期健康的两性关系,需要不断学习。 “最好的挽回方式,在于你在这个挽回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是能够让自己成长的。即使对方不回头,你也是有所收获的。” 51、《东京贫困女子》译文纪实系列 继《三十不立》又一本让我看完之后感到窒息的书。面对“贫困”,男性的选择就是硬抗,最后走向死亡;而女性的选择就是尽最大努力的苟活,伴随着各种生理上的疼痛和精神疾病。 你以为,她们是由于出身贫穷而袭得贫穷的么?不是的。一位毕业于东大研究生院的井川女士也同样饱受贫困折磨。 “在年轻人持续减少、少子老龄化极端严重的日本,将来要想缩小各种差距,复兴产业,找回曾经作为发达国家的幸福日子,怎么想都不大可能了。” “国家和行政机构诱导原本肩负着日本未来的女大学生们卖身,在严重少子化的环境中,逼得竭尽全力抚养孩子的单身母亲陷入无法维持温饱的贫困。如果国家的制度和法律的修订就是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那么本书中所有女性讲述的苦难,对设计制度的统治者而言,甚至有可能是计划之中的事。” 所以邻国已经把路趟好了,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锻炼身体多学习多思考。 52、《金翼:一个中国家族的史记》 这本书通篇都在讲黄、张两个家族的兴衰,但作者从来没有给过一个主观的论调,比如说黄家是因为更具备道德而兴盛的呢,还是张家因为丧尽天良而衰落的呢,都没有。作者只是如实的记录,但从头到尾仔细读完,自己是会找到答案的。 53、《纳瓦尔宝典》 短短半天的时间就读完的一本让我欲罢不能爱不释手的好书!在书上画满了横线和笔记,读一会儿停下来思考接着读,这种久违的酣畅淋漓! 金句是如何诞生的?是通过反复锤炼一句有深度的话。其实我们不缺金句,缺的是将金句落地的执行力。 《三步为赢》《财富自由之路》《原则》和这本书,作者们都是层级相同的人,得出的结论也是如此相似,只不过路径不同。
54、《女子的人间关系——女人关系小红书》 用理性看待女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才是正解。“女性”指数低的女人:直爽、温暖、不拖泥带水、不嫉妒、表里如一、正直、真诚、始终如一。 “男性更看重自己的社会位置、在人群中的实力、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绩等。男性认为即使得到父母的偏爱,如果在社会中没有一席之地,也毫无意义。” “男性以对方认同自己的努力来判断对方的爱,而女性则以对方是否在意自己的存在来判断。” 原来如此,我又变强了一点点。 55、《向上沟通的高手》 “不把人际关系弄糟,又善于知人善任的人是能够用自己的想法去影响别人的。如果拥有能够与任何类型的人‘配合’的能力,那么无论在工作上做出业绩,还是在职场上获得高评价,都会变得容易实现了。” 56、《如何不喜欢一个人》 看完这本书,我对上段感情全然释怀了,并且感谢理智的自己,没有发小作文,没有对共同好友抱怨与诉苦,也没有陷入情绪崩溃和否定自己。 “由于不能对痛苦感同身受,心理变态在他人遇到难处的时候无法提供同情和帮助,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的‘情感支持’往往是空洞而机械的。” “欢声笑语在心理变态看来像是一种奇特而难熬的提示:做个心理健全的人是不是比做个没有灵魂的心理变态更好呢?” “就像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一样,心理变态会从每一个目标身上学习,会随着更换目标而不断自我更新。” 57、《大脑简识》
58、《夹缝生存·不堪重负的中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