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没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

女子防身术,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当人们说起武术,会想到哪些项目?例如,跆拳道、泰拳、散打、巴西柔术、中国跤、空手道、拳击、八极拳、咏春、洪拳等等,也许还有马伽术,但你有听过哪种武术项目叫做‘防身术’,特别是‘女子防身术’吗?
不得不说‘女子防身术’这个噱头真是做得够好,一下子把目标群体都限定好了,目的明确。但这些防身术经不住细看,你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女子防身术’基本是通过拆解一些招式,告诉你当被拽住头发的时候,该使出什么招式,被掐住脖子的时候,又该使出什么动作去破解。这些招式也许自于擒拿、拳击、散打,在综合格斗的热度起来以后,也增加了摔投技术和地面降服的技巧。而有些则来自于臆想,这些‘训练’全靠着扮演歹徒的‘教练’或搭档的演技来完成。这些‘防身’技巧以简单、速成为招牌,就跟减肥一样,所有号称不费力不费劲,轻松快速减肥的方法和药品都是幻想。减肥的本质是热量消耗大于热量摄入。而格斗最基础的因素在于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包含了力量和体能,也包含了心理上的心理素质,遇事不慌,手脚动作可以听从大脑指挥。
举个例子,同样朝对手做一记肘击,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打出来的力量,威力会相差很多。以强大的体质作为基石,技巧才能有效,反之则更加激化双方的冲突。科学研究证实,在同年龄段内,几乎所有男性的力量(双手握力之和)都大于几乎所有女性,事实上,女性握力的上限基本与男性握力的下限重合。

在力量之外,还有技巧,技巧不是说被人抓住头发之后应该这样、这样,再这样,而是怎么正确地发力,如果你是一个996上班族,也许你连什么是正确的握拳都不知道,更别说怎么运用身体的力量发力,怎么让力量爆发。如果这样的你,心血来潮看了几个防身术视频,秉着看过等于练过的看视频方法,我会对你万一遭遇突发情况时的状态表示担心。
在心理方面,请你回想一下上一次遇到老鼠或者蟑螂或者蛇或者毛毛虫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表达,是不是一身鸡皮疙瘩、汗毛倒竖、失声尖叫。再想象一下,一个毛糙大汉站在你面前,大吼一声,一拳打在你鼻子上,鼻孔里七荤八素什么都流了出来,你会怎么办?他可以不会给你时间让你做动作分解,而且在危险来临时我们没有试错的机会。没接受过正式训练的人,在对方迎面过来的拳头前都会不自觉地闭上眼睛,把自身安全全都交给了歹徒的良心。
说到底,防身术是一个生理+心理的完整体系,而且这个体系是不分性别的,应该说,武术为生理上处于相对劣势的人额外提供了一丝脱离危险的机会。
如果真的想要防身,认认真真地练习才是唯一的捷径。
实际上,相对处于生理劣势的人可以通过合理训练来弥补这种力量上的差距,但不是练习这种只为噱头和圈钱的防身术,而是选择任意一种或多种格斗项目做正式的训练。
就拿我们学习的空手道来说,零基础的新同学在刚开始练习空手道的时候都有无经验者的特征,这些特征在男女同学身上都有出现,例如不会正确发力,四肢僵直;见到搭档拳头来袭会闭眼,挨不挨打全凭对手有没有手下留情;不懂闪避导致硬吃下打击;习惯性正面对敌,露出较多打击面;不擅长移动来脱离战斗区域等等,而差不多半年之后,已经进步不少,在对抗中会懂得放松,让力量贯穿出去;不会一见拳头就闭眼;知道用气合配合发力,充满气势,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以正确的格斗姿势对敌,保护自己的头部和两肋,等等。
这样的练习,持之以恒,会慢慢形成格斗对敌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守反击意识及技术,为自己在突发事件中争取更多逃脱的机会。健身圈的朋友常说健身先健脑,防身也是一样,先让大脑有了条件反射一般的防护意识,才能给四肢下达正确的指令以脱离危险;而这样的意识是在不断的对抗训练中养成的。
从生物方面来说,趋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本能,所以未经训练的人会在紧张之下绷紧全身、害怕闭眼,这是无可指摘的;但是如果想要学会防身技巧,想要进步就要一步一步训练,绝对没有捷径。另外,对于处于危险中的防身技巧不至于赤手空拳,而是要利用一切环境和工具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手上没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锻炼了这些防身技术,不一定用得上,但是遇到需要用到的时机,心里有底;如果没有锻炼这些技术,到了手足无措之时,为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