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作为【艺术符号】
1、 艺术符号是生命形式与人类情感的统一。艺术符号是人的先验的能力,艺术是生命形式作为情感以叙述文本的形式被表达出来。造型逻辑体系的“分形”就是艺术符号的其中一种意识形态。艺术符号作为情感,是以文本间性的超脱形式表现出来;而作为生命形式,是以拓扑共现的方式表现出来。拓扑映射是艺术符号创造的基础,情感则是艺术符号过程中的超脱品质。

2、 艺术符号对生命形式的拓扑共现基础。艺术符号域与生命符号域之间是拓扑映射关系。人最本能的意义方式是呈现-共现,这是艺术符号活动的指示性基础,是符号现象学的第一性。
艺术符号有四种共现,即四种拓扑映射的方式:
A. 空间性的“整体共现”。部分指向整体:一部分的呈现引向对象(生命形式的有机整体性)整体的共现。
B. 时间性的“流程共现”。瞬间指向过程:“滞留”引向时间客体(生命形式的动态性)的“连续统”现象。
C. 认知性的“指代共现”。邻接指向认知:某种观相与意义的连接方式引向人类意义共相(生命形式的普遍性)。
D.“类别共现”。个别替代类型:对个别物的感知,可以导向对象的类型。

3、 艺术符号作为超脱性的情感文本间性。情感是一种区隔(叙述框架/模态),是意向性造成的“对象变形”。区隔是聚合选择的产物,聚合选择投影到组合上,形成艺术符号的文本性。“文本性”是解释者对符号集群的区隔化的结果,这也是艺术符号的情感化。超脱性的情感文本间性是穿越幻象的结果:艺术符号对对象(生命形式)的拓扑共现基础,是一种对于对象的借用,而艺术符号的情感文本化,是对庸常的、作为固有意识形态幻象的生命形式的超越。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永不停息的变化,永恒是一种变化形式,这与情感的文本间性是同构的。情感文本间性是一种精神现象学式的运动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