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恒银期货解析“先跌后涨、再跌再涨”的棉价走势

2021-10-09 13:54 作者:BvKvlYo329  | 我要投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一,然而中国的棉花产量无法满足需求。

梳理从2017/2018年度至今的数据,中国的棉花产量大体维持在600万吨上下,最低582.4万吨,最高642.3万吨,然而消费量最低718.5万吨,最高接近900万吨。据美国农业部(USDA)2021年9月份全球棉花产销预测,至2021/2022年度(9月),中国的棉花产量582.4万吨,消费量892.7万吨。

从价格角度来看,最近八年来,棉花价格大体呈现先跌后涨、再跌再涨的态势。


2014年,国内棉花储备达到1000万吨左右,而纺织业需求放缓,棉花价格持续下跌。到2016年1季度,棉花期货价格跌破10000元/吨至9600元/吨,现货价格跌至10000元/吨。

由于棉花种植亏损严重,国内外棉花种植面积开始下降,随后棉花价格逐步回升,到2018年1季度末2季度初,国内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严重倒春寒,市场资金快速推高棉花,盘面价格一度上涨至19500元/吨,现货价格也跟随反弹至19000元/吨。

然而,过高的价格压制棉花需求,产量高于市场预期,棉花价格再度调整。2020年初,全球暴发新冠疫情,全球经济受阻,订单需求减少,棉花价格又大幅走低,盘面价格一度跌至11000元/吨,现货价格跟随回落至11500元/吨。

直至2020年9月以来,受外贸订单明显回流的影响,带来了一波上涨行情。目前,外贸订单回流情况仍较为明显,不过弱于2020年同期,主要是客观需求放缓,另外一些国家开始陆续复产。

林国发称,除了真实需求外,当前外贸订单流入,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全球海运集装箱物流受阻,运输时间延长,大量货物并未能进入市场,只是沉淀在流通环节,该因素会透支后期需求,特别是全球疫情好转后,其他国家陆续复产,这部分流入的订单大概率会消失。同时,全球消费实力下降,也会降低今年四季度及明年的订单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从相关行业协会的判断来看,外贸单带来的好行情不可持续,随时可能因东南亚产能开机恢复而终止,此外航运集装箱市场的高运费和低效率,也进一步压缩纺织订单利润,带来出口订单前置现象。

2021年,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数据表现亮眼。据海关统计数据,2021年1-8月,纺织服装累计出口1987.58亿美元,同比增长6.1%。其中,纺织品出口928.21亿美元,同比下降11.4%,服装出口1059.37亿美元,同比增长28.2%。

据银河期货报告显示,虽然前八个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较好,但是今年由于疫情导致欧美圣诞节订单提前下单,因此今年纺织行业的传统旺季,可能会出现“旺季不旺”的现象。

此外,出口订单好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欧美国家流动性大放水所致,一旦欧美货币有收紧预期,出口订单也可能会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限电限产是近期多个纺织大省的主旋律,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中,如广东、福建、江苏等纺织重镇为一级预警,浙江、新疆等纺织大省为二级预警。

进入“碳中和”时代,减排和产业升级共存。纺织业可能面临更为严格的影响,进一步弱化未来对棉花等纺织纤维需求。

恒银期货解析“先跌后涨、再跌再涨”的棉价走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