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的自我修养》摘录
1.缺乏耐心,其实是表象,本质是什么?本质是缺乏实力。
两个人玩抛硬币对赌,每一把下注一万元;硬币是完美的硬币,两个人都不可能作弊…… 请问,最终输赢由什么决定?
这不是“脑筋急转弯”题目,但你很可能会以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 明明是 1:1 概率的事情,哪里有什么输赢啊!
· 既然没有输赢,那所谓的“决定输赢”又从何谈起?!
这就是最好的例子,能用来证明绝大多数人只能看到表象,观察不到实质。
最终几乎肯定还是有输赢的 —— 如果两个人的财力有一定的差别的话。抛硬币的结果是正面还是反面的概率虽然的确是 1:1,但概率的意思是说,虽然总体上是 1:1,但展现上肯定不是“这一次正面,下一次反面,如此循环往复”…… 极端的情况下,参与的某方如果只有一万元赌资,他只要第一次输就马上出局了。你小时候真的痴迷过玩抛硬币就知道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连续出现 32 次正面(或者连续 32 次背面)的情况其实也挺常见的!若是某方某方持有二三十万,另外一方仅有三五万,由于玩的是 1/2 概率输赢的东西,赌资比对方多很多的人更容易赢,不是吗?
所以,在这种游戏里,最终,决定输赢的不是“运气”,而是“实力”!
于是,想要摆脱“韭菜的宿命”,只有一个办法:提高自己的实力。
2.成功的交易者,跟爱因斯坦口中的“上帝”一样,是不玩骰子游戏的 —— 纯粹由概率决定的事情,他们会直接回避。
就算偶尔他们接受风险,那他们能接受的也只能是“胜率超过 50%”,或者最好“胜率远远超过 50%”的决策。
3. 交易频次越高,交易越是接近“零和游戏”。
降低交易频次…… 降低降低再降低。
频繁交易的结果就是交易手续费累积,累积到吞噬你的所有利润和本金……
4. 这世界没有百分之百的坏人,只有“好人”和“部分坏掉的人”……
所有的人都是向好的。可是,一旦这个人做了一个坏的决策,那么他将面临一个选择:
· 承认错误,而后努力改正错误……
· 不承认错误,而后把那个错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把自己做过的错事合理化”,本质上来看是一个自我大脑重塑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旦完成,此人依然是一个内心“向好”的人 —— 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那些贪官污吏也确实在家里教孩子做人要人品端正。
如果把这个世界里的人简单地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种,那么,这种并不清晰的概念会不断地影响未来的决策,当然肯定会被这种可能的错误决策(或者干脆称为“幻觉导致的行动”)所拖累。
5.学任何东西,都是为了“用得上”。可问题在于,有些能力需要很久才能磨练出来,那等不及的时候怎么办?如果,一项能力需要很久才能磨炼出来,结论当然不是“那就不学”了,正确的结论是:
学着,但不着急用,等够用了再说……
6.成功的交易者都知道,自己最需要的,除了现金之外,就是自身的成长。到最后,一切高质量的交易决策,都来自于自己的成长…… 或者准确地讲,是自己的成长高度和那些拒绝成长的人所拥有的普遍认知水平之间的“认知落差”,那收益,根本就是个“认知落差瀑布”。
成长来自于那里?工作经验、学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