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报考师范院校——我的高三日记(四)
前几天发了我当年上高三时的部分日记,展示了我当时的考前心态到志愿填报的过程。
参见:高考前的高三学生在想什么?我的高三日记摘抄
高考前我对理想、大学和教育的思考——我的高三日记摘抄(二)
我是怎么给自己填报高考志愿的——我的高三日记(三)
既然到了报志愿这一步,也需要让大家知道,我是怎么确定当时的报考方向的。
我报考的是陕西师范大学。首先是想要报考师范院校,才在师范院校中选出了这所大学。
那么,我为什么会想要报考师范院校呢?就是因为我在报考前,明确了要做一个老师。
那我又是怎么确定要做一个老师的呢?
从我当年的日记可以看出,也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个打算,而是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思考强化,形成了这个最终的决定。
今天继续整理了当时日记中的相关内容,展示了我当时如何逐渐形成了当老师这个想法的。
顺便说一句,当年的我,以为想当老师就应该报考师范院校,但从实际经历来说,我早已知道,当老师不一定非得报考师范院校,而是可以有其他规划路径,尤其是我想当的那种老师。
所以,回顾起这段经历,我是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深感当年如果有人来帮我规划一下,我的人生命运一定会大为改观。
我写过一篇文章,就谈到了这种感受,参见:谈规划:我很遗憾,当年没有人跟我谈未来。
在本篇文章最后,我也会放上一篇文章,那是回顾我在当年给自己报了志愿以后的一些情况,可以让大家更好地剖析我这个案例,也希望带给大家更多启发。
顺便说明一下,我是1998年7月高考,所以1997年9月就开始了我的高三生涯。
而我对未来理想的考虑,和志愿填报的准备,至少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照旧例,每节文字后面的淡蓝色字体还是我现在加的点评和说明。
01 为什么想做老师
1997年11月4日
上午体检,接下来的两节课里,我想了很多,希望在理想的方向上作出抉择。
这个抉择将关系到我一生的命运——是下海赚钞票还是当教师,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者。
我想到很多理由以使我向后者奋斗:
“一个人的价值,应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朵光彩四射的鲜花,那也要做适宜培养鲜花的泥土。“
做教师可以得到众多人的尊敬;
我希望用我的品格和行为,去影响几代人,况且我多年练就的洞察人的内心世界的能力,正好派上用场;
我甚至想象到我自己第一次走上讲台,以不凡的风度和幽默语言博得学生们阵阵掌声的情景……
是的,到那时,我的个子便不成问题,因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他的缺陷是不被多加注意的,即使被人们感觉到,也只会显示他的伟大。
啊,我不得不作出抉择,因为经商和从教是不相容的。
经商就意味着整天跟BP机、大哥大打交道,你得穷于应付各种各样险恶复杂的环境,与一些居心叵测的阴险商客过招,并在必要的时候,口是心非地说些身不由己,言不由衷的话,然后,也许你成了大款,每天的来的去,享受高档宴席,住进上等宾馆(此时须小心,得时时提防着折财掉命的事和小心因钱多而腐化堕落)。也许因某次投资失败弄得倾家荡产……
你能承受这样的大起大落吗?
其实,我早已问过自己:你对金钱感兴趣吗?贪图享受吗?答案是:“NO。”
知足常乐嘛,况且我的乐于奉献的特性决定了享受不是我这一生的最终目的。
那么,当初为何给自己定这样一个目标呢?
原因正是由于我想以一个成功企业家的身份证明自身的能力,并且不愿将自己这颗“经济头脑”闲置。
而教师呢,似乎注定要孑然一身,无多家产的,但是其生活的乐趣无穷,可享有极大的敬重。
如果做得好,让自己成为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亦非难事,常给你带来意外惊喜。
而且,更重要的是那种桃李满天下的感觉。
当看着自己的学生长大成才,做出你想都不敢想的成绩,于你是多大的光耀。
同时,对下一代人的培育也数书香门第的环境为佳,不像金银满屋的老板的别墅那样容易使孩子陷入泥沼。
也许,教师的那种不受人理解的感觉是残酷的,我的吃苦的能力也自夸过大,为给自己选择一个成功的目标,要好好想想!
(我对于从商的想法,的确在之前有过,参见下面所附的高二时的日记内容。
但正如本文中所说,经过分析,我想要从商也是出于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但从根本上来追问自己,其实又并不是爱钱,而是更爱去帮助别人,乐于奉献。
所以,当老师对我来说是更满足我的事,是更合适我的选择。
当然,当时在进行这二选一的时候,就有些带着主观倾向性地厚此薄彼了,对于从商的想法就偏负面。
实际上还是因为当年的我,根本就不了解商业,也不是足够了解教师职业,只是出于那时的可怜认知在想当然。
也可以看出,一个人在年少时期是多么需要有人给予生涯教育,多么需要接触和了解社会的机会,否则就会带着很多错误或者狭隘的认知去做判断。)
附:1997年4月12日(高二下学期)
这是我常为自己设计的蓝图——我的计划是将来在商海中游上一番,靠自己和朋友们的能力赚足钞票,让自己和曾对我好的人们都风光起来。
多美好啊!我在课堂上除了想到这些,还挂念许多人和事,学习却抛之脑后,结果本学期第一次月考成绩是一塌糊涂,总分仅472分,也许是班里倒数十名之列。
究其原因,也许是太易受干扰了吧!
我的确做过许多有意义的事,如教歌、偶尔的人事交往,还考虑办报、广播、采访什么的,经历的事多一点,我感到很幸福。
特别是能为别人服务的事,我更乐此不疲,弄得上课时不知不觉便回味起来,影响学习……
(看这一节,是不是感觉蛮好笑的:)?
你可以看出,一个多么富于幻想的男孩,在那里想的挺美的,但现实却在啪啪打脸——想着未来发达的美事,考试却一塌糊涂……
但是,从后面也可以看出,我其实不是对钱感兴趣,我更感兴趣的还是帮助别人为别人服务,能帮到别人,我就很幸福,乐此不疲。
看来,从天性上,我的确是更适合做老师,而不是商人:)。那个时候就显现出来了。
顺便也可以此为例,说明我们有时候的打算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并非符合自己的天命。
那么,各位能分清,你的打算中,以及你对孩子的打算中,哪些是幻想,哪些是天命吗?)
02 理想的动力
1998年3月16日
一个人,如果心里面装着大家,尽可能地为别人着想,那将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这力量推动他前进,坚强地面对一切困难。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成绩不是太好,却乐于给同学耐心讲解每一道题(他们也愿意找我讲解)。
我把他们每一次提问看成是对我信任的表现,我没法说“不”,就这样,我才可以不被“考砸锅”的阴影笼罩乃至压趴下,我能笑对失败。
(再一次体现我乐于助人的特点,也由于这个特点,我增强了心理承受力,获得了很多正能量,让我能在当时那些挫折和压力面前不会被打垮。)
1998年3月16日
落后地区的教育效果之所以令人担忧,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其地的大多数教师只接受高考(或中考)指挥棒的指挥,狭隘地认为,只要把学生教到能应付考试的水平即可,送走完事,而不肯(也有许多是没有能力)加深、加宽能力方面的训练。
这样倒可以培养一些高分低能的大学生(中专、师范生),却给下一级的教育带来了麻烦,学生自己也不得不加倍艰辛去补习,以求达到更高一级教育的要求。
发达地区的中学、大学一起办的效果很好,应提倡。
(对于教育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也激发了我对于做一个老师、做一个好老师的动力。)
1998年3月20日
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但如果这个人懂得如何激发别的大多数人的来历,那他也变得力大无比了。
(在这段日记下面,贴了一则剪报,是一个小故事,原文如下)
《自知之明》
同事负责教育学院入学考试的面试部分,当他循例问一个学生“为什么你选择教师这职业”时,考生说:“我小时曾立志长大后要做伟人。念中学时,我觉得做伟人太辛苦了,便将志向改为做伟人的妻子。但现在,我知道我能做伟人妻子的机会实在渺茫,所以又改变主意,决定做伟人的老师。”
结果她被录取了。
(我在这则剪报旁边写道)做一个伟人不容易,还是做伟人的老师吧!——难能可贵的自知之明,伟大的明智之举!
(还是由于有了做老师的想法,就会关注这方面的一些材料和信息,更加强化了自己的想法,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03 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1998年3月23日
高三年级很多同学学得很苦,效果不佳——熬着。
高一年级许多人不死学习,不求上进,混日子。
他们为什么不能和别的一些人一样齐头并进呢?
他们都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
将来这里应该有个“拯救弱者SOS中心”,专门负责改造人们的学习和思想。
该中心的宗旨是:让求助的人大胆地向世人宣告“我不是弱者”。
(继续关注教育问题,还有心理现象,强化了学习心理学的想法。)
1998年3月28日
在你生活中失去目标,无所事事,甚至放纵自己时,脱去上衣,看看镜子里的你吧——小小的身躯何以立足于世界,做一个具有呼风唤雨能力的伟人何其难也?
聪明的,你终究会想到,自己的最合适的身份是伟人的老师,培育天才的泥土!
(再一次自我强化和激励。)
1998年4月9日:《人怎样活更有意义》
世界之大,一个人的影响能至多远?
不可能人人皆像周总理一样百世流芳,天下景仰。
那么,还有谁,哪种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我想,周总理的老师是幸运的,他做到了“影响深远”这一点。
所以,做一个让桃李满天下的老师吧。
青山绿水都会有你学生的足迹,它们也为您而骄傲!
(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1998年4月11日:《好心情与坏心情》
……
怎样抑制坏情绪,时常保持良好心态呢?
根据我的经历,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3、多为别人着想:一个老想着自己、自私自利的人最易得甲亢,而为别人着想的人宽宏大量,慈悲为怀,不计个人得失,当然很难有什么事会把他压倒;
……6、树立远大理想:你将拥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小的挫折一碾而过。
(这是我的心理调节法,满有效的。
的确就是从“小我”走向“大我”,可以避免很多自怨自艾无法自拔的烦恼。)
1998年4月22日:《非宁静无以致远》
以前,年少轻狂的我,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想入非非,心猿意马,其结果不能致远——论成绩只在中游徘徊,百科知识也很匮乏。
自去年起,开始以看课外书充实头脑,更重要的是锻炼心智。
逐渐地在书本中找到许多真理,也从许多名人的成长事迹中看到艰险和希望,锐气磨得差不多了,增长的是人生阅历,感觉成长了不少。
偶尔学习上几次小小的成功,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力,难免心浮气躁,我告诫自己:“宠辱不惊,才是真男儿!”
就这样,我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计算着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这里体现了我的转变过程,也可以说是我形成理想的途径之一。
之前还是比较陷于自己的小世界里,后来看了很多课外书,尤其是名人故事,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开始跳出“小我”,也逐渐形成了未来的理想。
所以,家长们、老师们,让孩子看课外书,在应试知识之外去吸取营养,真的是很有好处的,而且很必要的!)
04 理想,是使命,也是乐趣
1998年4月24日:《做什么样的人最要紧》
你有好的天赋,这固然很好——你可以不须费太大力气便跃居人上——或成为绝顶的聪明人,或成为耀眼的体育明星,你会成为那些梦想不劳而获的人的崇拜对象。
但“你”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如何激发起占人口数绝大多数的“平常者”的潜能,让他们清楚地认识自己,以确认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才智,为国效力(而不是想方设法让自己扬名立万)的奋斗目标,才是目前我辈之紧要事。
(由理想上升到责任、使命。)
1998年4月24日:《做什么样的事才使自己最快活》
上文已提到:“为人民服务”是光荣又快活的事,但光有激情是不行的,请看现状:
“儿嫌母丑,子嫌家贫”,现今有点能力的,都希望远走高飞,为自己打算;
真正决心以自身所能报效祖国报效家乡的人,却命运多舛,心余力弱……
第一种人是难以驯服的。他们的聪明才智是不允许别人控制的;
第二种人是那些能力一般志向一般的中间派,是“孺子可教”。
他们是人群中的主体,由于年少时做过一些不切实际的梦(这是正常的),后来发现现实之残酷,怏怏不得志之余,他们苦闷、思索,在苦海里苦苦挣扎着,死死支撑着快要崩溃的心灵。
我知道他们其实不必那么辛苦的,只要把他们的思想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一个以造福于人为生命要义的方向,他们那被束缚的心灵,将要放出多么巨大的能量啊!
因为现今的教育体制的不合理,事情远非我想象中那样简单。
因此,强国、强种之事,先从教育改革做起,我愿为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精力!
我不止要做一名播惠一方的教师,而且会直接参与设计全国范围的教育计划及体制。
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那么,通过我的努力,让别人的潜力得以发挥,学有所用,就是使我最快活的事。
(从正向角度来思考人生方向,更加明确和坚定了!
而且,知道这个方向不是那种苦其心志忍辱负重艰苦卓绝的苦行,而是使自己“最快活的事”。
这样的话,理想对于我来说就更有感召力和吸引力了,让我“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家长和老师,如果想让孩子建立理想,也要去引发孩子找到理想的“好处”,不一定是需要你带着一种“慷慨就义”的心情,而可以是让他心向往之而欣然前往的,那这样的理想就不会让他有压力,而是会充满动力。)
以上就是我当年高考前明确教师方向最终报考师范院校的“前奏”。
而最终我是怎么报考的,报考之后又有什么情况,我后来又是什么反思,大家可以参见这篇文章:
选科、选专业、选大学、选职业……如何做好这些人生选择?
今晚8点的直播,我会主要面对高中生,来跟大家分享:如何建立理想,明确报考方向?
家长和孩子都可以来听。欢迎大家在下方预约。
P.S.生涯规划、高一选科、志愿填报、中学规划、大学规划、考研就业等方面问题,皆可通过在我的公众号回复关键词获取相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