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国风云中的风云国王——阿莱克修斯篇(四)

2019-02-22 20:13 作者:Pad13ofCK  | 我要投稿


(接前文)


十、圣地余波引宿敌,边防换代闹人荒


当阿莱克修斯和博希蒙德在安条克逐力时,十字军已经占领了耶路撒冷,并推举高弗雷为圣墓的守护者。这大大出乎了法蒂玛的预料,原本法蒂玛认为十字军的敌人是塞尔柱,自己的敌人也是塞尔柱,那么敌人的敌人应该是朋友才对。虽然前次谈判没有收到什么效果,但是至少十字军没有对法蒂玛的使者表现出太多敌意。在十字军攻克安条克后,法蒂玛才刚刚从塞尔柱的手里夺下了耶路撒冷。结果一个冬天过后,十字军不仅越过了边境,而且从围城开始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攻克了耶路撒冷,此时从开罗出发的法蒂玛援军才刚刚离开埃及。耶路撒冷落入十字军手中后,马穆鲁克出身的阿尔 阿法达尔率领这支军队继续向圣城前进,并联合了周围的阿拉伯人等作为盟友。得到消息后,高弗雷召集军队,经雅法南下迎敌。此时十字军内部的矛盾更加尖锐,收复圣城这个共同的目标达成后,每个人都开始为自己打算。尤其是雷蒙德,在鲍德温、博希蒙德、高弗雷等人相继获得领地后,自己却还一无所有。尽管与高弗雷不和,法蒂玛的大军当前,雷蒙德还是在高弗雷之后率部南下。十字军还带上了圣遗物十字架和圣钉鼓舞士气,随后坦克雷德也从北边带来了更多部队。军队集结后,十字军赶到阿什卡隆,并趁阿尔 阿法达尔不备时突袭了法蒂玛的军队。尽管十字军抢到了先手,但毕竟法蒂玛的军队人数占优,阿尔 阿法达尔很快列阵反击,并投入重骑对抗十字军的骑士。双方损失都很惨重,法蒂玛的军队退入阿什卡隆无力再向耶路撒冷进军,而十字军退至拉姆拉一带建立防御设施。雷蒙德想要得到阿什卡隆一带作为自己的领地,却在攻打阿尔苏夫时失败,并由此与高弗雷互相指责彻底闹翻。于是雷蒙德转而北上,想要在的黎波里一带建立属于自己且至少能够和博希蒙德对等的地盘。

雷蒙德北上对阿莱克修斯来说是个好消息,在教宗特使阿德玛去世后,十字军中只有雷蒙德跟阿莱克修斯比较亲近。雷蒙德回到的黎波里一带后,阿莱克修斯与他结盟,两人共同应对博希蒙德的威胁。雷蒙德随即进军劳迪希亚,从博希蒙德手中夺下了这个港口城市,并从这里坐船去君堡会见阿莱克修斯,同时稍作休整补充自己的兵力。雷蒙德离开后,博希蒙德和鲍德温在圣诞节先后南下来到耶路撒冷。前面已经提到过博希蒙德和外甥坦克雷德与比萨人结盟,并帮助比萨人达戈贝特成为了耶路撒冷大主教。通过达戈贝特,十字军中的诺曼帮继续和高弗雷争权夺利。随后高弗雷的突然死亡,也使得十字军的成员重新争夺起耶路撒冷的所有权。高弗雷手下的骑士,坚持应由高弗雷的血亲继承,但是高弗雷一生未娶并无子嗣。于是骑士们便推举高弗雷的弟弟,埃德萨伯爵鲍德温继承高弗雷的地位。诺曼帮这边,则由大主教达戈贝特牵头,想以教会的权威将博希蒙德推上掌权的高位。但是达戈贝特的信并没能送到博希蒙德的手中,博希蒙德又收到亚美尼亚人的求援,率军北上防御达尼什曼德的统治者“勇士”加齐。结果博希蒙德在梅利泰内被击败,自己也成了达尼什曼德加齐的俘虏。虽然鲍德温很快也赶到梅利泰内并击退了加齐,但是并没能解救出博希蒙德。而随着高弗雷去世的消息传到埃德萨,没有了博希蒙德这一强劲的竞争对手,鲍德温顺理成章入主了耶路撒冷,并在同年圣诞节加冕为耶路撒冷王国第一任国王。

此时阿莱克修斯在君堡也没有闲着,又有一批军马从欧洲来到达了君堡。之前在十字军掌控耶路撒冷后,其中一部分人留在圣城继续奋战,还有一部分人则返回了欧洲,比如诺曼底的罗贝尔 柯索斯。与这些人相比,其他一些提前返回欧洲的人就显得不那么光彩了,比如布洛瓦的斯蒂芬和法王的弟弟胡格。而十字军的直接发起者、教宗乌尔班二世,没能等到圣地光复的消息传回罗马便离开了人世。新任教宗帕斯卡尔二世即位后,威胁那些没有坚持到耶路撒冷的贵族们,如果不再一次前往圣地支援就开除他们的教籍。于是胡格和斯蒂芬无奈之下,只能再次召集军马,汇合其他一些前次没有参加东征的领主,再一次先后来到君堡城下。

有了前一次的经验,阿莱克修斯和十字军并没有再爆发什么大的冲突。阿莱克修斯让正在君堡休整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以及帝国的一只佩切涅格人连队,一起加入这只新的十字军队伍,并尽快把他们都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这只队伍中除了老朋友斯蒂芬,还有勃艮第公爵尤德斯、德皇海因里希的代表康拉德、以及伦巴底大队等人。起初这支新的十字军队伍打算沿着前一次的路线,从多里莱乌姆经科尼亚(以哥念),再绕过托罗斯山脉前往圣地。可当他们听说博希蒙德被俘虏后,便改变目标北上,打算去达尼什曼德的新凯撒利亚(尼克萨尔)解救博希蒙德。一开始的进军都很顺利,可当他们到达莫西万时,遇到了罗姆苏丹基利杰 阿苏兰的阻击。在前一次十字军的部队穿过安纳托利亚后,基利杰 阿苏兰知道只凭自己的实力无力与之抗衡,因而这次除了达尼什曼德,他还拉来了阿勒颇的拉德温一起组成同盟。经过几天的激战,十字军的部队被基利杰 阿苏兰击溃,只有雷蒙德、斯蒂芬、康拉德等少数骑士,靠着有马逃到了锡诺普,其余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在莫西万取得胜利后不久,基利杰 阿苏兰又率军南下,准备攻击第二波出发前往围攻科尼亚的十字军部队。这支十字军围攻科尼亚不克,便打算继续东进,结果在赫拉克利亚被基利杰 阿苏兰袭击,也是几乎全军覆没。至于另一位老朋友、法王的弟弟胡格,到达君堡比较晚,算是这一年第三波从君堡出发的十字军。这拨人除了一半坐船直接去了雅法,包括胡格在内的另一半同样没能成功穿过安纳托利亚,再一次在赫拉克利亚被基利杰 阿苏兰击败。至于胡格本人也在战斗中身受重伤,没多久就死在了塔尔苏斯。

1101十字军的进军路线

经历了这次失败后,阿莱克修斯没有再让雷蒙德走陆路穿越安纳托利亚,而是用船把他送到了安条克,和从塔尔苏斯南下的后两波十字军幸存者汇合。等雷蒙德到达安条克,却被安条克的代理人、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囚禁了起来。直到雷蒙德作出承诺,声称不会侵犯安条克到阿克一带属于诺曼帮的地盘后,才被坦克雷德释放。然而雷蒙德并没有遵守自己的承诺,离开安条克后他很快就攻克塔尔图斯,并在阿莱克修斯的帮助下,在的黎波里附近的丘陵上修了一座城堡,作为在黎巴嫩一带活动的基地。

另外一边,阿莱克修斯向达尼什曼德的加齐交涉,提出以26万第纳尔购买博希蒙德。博希蒙德当然不想落入阿莱克修斯的手里,在君堡等着他的很可能是地牢刺眼割蛋蛋的三件套大礼包。而留在达尼什曼德的监狱里,至少一时不会有什么人身安全问题,还能指望坦克雷德筹钱赎回自己。基利杰 阿苏兰听说此事后也想来分一杯羹,并威胁阿莱克修斯如果不同意的话就在路上强行抢走博希蒙德。正当阿莱克修斯犹豫之时,博希蒙德趁此机会与基利杰 阿苏兰达成协议,靠着新任埃德萨伯爵鲍德温二世的经济援助,他同意额外为自己的获释支付给罗姆苏丹13万第纳尔,才终于获得自由回到了安条克。博希蒙德回归前,他的外甥坦克雷德已经为安条克扩张了不少的领地。然而博希蒙德和鲍德温二世在东进哈兰时再一次遭到惨败,损失了大部分兵力,再也无力应对包括阿莱克修斯及雷蒙德等各方面的攻击。于是博希蒙德打算返回欧洲,以十字军的名义拉拢更多军力来充实自己的实力,留下坦克雷德继续守备安条克。不过阿莱克修斯显然不会放任他回到欧洲老家,因此为了穿过拜占庭海军封锁的区域,博希蒙德甚至不惜装死藏身在棺材里,直到离开科孚岛前才重新现身,并再次向拜皇宣战。

博希蒙德返回欧洲后,阿莱克修斯虽然担心其卷土重来,不过在那之前还有别的事需要他操心。帝国内部仍然不时会有针对阿莱克修斯的阴谋,只是觊觎高位的人并不总是能够成功。而拜皇的一些元老重臣此时也相继去世,其中就包括阿莱克修斯的哥哥伊萨克 科穆宁和姐夫梅里森诺斯。甚至是图卢兹伯爵雷蒙德也在攻克的黎波里前离世,年轻一代则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为了完成更新换代,阿莱克修斯在东边任命亚美尼亚王族出身的“骑兵”阿斯皮埃特斯前往奇里乞亚,统领军马对抗坦克雷德。原本阿莱克修斯希望阿斯皮埃特斯运用自己亚美尼亚贵族的身份,能够更好的拉拢奇里乞亚的亚美尼亚人。然而这个阿斯皮埃特斯早在阿莱克修斯登基后的第一次都拉斯之战中,就证明了自己只是个纨绔子弟,根本不堪重用。到了奇里乞亚边界后,阿斯皮埃特斯只顾吃喝玩乐,完全没把军务放在心上,很快就被坦克雷德打得一败涂地。

而在帝国西边,阿莱克修斯也听到了不好的消息。博希蒙德返回欧洲后得到了不少军马的支持,还娶了法王腓力一世的女儿,实力愈发强大。阿莱克修斯对此十分担心,命令西部各地守军加紧准备,并亲自前往萨洛尼卡训练新兵。而带有“害羞”特制的皇后伊莲娜,此时也难得的随着阿莱克修斯一块前往。皇太后安娜 达拉西去世后,伊莲娜更多的承担起管理后宫的职责,并资助僧侣和穷人为皇室积攒声望。且阿莱克修斯此时已深受痛风的困扰,有伊莲娜在身边照顾,多少也能够缓解一些痛楚。

不过阿莱克修斯最担心的博希蒙德还没来,拉西亚大公乌坎和达尔马提亚人先一步相继南下,都拉斯一带战事又起。都拉斯总督大约翰 科穆宁不敌,阿莱克修斯的长子小约翰 科穆宁同样向老爹告急。于是拜皇又派已故皇兄伊萨克的二儿子、都拉斯总督的亲弟弟、与皇帝同名的小阿莱克修斯前往支援,并接替大约翰成为都拉斯总督。到了冬天,乌坎无力再与援军交战,便向阿莱克修斯送出人质并求和。阿莱克修斯同意了对方的条件后,见博希蒙德暂时没有渡海的打算,便返回君堡抱孙子去了。

然而阿莱克修斯显然还没到能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他在东部的人事任命也不是只有阿斯皮埃特斯一处问题。在东北方向,阿莱克修斯在赎回博希蒙德失败后,任命同样是亚美尼亚贵族出身,并且多次与罗姆和达尼什曼德打过交道的格里格尔 塔隆尼特为特拉布宗的总督。这位格里格尔 塔隆尼特,是之前卷入尼基弗鲁斯 迪奥真尼斯叛乱的、阿莱克修斯大姐夫米海尔 塔隆尼特的侄子。无论是出于自身的野心,还是对伯父被放逐一事心怀不满,又或者是其家族一直反对阿莱克修斯,总之无论什么原因格里格尔 塔隆尼特很快在特拉布宗发起叛乱。

阿莱克修斯在多次写信安抚格里格尔 塔隆尼特失败后,派自己的外甥、米海尔 塔隆尼特的长子约翰 塔隆尼特,前往平定在特拉布宗的塔隆尼特家堂兄弟的叛乱。阿莱克修斯知道约翰 塔隆尼特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而且对自己足够忠诚,相信同族间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约翰 塔隆尼特也没有辜负阿莱克修斯的期望,很快击败了自己的堂兄弟格里格尔。阿莱克修斯打算刺瞎叛乱者的眼睛,但在约翰 塔隆尼特的求情下,只是剃掉了格里格尔的头发和胡子。而在好友小尼基弗鲁斯 布林尼乌斯的劝说下,格里格尔 塔隆尼特也向阿莱克修斯认错,最终还是得到了拜皇的宽恕。


十一、稳坐泰山唱好戏,抱憾谢幕迎终章


当阿莱克修斯解决内部矛盾时,博希蒙德也在意大利全力备战,准备跨过亚得里亚海。阿莱克修斯认为在海战方面,自己这边更能占到优势,便派伊萨克 康图斯特菲诺斯接任海军提督,前往亚得里亚海阻止博希蒙德渡海。然而康图斯特菲诺斯贪功冒进,完全不顾阿莱克修斯“只准海上阻击,不准登陆迎敌”的命令,强行攻打奥特兰多。奥特兰多的管理者是坦克雷德老妈、博希蒙德的亲妹妹艾玛 奥特维尔,而且奥特兰多离博希蒙德大本营塔兰托也非常近。虽然康图斯特菲诺斯几乎成功破城,但是艾玛很快搬来了诺曼人的救兵,又把帝国海军重新推回到海里。结果这一战不仅没能下城,还被博希蒙德抓到口实,宣称阿莱克修斯任用异教徒雇佣军攻打基督徒的领地,成功向罗马教宗要到了宣战的权利。而康图斯特菲诺斯在损失惨重之下,不得不退守奥特兰多对岸的奥龙(弗洛勒)。

阿莱克修斯和博希蒙德两方隔海相对

尽管阿莱克修斯又派出海军大臣兰杜尔弗、将军亚历山大 叶弗尔文、以弗所总督尼基弗鲁斯 埃克萨泽诺斯等人,率领更多更多船队前往支援,还是无法阻挡博希蒙德的船队登陆。博希蒙德建立根据地后,再一次率军前往交通要道都拉斯,企图打通东进的道路。

当阿莱克修斯听说博希蒙德渡海后,带上皇后伊莲娜和一众皇族,再次召集军马离开君堡。阿莱克修斯的第一站,仍然是萨洛尼卡。有了第一次都拉斯之战的教训,阿莱克修斯到达萨洛尼卡后并没有急于进军,而是留下来练兵过冬。况且现在和第一次都拉斯之战时也大不一样了,经过二十几年的统治,阿莱克修斯早就获得了长期统治的buff,除了一些并不成器的觊觎者阴谋外,拜占庭内部形势还是比较稳定的,军力也较前有所回升。因而阿莱克修斯可以充分相信,都拉斯的总督、自己侄子小阿莱克修斯 科穆宁,在冬天有足够的实力守保住都拉斯。

当阿莱克修斯在萨洛尼卡以逸待劳时,博希蒙德这边也已经集结好军马。为表决心,博希蒙德甚至烧掉了运兵船,就像自己老爹吉斯卡尔在第一次都拉斯之战时那样,摆出了背水一战的架势。然而都拉斯城内坚守的决心也不比前一次差,在总督小阿莱克修斯的指挥下顽强防守。博希蒙德见都拉斯大门紧闭,意识到急切之下难以破城,便下令准备攻城器械。但是不论博希蒙德使用公羊冲车,还是挖地道潜入,又或者是复合攻城塔,始终打不破都拉斯城的铜墙铁壁。

冬天过后,阿莱克修斯留下之前因为求情触怒龙颜的约翰 塔隆尼特,率军继续西进。离开萨洛尼卡后,阿莱克修斯仍然没有急于和博希蒙德决战,而是先把之前在海防中犯了大错的伊萨克 康图斯特菲诺斯召来问询并狠狠批了一顿。阿莱克修斯还按以往的经验,直接给康图斯特菲诺斯指出防备的要点,命令他戴罪立功再次出海去切断诺曼人的补给线。至于康图斯特菲诺斯对于自己兵少的辩解,阿莱克修斯也并不否认,遂又联系了威尼斯派出海军协同作战。除此之外,阿莱克修斯当然也忘不了最好用的传统方法,那就是以外交收买的手段,从内部瓦解敌人。同时阿莱克修斯还玩起了反间计,伪造了一批和博希蒙德手下暗中联络的书信,并派人装作被俘把信送到博希蒙德手里,在对方心里埋下不信任的种子。

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后,阿莱克修斯却仍然不打算和博希蒙德一战定胜负,而是把军队化整为零,占住周围的重要据点,只和博希蒙德打一些小的冲突战。这对博希蒙德来说就很难受了,都拉斯难以攻克,阿莱克修斯又避而不战,补给线被帝国海军和威尼斯骚扰,还要担心手下人的忠诚问题。于是博希蒙德开始主动找阿莱克修斯寻求决战,然而他派出的军马虽然一开始取得了一定成果,却中了阿莱克修斯手下将军们的诱敌之计,诺曼骑士陷在河滩的淤泥里难以冲锋,随即又变成了一场大败。博希蒙德陆战不利,海上补给线又被切断,派人劫掠抢粮也没能成功,很快他手下就真的开始有人倒向阿莱克修斯。博希蒙德求战不得,进不能进,运兵船又已经烧掉,退也不能退,处境十分艰难。无奈之下,他只能向阿莱克修斯求和,以求能够全身而退。

阿莱克修斯收到求和的消息后,担心这是博希蒙德的诡计,但是他同时也担心战事拖得越久就越容易生变。于是阿莱克修斯派出君士坦丁 叶弗尔文 卡塔卡隆,带着翻译和手下的法兰克人统领一起去和博希蒙德谈判。达成基本的协议后,博希蒙德把同父异母的弟弟盖伊送去阿莱克修斯处作为人质,随后又移营撤除对都拉斯的包围以示诚意。君士坦丁 叶弗尔文 卡塔卡隆则进入都拉斯,见到总督小阿莱克修斯并转达了拜皇的指示。随后博希蒙德和君士坦丁 叶弗尔文 卡塔卡隆等人,又一起前往面见阿莱克修斯。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博希蒙德向阿莱克修斯及太子约翰宣誓效忠,将安条克及征服的领地归入拜占庭的版图中。阿莱克修斯则授予博希蒙德安条克公爵的头衔,允许他保留自己领地内的人事任命权,但安条克的牧首由君堡的大牧首统一指派。同时阿莱克修斯要求博希蒙德必须按照帝国的法律条文行事,不得擅自谋害归顺的异教徒。博希蒙德还必须按例缴纳税收,阿莱克修斯则每年给安条克发放军费。最后阿莱克修斯要求博希蒙德发誓,此后不得再对帝国的领地有任何非分之想,但是允许他从安条克东进向外扩张,攻打阿勒颇一带的土耳其人。这个协议的达成,也标志着阿莱克修斯在同博希蒙德的战事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协议达成后,阿莱克修斯仍然让君士坦丁 叶弗尔文 卡塔卡隆随军监视博希蒙德,并留了诺曼人一个冬天后才同意他们返回意大利。

阿莱克修斯在西边取胜后,博希蒙德虽然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但是他的外甥坦克雷德,并不认可达成的和平协议,仍然将安条克置于自己的管辖之下。而在坦克雷德之前,土耳其人也又开始袭扰帝国在士麦那一带的领地。在帝国换上年轻一代之后,土耳其人也完成了新老交替。达尼什曼德的加齐最早去世,其子梅里克 加齐继承了他的地位。塞尔柱苏丹巴尔克 亚鲁克也在其后离世,他的儿子马利克 萨哈二世压不住执掌大权的叔叔们,最终被皇叔穆罕穆德 塔帕尔篡位身亡。虽然穆罕穆德 塔帕尔在巴格达拿到苏丹头衔,但是另一位皇叔艾哈迈德 桑贾尔在呼罗珊执掌大权足以分庭抗礼。而罗姆苏丹基利杰 阿苏兰,也在征服摩苏尔的战事中,被穆罕穆德 塔帕尔和阿勒颇的拉德温击败身亡,他儿子马利克 萨哈也被俘虏关押在伊斯法罕。于是罗姆再次出现权力真空,各部又开始新一轮争权夺利并侵扰帝国的领地。

为了应对罗姆的威胁,阿莱克修斯派出久在东方掌军的费洛卡莱出任阿塔利亚总督,重整防备事务。费洛卡莱在阿拜多斯登陆后,首先重建了之前被加扎毁掉的阿德拉米提恩。在阿德拉米提恩击败前来阻击的土耳其人后,费洛卡莱又去了菲拉德尔斐亚,赶在土耳其援军到来前修复加固城墙。当土耳其人的卡帕多利亚埃米尔哈桑率军前来时,费洛卡莱摆出坚守的态势,并刻意隐藏了自己的军力。哈桑的部队没有攻城武器,又认为菲拉德尔斐亚城内兵少不敢出战,便把部队分散开来四处劫掠。费洛卡莱见土耳其人放松了戒备,便整好军马,将四散的敌军一一击破。得胜之后,费洛卡莱率军返回菲拉德尔斐亚大赏士卒,继续防备各处和土耳其人间的边境重镇。

解除土耳其人的威胁后,阿莱克修斯仍然要处理不服从自己的坦克雷德的威胁。按照之前新达成的协议誓言,博希蒙德本应成为讨伐坦克雷德的先锋的。不过博希蒙德在入侵拜占庭失败后,回到意大利郁郁寡欢,没多久就见上帝去了。博希蒙德死后,坦克雷德又拥立博希蒙德和法兰西公主康丝坦斯的儿子博希蒙德二世为安条克之主,并自领摄政仍然拒绝向帝国臣服。于是阿莱克修斯又打算御驾亲征,但是在群臣的劝说下放弃了这个打算。当然阿莱克修斯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他命令费洛卡莱在东部筹资,交由曼努埃尔 巴图米提斯,前去安条克至耶路撒冷一带游说,寻求盟友一同对抗博希蒙德。然而除了雷蒙德的儿子、的黎波里伯爵贝特兰德,没有人愿意加入阿莱克修斯的阵营。毕竟无论是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一世,还是其他一些贵族,终究还是对坦克雷德好感更高,甚至一部分人还是当初从安纳托利亚一路打过来的战友。结果这趟旅程下来,巴图米提斯除了拉拢到贝特兰德,最大的收获就是买了一批战马回到君士坦丁堡。虽然这次的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坦克雷德也并没有能再多给阿莱克修斯造成什么麻烦,很快他就因为在安条克流行的一场伤寒而去世。坦克雷德死后,既是坦克雷德表弟、同时又是他大外甥的诺曼贵族、萨勒诺的罗杰,接过了安条克摄政的位置,并延续了坦克雷德的政策。

不管怎么说在坦克雷德死后,阿莱克修斯在安条克又少了一个极具威胁的对手。不过他的盟友,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之子贝特兰德,也好像约好了似的跟坦克雷德前后脚离世。阿莱克修斯在安条克一带,仍然缺少足够的实力。另一方面,相比东方的基督徒,土耳其人才是阿莱克修斯的心腹大患。此时罗姆苏丹基利杰 阿苏兰之子马利克 萨哈已经回到安纳托利亚,整合了各部落并自称王中王“沙亨沙赫”,又起一军前来攻打由君士坦丁 加夫拉把守的菲拉德尔斐亚。但是马利克 萨哈始终无法突破帝国的防线,又不得不遣使同阿莱克修斯讲和。然而罗姆苏丹亲率的军马还不是威胁最大的,另有一支军马在莫诺鲁克的带领下直攻尼西亚,并一路奔袭到基兹科。于是阿莱克修斯亲自整军前往尼西亚,并派出轻兵先进侦察敌情。然而这支斥候过于冒进,最终被土耳其人击溃。不过阿莱克修斯还是借此掌握了土耳其人的位置,进军阿克洛克斯突袭并用火攻击败了土耳其人的一支部队。然而土耳其人向来不会只屯兵一处,很快援军袭击了阿莱克修斯的后队,同样造成了很大伤亡。好在阿莱克修斯的手下并没有因此混乱,最终还是占到上风取得了胜利。得胜之后,阿莱克修斯返回君堡,年近六旬的他将生活重心改点到统治和打猎上。

不过阿莱克修斯并没能在君堡呆很长时间,北边的库曼人再一次渡过伊斯特拉河,在帝国的领地内劫掠。而且北方边境附近,还有和帝国一直若即若离的摩尼教徒。阿莱克修斯亲自率军,北上来到菲利波波利斯(普罗夫迪夫),一方面抵抗库曼人的入侵,一方面企图加强对摩尼教徒的控制。库曼人见到阿莱克修斯前来,便退回伊斯特拉河对岸,并且游而不击,不与帝国的军马交战。阿莱克修斯的手下机动性赶不上库曼人,只能留在菲利波波利斯,想要将当地的摩尼教徒转化为东正教,为帝国戍守边境。阿莱克修斯又新建了一座要塞城市“纽卡斯特隆”,当地人则将其命名为“阿莱克修波利斯”。随后拜皇将归化的摩尼教徒迁至新城内,赠与他们耕牛和工具,命他们从事生产工作。

当阿莱克修斯把目光放在北边时,罗姆苏丹马利克 萨哈不甘心自己上次的失败,集结军马再一次在帝国东边蠢蠢欲动。而阿莱克修斯的身体状况却越来越不好,于是他打算趁着自己还能统军之时,亲征科尼亚彻底解决土耳其人在安纳托利亚中部的威胁。离开君士坦丁堡后,阿莱克修斯首先还是来到尼西亚,赶走了土耳其人的先锋部队。随后阿莱克修斯驻扎在罗帕迪恩,没有在炎热的夏季进入缺水的内陆地区,双方只是在尼西亚到尼科米迪亚一带互相试探。到了秋天天气转凉,阿莱克修斯按照原定计划继续向科尼亚进军。他的进军路线和20年前第一次十字军穿过安纳托利亚的路线基本一致,第一站还是多里莱乌姆。这里不仅靠近水源,地形也适合军队驻扎。然而土耳其人听闻阿莱克修斯领军前来,又一次拿出了坚壁清野的老办法,企图消耗拜占庭的军力。

阿莱克修斯担心继续向科尼亚进军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背后还可能会被敌人袭击。于是阿莱克修斯改变了目标,稍稍往北转向朝费洛米伦进军,寻求消灭土耳其人的有生力量。很快阿莱克修斯的分队就遇到了莫诺鲁克的运输队,夺下了大量军需补给品。更多的土耳其人闻讯赶来支援,又被阿莱克修斯领兵击败,返回费洛米伦向莫诺鲁克求援。随后阿莱克修斯自领中军,将右翼交给自己的女婿小尼基弗鲁斯 布林尼乌斯,左翼交给君士坦丁 加夫拉,在莫诺鲁克进军的必经之路上埋伏,准备夹击土耳其人。然而莫诺鲁克也是名经验丰富的老将,他发现有埋伏后立刻指挥军队向一侧突击,顶回阿莱克修斯右翼军马的进攻后又马上后撤,避免陷入拜占庭一方的包围中。

阿莱克修斯一击不成也没有急于再发起进攻,双方保持对峙互相呐喊嘲讽。随着第二天罗姆苏丹马利克 萨哈领军赶来,这种保持克制的平衡终于被打破。马利克萨哈想要立刻击败阿莱克修斯,而莫诺鲁克以手下士兵对峙了一天已经疲惫为由并不同意。但是罗姆苏丹还是坚持己见,独自领军发起了进攻。阿莱克修斯面对罗姆苏丹新投入战斗、锐气正盛的部队,摆出了防御阵势,击退了马利克 萨哈的进攻。双方的军队都损失不轻,阿莱克修斯的次子安德鲁尼科斯也在战斗中阵亡。小尼基弗鲁斯 布林尼乌斯稳住阵脚后发起反击,还差一点抓到罗姆苏丹本人。马利克 萨哈白天战败后,又打算发动夜袭,可是阿莱克修斯已经有所准备,反过来打了罗姆苏丹一个措手不及。马利克 萨哈知道仅凭自己的军马无法打败阿莱克修斯,便汇合了莫诺鲁克,想要决一胜负。阿莱克修斯仍旧命令军队坚守防御阵型,重步兵围成一圈把辎重护在中央,骑兵则在外侧游走支援。马利克 萨哈和莫诺鲁克又攻了一天,却还是无法打破阿莱克修斯的防线。随后由于交战双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也不愿再这样继续消耗下去,那么最稳妥的办法就是选择白和平。马利克 萨哈继续保有自己的领地,但是在名义上附庸于拜占庭,并保证不再进攻帝国的领土,而阿莱克修斯则同意给予罗姆苏丹一定的经济补偿。

和平协议达成后,阿莱克修斯将自己间谍总管发现的密谋分享给马利克 萨哈,提醒他防备自己的兄弟马苏德。马利克 萨哈对此并消息没有在意,而他又在费洛米伦之战中失去了太多威信。很快马苏德就联合了达尼什曼德直取科尼亚,马利克 萨哈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不仅被俘,还被刺瞎双眼后带给了马苏德。马苏德为了杜绝后患,干脆直接命人勒死了马利克 萨哈。不过阿莱克修斯没有再多插手罗姆的这场内乱,带上罗姆境内的东正教徒返回了君士坦丁堡。

此战过后,阿莱克修斯没有再领军出征,一方面是各处边境暂时没有什么大的动静,一方面也是身体情况确实不能再支持他承受马背上的颠簸了。痛风和腿上的旧伤不断折磨着阿莱克修斯,疼痛又影响了他的活动和进食,整个人逐渐虚弱下去。而阿莱克修斯还要每日坚持处理繁重的国务,使得身体情况越来越糟,并出现了端坐呼吸等心衰的症状。为了改善阿莱克修斯的身体状况,各路训练有素的医生纷纷被请入宫诊治,然而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于是医生们放了大招,拿出在希腊及许多地方都有悠久历史的放血疗法,却再一次加重了阿莱克修斯的病情。皇后伊莲娜无助之下,只能祈祷上帝能够帮助阿莱克修斯。尽管尝试了各种方法,阿莱克修斯心衰的症状还是越来越重,整个人都出现了肉眼可见的浮肿。很快阿莱克修斯也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不过身边的亲族多少给了他一些安慰。在数次间断的昏迷后,阿莱克修斯最终还是停止了呼吸,脉搏也逐渐停息,结束了自己忙碌的一生,卸下了已经背负37年的重担。

阿莱克修斯死后,按其遗愿没有葬入君士坦丁大帝的圣使徒教堂,而是安眠在君堡防波堤旁的一座小礼拜堂中。阿莱克修斯死后,共治皇帝、皇长子约翰继位,称约翰二世。尽管已是太后的伊莲娜偏向长公主安娜,不过凯撒副帝小尼基弗鲁斯 布林尼乌斯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也使得政权的交接没有出现大的动荡。约翰二世即位后,很好的继承了阿莱克修斯的遗产,国力持续发展,基本倒也维持了科穆宁家族统治的稳定性。


最后回顾总结一下,在阿莱克修斯即位前,拜占庭的领地在几十年内急剧缩小,并且被四方外敌不断围攻,每一方敌人似乎都有足够实力断送这个曾经称霸地中海的强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攻城决心可能差了一点)。而阿莱克修斯上位后,他接手的是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摊子,国库空虚,军力衰竭。如此情况下,帝国根本承受不起一次大的失败,阿莱克修斯只能拿出一手“稳”,才能够避免帝国突然死亡。随着年龄增长,阿莱克修斯也不再一心只想着打垮对手,能签协议保住战果绝不死战到底,把白和平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当然阿莱克修斯也有很多政策为人诟病,比如给了威尼斯过高的贸易自由权,再比如减少了钱币里贵金属的含量导致通货膨胀。可是当你穷得都要当裤子时,只能靠挖祖坟透支过去和卖条约透支未来以期解决当下的问题。现在的一些人,不也在靠着做梦能突然继承远房遗产和贷款透支信用来生存么?至少这些政策的实施,还给了拜占庭一个可以透支的未来。至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它的发展过程恐怕是各方人都没有料想到的,阿莱克修斯能够在历史的车轮中,根据形势适度做出改变,并为拜占庭争取到最大利益,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至于君堡从不缺少的野心家,阿莱克修斯也控制的不错,称得上恩威并济。而在帝国阴谋继承法的传统下,阿莱克修斯也算是迎来了善终,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完了最后一程。总的来说,阿莱克修斯除了是吧里著名的妹控,确实是个优秀的统治者,各方面也算能对得起P社给他的不俗数据。

王国风云中的风云国王——阿莱克修斯篇(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