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纳卡冲突背后一些被忽视的背景
这两天军迷圈可谓是被纳卡冲突大范围刷屏,这场激烈程度引发美俄法三国同时反对(三国总统和外长会公报罕见的一致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的战争,可能是科索沃战争以来世界最为激烈的主权国家战争之一。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是俄罗斯和土耳其的代理人战争,但是情况却远非如此。那么,参战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到底背后又有什么我们不为人知的联系呢?

两国民族构成与语言差异

亚美尼亚人是土生土长的高加索人,我们常说的“高加索人种”就是他们的祖先。在语言上,亚美尼亚人用的是印欧语系亚美尼亚语族。
由于亚美尼亚处于小高加索山脉上,又因为《圣经》里诺亚方舟停靠在亚拉拉特山(现在已经归属土耳其,但苏联解体后亚美尼亚否定苏联和土耳其的边界条约对其继续声索),因此亚美尼亚人自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由于独特的民族认知和独特的语言,在当地一直被其他国家所不容。
如同当时很多国家一样,亚美尼亚也长期是波斯帝国的控制区,在波斯帝国及其继承者塞琉古帝国灭亡后,亚美尼亚取得独立。现今引发纳卡问题的纳希切万地区,在公元前四世纪被大亚美尼亚王国并入。

和长期“迥世独立”的亚美尼亚不同,阿塞拜疆一直被认为是伊朗文化圈的一员。“阿塞拜疆”这个名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阿特罗巴特斯将军,他在大流士三世被亚历山大大帝灭亡后又出仕亚历山大大帝,之后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据阿塞拜疆领地自立为王。由于阿特罗巴特斯这个名字在希腊语有“圣火”之意(可能是当时波斯流行琐罗亚斯德教,即沃教,拜火教有关),因此阿塞拜疆又被称为“火之国”。由于国力弱小,阿塞拜疆独立后也不得不臣服于萨珊波斯,倭马亚王朝的控制,在公元11世纪时,塞尔柱突厥人从土库曼斯坦(土耳其人真正的老家)扩张到这个区域,从而阿塞拜疆人逐渐变成突厥人,目前阿塞拜疆语就属于突厥语族阿塞拜疆语族。
虽然血统和文字和土耳其接近,但是由于阿塞拜疆更加靠近伊朗,接受伊朗统治,整个文化主体仍然是伊朗风格,同样信奉什叶派。直到1813年,沙皇亚利山大一世在打败拿破仑后,南征波斯,并逼迫波斯割让高加索以南领土,才导致阿塞拜疆被一分为二。迄今为止,阿塞拜疆人三分之二仍然居住在伊朗境内,并在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身居要职,哈梅内伊就是阿塞拜疆人。

宗教关系:

由于不断遭受波斯人、马其顿人和后来的罗马人入侵,亚美尼亚人为了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将基督教作为国家的国教,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传统上,亚美尼亚人的基督教始祖是十二门徒之一的艾德萨的达途和巴尔多禄茂,公元301年,亚美尼亚国王梯里达底三世受到启蒙者格里高利影响将基督教作为国教,并兴建著名的埃奇米阿津大教堂,从此这就成了亚美尼亚人精神中心。
埃奇米阿津大教堂目前建筑物可以追溯到483年,迄今已经有1600年历史,一直以来是亚美尼亚正教会的驻地。这座著名的教堂在1600年历史上仅有一次被关闭——并不是土耳其,而是苏俄政府。在1920年苏联成立后,推行去宗教政策,这座教堂被关闭了数十年,亚美尼亚总主教也死于大清洗之中、一直到1944年,作为斯大林和欧洲国家和解的一部分,斯大林解散了共产国际,并恢复了苏联境内被打压的宗教,亚美尼亚才得以重新选举总主教,这座教堂也得以复兴。
再说说亚美尼亚正教会。虽然名为“东方正统教会”,但是实际上亚美尼亚信奉的基督教主张“基督一性论”,否认三位一体学说,和科普特基督教相同,因此在451年基督教迦克墩公会议上,亚美尼亚人被宣布为异端,被驱逐出主流教会,不属于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他们在重大节日上,也从来不过圣诞节,而是过主显节。因此由于迥世独立的风格,亚美尼亚既不为周边穆斯林国家喜欢,也不被大部分基督徒所喜欢。
尽管如此,亚美尼亚正教会仍然是世界最早的基督教会,在世界基督教世界发言权极大。这点在著名的伯利恒圣诞教堂的管辖权就能看得出来。在十字军东征后,这座教堂先后被天主教,东正教及亚美尼亚正教争夺宗主权,由于争执不休,最后在16世纪,由当时的管辖国奥斯曼土耳其做出裁决:由希腊东正教掌握教堂的室内,天主教和亚美尼亚正教管辖耶稣降临的祭坛。

同样,在更为有名“六派战场”——耶稣受难的圣墓教堂里,也是奥斯曼土耳其做出裁决:由穆斯林负责掌握教堂的钥匙,亚美尼亚正教会,东正教会,天主教负责管辖大厅和部分房屋,叙利亚正教,科普特正教,埃塞尔比亚正教会管辖祭坛。据说那里有一把梯子,在宣布划分当日,被希腊正教会的人摆放在亚美尼亚正教会的地面上,于是这把梯子迄今为止还摆在那里,无人敢移动。而且据说在1920年,因为一个修士在一块建筑物的影子下乘凉,还引发了教派的斗殴(因为对方认为产生这个影子的建筑物是他们的,因此影子也是他们的!)。基督教会内部混乱可见一斑。但无论如何,亚美尼亚正教会在国际发言权是等同于罗马天主教,君士坦丁堡东正教的。至于1600年才得以独立的莫斯科牧首区,其法理上只是君士坦丁牧首的“子公司”,在国际基督教领域难以达到属于“一级法人”的亚美尼亚正教会的发言权,而且2016年因为乌克兰危机,莫斯科牧首和君士坦丁牧首已经决裂,更加弱化了俄罗斯东正教的国际地位。
苏联解体后,亚美尼亚人庆祝苏联的灭亡,开始蓬勃恢复亚美尼亚正教会,亚美尼亚政府宣布“所有的亚美尼亚教堂所属权均属于亚美尼亚正教会”,从2011年起,亚美尼亚正教会负责管理全国中小学生的文化课程,如今93%的亚美尼亚人口都是信奉亚美尼亚正教会的,国家宗教氛围相当浓烈。在2018年皮尤民调中,82%的受访者认为:身为亚美尼亚人,首先要是一个亚美尼亚正教会的信徒。而在2015年民调中,亚美尼亚也有78%的人高度重视亚美尼亚正教会,仅有8%(恰好是国内非基督徒的人口比例)不认可亚美尼亚正教会,换言之所有的信奉亚美尼亚正教会的亚美尼亚人都认可他们的教会。
相比于亚美尼亚的宗教地位,阿塞拜疆的宗教问题在现代已经非常明朗。由于巴库是苏联最大的石油产区,这里的阿塞拜疆人变得非常世俗而富有。在苏联解体前,阿塞拜疆的识字率高达96%,是苏联受教育最好的地区。在苏联解体后,虽然阿塞拜疆人和隔壁的伊朗阿塞拜疆族恢复了紧密联系,但是阿塞拜疆人迄今为止仍然不热衷于宗教。
阿塞拜疆的97%人口为穆斯林,其中85%为什叶派穆斯林。但是在2006年的盖洛普民调中,只有21%的阿塞拜疆人认为宗教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所有的穆斯林国家里排行最低的。与邻国亚美尼亚将亚美尼亚正教会列入国教不同,阿塞拜疆宪法没有规定国教。所以和大家以往的思路“穆斯林国家往往是宗教国家”想法,在高加索这边,亚美尼亚才是最为宗教色彩的国家,相比之下阿塞拜疆是最世俗化的国家。

领土划分:
前文说过,由于两个国家国力贫弱,在历史上一直为周边列强反复控制。在公元15世纪拜占庭灭亡后,亚美尼亚也被土耳其占领,土耳其因此为基地,猛攻旁边由伊朗人控制的阿塞拜疆。双方打了两百年拉锯战,居然最后是沙俄渔翁得利。在1813年沙俄击败伊朗后,于1828年的《古丽斯坦条约》割占一半的阿塞拜疆,东亚美尼亚,格鲁吉亚,达吉斯坦地区,形成了目前的高加索五国的范围。当时的纳卡地区就属于该条约割占的阿塞拜疆领土。但由于亚美尼亚人惧怕土耳其的宗教和民族迫害,大量从西亚美尼亚移民到东部地区,从而导致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人居于多数地位,因此引发了时至今日的纳卡冲突。
1915年,号称西亚(欧洲)病夫的奥斯曼土耳其在一战连战连败,由于惧怕亚美尼亚人趁乱独立,于是土耳其大举屠杀150万亚美尼亚人。1918年,借助沙俄解体和奥斯曼土耳其的解体,亚美尼亚宣布独立。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民族自决”,要求各个殖民大国放弃对被侵略国家的控制,希望各个民族得以独立出来。因此在战后世界的地图上,威尔逊许诺亚美尼亚得以恢复最大控制区即大亚美尼亚时代的领土。由于威尔逊的言论,奥匈帝国彻底解体,形成了现在的巴尔干诸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当时中国人也一度期盼巴黎和会能够终结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收回青岛和中东路主权。但由于威尔逊突然在巴黎中风,丧失履职能力,因此美国提出的战后秩序彻底失败,美国也没加入威尔逊提出的“国际联盟”。由于威尔逊倒下了,大亚美尼亚独立也成泡影,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和取得内战胜利的列宁取得联系,两国同时对宣布独立的高加索地区动兵,土耳其重新夺回了西亚美尼亚(即拜占庭亚美尼亚),而苏俄也平定了南高加索的独立潮,血洗了斯大林的故乡格鲁吉亚,恢复了1828年俄罗斯和伊朗签订《古丽斯坦条约》的边界。由于列宁和凯末尔合作愉快,都实现了战前的目的,因此双方谈判谈妥了《卡尔斯条约》,苏俄收回《布列斯特条约》割让土耳其的巴统,将其划归格鲁吉亚,并承认当前苏俄和土耳其对东西亚美尼亚的分别控制权,这也导致亚美尼亚永久性丧失了对发源地亚拉拉特山的领土。

虽然亚美尼亚人强烈反对苏联政府放弃亚拉拉特山的行为,但是作为补偿,苏联允许亚美尼亚的国徽出现亚拉拉特山,不过,在苏维埃亚美尼亚共和国国徽出现亚拉拉特山后,土耳其反对:你们不能把不属于你们的东西放在国徽之上!到了1950年代,赫鲁晓夫给出了一个经典答复:月亮不也不是你们的吗?可是你们照样把他放在国旗上面。于是,土耳其人哑口无言,亚美尼亚人至今都在国徽摆放亚拉拉特山。

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亚美尼亚人宣布独立后立即就撕毁了苏俄和土耳其的边界条约,继续声索亚拉拉特山。同时,他们还要求阿塞拜疆归还纳卡地区,所以亚美尼亚人同时在东西两线开战,这也不难理解为何阿塞拜疆和土耳其联手对付亚美尼亚了。
相比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的领土问题就比较简单。虽然在《古丽斯坦条约》签署后,阿塞拜疆被从伊朗割让了出去,生活在边境线两侧。但是由于边贸非常热烈,阿塞拜疆人并未感觉到被国界分离的痛苦。一直到苏联成立,苏联才强行将阿塞拜疆人和伊朗阿塞拜疆族割裂开来,不过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又恢复了和伊朗主体阿塞拜疆人的联系。

与苏联和如今俄罗斯的联系
亚美尼亚人由于是信奉亚美尼亚基督教,在苏联初期一直被认为是“高贵的人种”,在列宁时期被当做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格鲁吉亚人、俄罗斯日耳曼人、俄罗斯犹太人一样的“先进民族”,而中亚穆斯林、远东的蒙古人种则被苏联认为是“野蛮人和未开化民族”,这一时期苏联对他们非常客气,学校开设亚美尼亚语课程,人们和莫斯科当局互相往来。
但是到了斯大林当政期间,一切骤然恶化。虽然斯大林和贝利亚都是高加索出身的格鲁吉亚人,但是斯大林最为厌恶的就是家乡的这些高加索人(或许是因为斯大林对俄罗斯有“皈依者狂热”,他一生致力于苏联少数民族的“俄罗斯化”)。他首先消灭了亚美尼亚总主教,关掉了他们的大教堂,将教会驱逐到中东地区,亚美尼亚的共产党领导人(除了米高扬外)被他在莫斯科审判大量处决,然后开始大规模“俄罗斯化”。俄罗斯化第一目的就是清洗当地人口,在1936年,斯大林将数百万亚美尼亚人流放到西伯利亚,当地仅存70万人口,消灭的人口甚至高于土耳其对其的大屠杀数量。同时,在格鲁吉亚一代居住的亚美尼亚族穆斯林、希腊人后代约25万人也被强迫迁移到哈萨克斯坦。他还企图把亚美尼亚划入格鲁吉亚,但因为二战爆发而失败。
二战爆发后,由于车臣人、卡尔梅克人(即渥巴锡东归未能带走的土尔扈特部)大量加入德军对抗苏联,斯大林不得不放松对其他高加索人的迫害,亚美尼亚也涌现了一批苏联英雄,如著名的巴格拉米扬将军,设计米格战斗机的小米高扬(苏联著名政治家米高扬的亲弟弟),撰写《马刀舞曲》的著名军乐家阿拉木·哈依图良等等。在这些勇敢的亚美尼亚人的奋战之下,亚美尼亚的地位得以大幅提高,因此斯大林在1944年又恢复了亚美尼亚大主教的选举。同时,他还照顾亚美尼亚收回西亚美尼亚的情绪,1945年废除了列宁和凯末尔签订的边界条约,准备收复西亚美尼亚。土耳其大为惊恐之下,直接投靠了北约,这让斯大林不得不放弃吞并西亚美尼亚的野心。
斯大林战后奖励了没有投靠德国法西斯的亚美尼亚,允许恢复亚美尼亚正教,迁回拉到西伯利亚的人口,还开放移民,以食品优惠券和移民政策招收大量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的亚美尼亚人来到亚美尼亚共和国,这一阶段引进了150000人。
1953年,斯大林死亡,赫鲁晓夫开始平反斯大林时代的移民放逐政策。而亚美尼亚仅存的高级领袖,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阿纳斯塔斯·米高扬鼓动亚美尼亚人独立,重新出版斯大林时代被查封的作品。1966年,亚美尼亚人大规模游行纪念土耳其亚美尼亚大屠杀,苏联政府建立纪念碑。
不过好日子到了1988年就没了。由于戈尔巴乔夫推行民族自由,导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民族矛盾再次爆发。纳卡地区由于之前涌入了大量亚美尼亚人,他们进行人民公投要求并入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强烈反对。戈尔巴乔夫发布命令阻止这种苏联境内的国土划分,亚美尼亚人认为他支持阿塞拜疆,便开始预谋独立。1990年5月5日,亚美尼亚人召回了苏联军队内 的亚美尼亚军官,成立了苏联境内第一支独立于苏军的加盟共和国地方武装——亚美尼亚陆军,并开始庆祝1917年从沙俄独立的5月28日独立日。戈尔巴乔夫见势不妙,便派出苏联内务部武装前往镇压,亚美尼亚陆军立即奋起反抗,打跑了苏联内务部武装。1991年3月27日,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波罗的海三国和摩尔多瓦反对苏联继续保持统一的苏联全民公投,并在1991年8月23日,也就是819事变结束日(也是本人生日,汗……)宣布独立。独立后马上就开始和阿塞拜疆开战,1994年夺取了纳卡地区的主权,在为期六年的混战中,双方各自死亡数万人,70万阿塞拜疆人和70万亚美尼亚人被两国互相驱逐到对方,形成了迄今为止的世仇。
亚美尼亚独立后,阿塞拜疆切断了对他的石油管道,使得亚美尼亚成为高加索五国最穷的国家,其2016年GDP按汇率计算107亿美元,不及中国沈阳市的六分之一,人均仅有3600美元,是中国的三分之一。加上仅有300万人口的亚美尼亚还要维持20万军队,使得他们军费支出居高不下。
亚美尼亚独立后,由于历史上的复杂关系,和阿塞拜疆和土耳其属于敌对状态,相反和格鲁吉亚,伊朗和俄罗斯保持较为良好的关系,迄今为止亚美尼亚也有俄罗斯的军事基地。不过,2018年亚美尼亚爆发了“天鹅绒革命”,尼克尔·帕什尼扬取代谢尔日·萨尔基相成为总理。这件事起源于谢尔日·萨尔基相在他担任总统任期(2008-2018)届满后,他又把宪法改为总理最有实权(2015年修改宪法),然后在2018年4月9日总统届满继续担任总理,结果2018年4月9日当选总理后,就遭到举国一致反对,并在4月23日黯然辞职。
在谢尔日·萨尔基相担任总理前,他在2016年任命的卡拉佩特扬总理(修改宪法后第一个有实权的总理)被外界认为是俄罗斯政府的代言人,因为此人担任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市长后,居然前往俄罗斯加入俄罗斯寡头势力最强的俄罗斯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然后才出任亚美尼亚总理。要知道,俄罗斯天然气股份公司董事长是2007年普京第一任期的总理祖布科夫(他在1993年普京还是圣彼得堡市长期间就已经是普京的机要朋友),而祖布科夫的女婿就是2008年俄罗斯军改的谢尔久科夫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被绍伊古(绍伊古1991年成立俄罗斯救援力量,在819支持叶利钦,此后连续20年担任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长,统一俄罗斯党创始人之一)取代后,谢尔久科夫成为俄罗斯军火出口集团董事长),所以谢尔日·萨尔基相被亚美尼亚反对派认为是俄罗斯在亚美尼亚的傀儡政权,天鹅绒革命的口号就是打倒俄罗斯势力,消除俄罗斯在亚美尼亚的军事基地,并且加入欧盟和北约,但讽刺的是,在本次纳卡危机爆发后,原本主张赶走俄罗斯基地的尼克尔·帕什尼扬却恬不知耻要求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这无疑是打了他自己一个大耳光子。

相比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俄罗斯的关系就比较简单。由于巴库从19世纪就是重要的石油产区,巴库的工人运动一直蓬勃发展。在斯大林流亡海外,第一任妻子病故之后,斯大林愤怒地责骂她的家属为何不把她送往医疗水平最好的巴库施救,可见那时候巴库就是高加索最好的城市。在1917年,亚美尼亚脱离沙俄闹独立的时候,巴库却发生了支持十月革命的巴库公社起义,并遭到土耳其和英国的入侵。所以在十月革命期间,格鲁吉亚,亚美尼亚是希望独立建国的,而阿塞拜疆是支持苏联十月革命的。在阿塞拜疆被外国干涉军占领期间,苏联早期领导人谢尔盖·基洛夫(后来的基洛夫工厂、基洛夫州、基洛夫巡洋舰都是纪念他)在阿塞拜疆接壤的阿斯特拉罕组织军队反击,打退了邓尼金的白匪,夺回阿塞拜疆,并成为阿塞拜疆第一任书记。因此,在苏联红军解放巴库后,阿塞拜疆就一直很受到苏联最高领导层的属意,在亚美尼亚提出纳卡地区所属权要求时,苏联政府领导人一致都是支持阿塞拜疆的。
有别于苏联大清洗大规模捕杀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因为和苏联中央保持密切,因此整个二战时期一直作为苏联的石油基地不断为苏联供应石油,希特勒的蓝色行动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攻占阿塞拜疆的巴库油田。不过,阿塞拜疆也遭到了苏联的俄罗斯化,阿塞拜疆语被要求从阿拉伯文改成俄文字母拼写,但是阻力比起激烈反抗俄罗斯化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都低很多。
苏联解体前夕,阿塞拜疆并未显著支持苏联解体,有别于亚美尼亚在1990年5月就自己组建军队,阿塞拜疆一直到819事变失败后才开始组建阿塞拜疆军队,而且不想分裂苏联的穆塔利博夫总统也在1992年被迫流亡俄罗斯,2012年才得以回国。由于建立时间较晚,阿塞拜疆人在纳卡战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在1992年2月25日,亚美尼亚人开入纳卡地区,在霍贾利地区屠杀了200-600名阿塞拜疆人,引发震撼世界的霍贾利大屠杀。从那之后,阿塞拜疆便失去了纳卡地区的控制权。由于战败,阿塞拜疆第二任土耳其支持的总统也在1993年黯然下台,从此阿塞拜疆的领导人采用了平衡政策,在伊朗,俄罗斯,土耳其采用平衡政策,获得三方支持。
由于是世界著名石油产区,阿塞拜疆的经济比起亚美尼亚好得多,同时和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中国来往紧密。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后,阿塞拜疆和中国贸易额直线走高,在2020年,中国取代俄罗斯成为阿塞拜疆第一大贸易国,在新冠疫情冲击下,阿塞拜疆和中国的贸易额仍然在逆市上扬。

军事:
亚美尼亚从苏联独立后,大部分武装仍然继承苏联。由于亚美尼亚颜色革命以前大部分领导人和俄罗斯寡头来往密切,因此俄罗斯仍然维持他的军事基地。不过,亚美尼亚仍然和北约国家保持密切往来,尤其是和土耳其对立的希腊。从2003年开始,亚美尼亚派兵参加北约联军的科索沃部队,同时和已经加入北约的立陶宛军队有大量往来。2004年开始,美国开始大量投资亚美尼亚,亚美尼亚也派出部队参加美国主导的伊拉克占领军。所以,亚美尼亚属于一个奇特的军事地位,即和周边的土耳其,阿塞拜疆保持敌对,而和其他的基督教为主的国家保持密切的往来,是为数不多同时和俄罗斯和欧美发展关系的国家。
武器装备上,亚美尼亚主要是采用原苏联的武器系统为主,偶尔也会购买其他国家的武器,在最近几年,由于国家贫困,亚美尼亚武器更新缓慢,新式武器采购不多,唯一较新的武器的2018年购置的4架苏30战斗机和30辆T-90S坦克(网上亚美尼亚仅有1辆来自坦克两项奖励的T-90坦克是一派胡言,实际上2016年前亚美尼亚已经采购了30辆T-90S),以及数个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
阿塞拜疆的情况和亚美尼亚差不多。阿塞拜疆同样是保持了和俄罗斯,美国,北约的友好关系,在阿塞拜疆甚至有美国的病毒实验室。同时,由于对亚美尼亚的仇视,阿塞拜疆一直重视“敌人的敌人”和“同宗联系”的土耳其的合作,阿塞拜疆也通过土耳其人在科索沃,伊拉克部署部队,以应对亚美尼亚在科索沃,伊拉克投放影响力。同时很令人意外的是,阿塞拜疆和以色列还有不错的合作关系(因为亚美尼亚正教会在巴勒斯坦影响力很大,因此也是以色列的仇敌),这次战争中以色列为阿塞拜疆提供了间谍卫星、卫星数据链和哈姆无人机的支持。
在军队建设上,阿塞拜疆因为经济更好,所以采购的武器也远多于亚美尼亚,而且阿塞拜疆拥有自己的里海舰队。陆军武器上,阿塞拜疆拥有100辆T-90S坦克,470辆T-72 aslan的本土改进型。该种坦克主要是T-72b坦克换装以色列火控设备制成。

除了一些苏联的军车外,阿塞拜疆还从以色列,美国购入了不少高机动车,还和加拿大引进了两款高机动车的生产许可证,分别是Sentry 和Huron.

远程火力上,阿塞拜疆进口了大量土耳其,以色列的火箭炮,还有白俄罗斯波罗乃兹火箭炮(技术来自于中国A300)。还购买了以色列ATMOS 2000卡车炮。

阿塞拜疆空军主要是冷战的苏联库存武器为主,引进了不少土耳其和以色列的无人机。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阿塞拜疆提出购买枭龙战斗机,后来被俄罗斯劝服购买他的米格35战斗机。当然,米格35本身就是一个“PPT”,至于什么时候交付就很难说了。

综上所述,如今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战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宗教矛盾、历史矛盾、领土矛盾的综合性斗争,而且和域外国家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虽然传统中国论坛认为“亚美尼亚是俄罗斯盟友,阿塞拜疆是土耳其盟友,是俄土争端的延续”吗,但现实中,这几个国家的关系极端复杂,俄罗斯和亚美尼亚仅有很少的文化和宗教共同点(仅仅是基督教这一个“顶层关系”有关联,具体教派毫无关联),历史上围绕着苏联对亚美尼亚的“俄罗斯化”、“东正教化”一直有着极大的争议,而且亚美尼亚也是苏联解体前公然建立自己的军队,助推了苏联解体的发生,加上亚美尼亚颜色革命后对北约和欧盟的向往削弱了亲俄氛围,因此俄罗斯和亚美尼亚并不是简单地盟友关系;阿塞拜疆的经济影响力,跨国家民族特征使得它比起封闭性极强的亚美尼亚更容易受到周边国家欢迎,而且和周边除了亚美尼亚的国家都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北约关系也非常良好,这也是之所以本轮冲突中,域外国家难以直接插手的原因。
但是本轮冲突又是影响力较大的冲突。由于高加索复杂的民族成分,一直是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三大国家的争夺焦点,而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又先后隶属于这三个国家,因此堪比当年中国三国演义的荆州地区,牵一发而动全身。考虑到当前土耳其扩张欲望很大,俄罗斯,伊朗,北约都不希望土耳其进一步做大,恢复极盛时期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考虑到俄罗斯如今军备现代化水平恢复到了较高水平(俄罗斯的三代改进型战斗机已经突破了300多架,潜艇黑海舰队潜艇补充6艘636.3,坦克部队装备1500辆T-72B3和500多辆T-90A,基本实现了欧洲部队的现代化),北约,土耳其等国也对俄罗斯恢复苏联时期中东领导力深有戒心;阿塞拜疆和伊朗文化同源,人口互动联系密切,而亚美尼亚也发展和伊朗联系,伊朗在此势力的发展也收到各国的警戒。同时,又因为战乱地区距离美国基地较远,欧洲国家难以直接干涉,所以这片地区的战乱又是美国势力难以直接插手的地区之一,在现在尤为罕见。所以,在这里的战乱呈现出一个非常复杂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局势,美,法,俄三国同时发文要求停火,实际上就体现出域外大国难以直接伸手的窘境。
同时,由于这次战争是阿塞拜疆蓄谋已久的报复性攻势,装备储备充足,还得到了土耳其,以色列的大力援助,因此攻击势头非常强悍,而亚美尼亚也是如同护崽的母熊一样拼命抵抗,因此双方几天之内就摧毁了大批坦克,无人机,击毙大量人员,其装备消耗已经超过了2014年巅峰时期的乌克兰内战,更别提中东持续的混战。而且,这也是21世纪现代战争中,无人机,远程火箭炮,地对地弹道导弹,导弹拦截系统的第一次成建制全部卷入战斗的体系化战斗,在乌克兰,叙利亚,伊拉克的战斗中这些元素往往是独立的,而这一次基本上在窄小的战场上全部展现出来,残酷的伤亡和装备损失体现出当代体系化杀伤的恐怖性。因此从观察战争的角度上看,这次战斗就如同当年的日俄战争,西班牙内战一样展现出新时代主权国家(而非反恐战争)之间争斗的前瞻属性,为各大国研究21世纪的主权国家体系化战争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因此从这一点上,域外大国又不希望战争尽快结束,希望通过双方的惨烈伤亡为自己的新型战略战术开发提供良好的样本。
所以,可能残酷的战争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而战后两国的仇恨,更将持久的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