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兰角色塑造上的问题和柯南群像
(由于字数太多,只能发专栏了)
首先,柯南是在1990年代创作的作品,为甚么会提到这个?四个字:时代因素,当时的jojo第五部原本要用女性主角但被一口否决了、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托比版蜘蛛侠下的mj,跟荷兰弟版相比显然独立性就没有那么高,在当时看来,小兰这种女性的出现在现代能说一般,但在当时是不算简单的,顺带一提,早期的小兰会带有一点腹黑或心机属性、而且武力值高在早期可不仅仅是个标签。
荒木老师曾在《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中提到:角色的动机必须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兴趣。能让读者对“这个主角到底会怎么样呢”、“这人想做些什么”产生好奇,一个能够激起读者阅读欲望的动机,就是一个好动机。
那么再来审视小兰在早期的人物动机,大约可归纳成,平时是个善良但略带腹黑、会暗藏心事的女高中生,但是遇到危险时,能够适时切换而克服危机,其中,过程中的勇气、柔情(典型:救出园子、小哀、柯南命危时给柯南输血勉强也算)也是能让读者共鸣的一点,但是,我不得不说,小兰的成长性正是青山所缺失的点。
我们还是用荒木来举例,徐伦和乔尼一开始分别是怎么样的?一个处于叛逆期、讨厌老爸、性格很冲,后期为了拿回父亲的光碟而委屈自己,能够为了让安波里欧脱险而牺牲自己的性命;一个人生前期有女伴、事业可期(专业骑手),后来半身不遂而命运坎坷、遇到杰洛时只想让自己能再次走路、面对敌人时可以不择手段,后期能够为了救回杰洛而放弃遗体,因为想要救回妻子的私心而偷走遗体,最后为了不让怪病转移而牺牲自己,他们的成长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小兰的成长性呢?我们可以看到前期小兰曾经有一集指出凶手时犹豫,面临真相和私人情感的矛盾,可以看到受到关于情杀的案子影响而感伤,但是后期呢?后期的表现反而是把一些前期让人记住的特点变得理所当然化,于是一些案件后抓住想逃跑的犯人以及引起争议的拉窗帘就出现了,看看荒木的例子就知道,人物随着剧情的演进,理应因为经历的丰富化、从而影响性格、人物的行事逻辑,使其后两者更加立体,但是青山显然是没有的。(其实并不只有徐伦和乔尼是这样的,诸如露西等等也是如此,但就不赘述了)
其次,我不否认柯南现在没有什么角色是不崩的,可是这背后原因是什么?是青山意图写出庞大的群像戏,却又忽视了自己笔力不足以匹配,黑衣组织的人是不是应该也要有故事?有,我们看到了贝尔摩德,伏特加是什么故事、基安蒂和柯恩是什么故事、身为前期具有压迫感的小boss琴酒背后又有什么故事,我可以说,没有,完全没有,既然有余力一直加新人,为甚么就不好好打磨一下关于黑衣组织的故事呢?就算揭露了乌丸莲耶,我们的视角还是:这群组织上面有个首领、下面的雇佣兵有的是卧底、有一个二五仔、有一两个劳模。
而且,旧人物的故事真的还不够吗?把群像切到本堂瑛佑那一段,FBI、CIA、黑衣组织的往事难道都不够写吗?更退一步说,前述中角色的成长和丰富性显然到后期是有所匮乏的,可是青山的选择是:不断加新人、新人叠设定、旧人叠关系。倒也不是想特别喷什么,毕竟擅长描述大规模群像故事的作者也不是没有,ONE老师的一拳超人如是,《智慧的七柱》更是如此,可是青山他并不是这样的作者,我前面也特别开一段小兰的成长性缺失,为甚么缺失?本质上是青山不断的加新人稀释原有角色的戏分,让老角色拥有成长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不是吗?反过来怪说老角色没可看性、没期待感,是否过于片面了呢?如果没什么感觉,可以换一个情境,假如jo8后面的石头人和跟东方家有关的人越加越多,然后康穗越来越路人,只剩下福利和呼叫定助这两种属性,最后大决战时康穗直接离线,然后剩下的人大混战,难道得怪说康穗是因为性格上没什么可看性和期待感,只能推和定助的恋爱县
附:关于五人组我有看过剧情(原本不打算说),他们能够圈钱的基础是什么?可不是日常本身,而是这些角色能让读者共鸣的地方啊!松田就是典型的例子,一开始从外貌上看是个很冷酷的人,可是在后续的故事中逐渐表现出他的担当和勇敢,正因角色有所成长而退场了,才让读者更加惋惜,如果没有这些让读者得以共情的基础在前,真的能保证那些日常本身能让五人组能圈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