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出天才的儿童 卜显刚老师的几点思考

大家好,分享一下昨天卜显刚老师发到我们微信群的一段思考。关于天才儿童培养的话题。以下是卜显刚老师的原文:
相信这个话题是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感兴趣的,讲这个话题我已经做好了被喷水的准备。首先,我要声明的是天才是存在的,但大多数的天才天才绝不是没人教育管教就自动成为了天才,在他们的背后,总会有一些共同点,而我所说的正是这些。而作为一个教师,我需要感谢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让我能通过网友的分享学习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理念和思想。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不难发现日韩的小提琴天才儿童教学和演奏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而这些天才背后的理念是什么呢?通过学习和研究不难发现,天才之所以称之为天才,正是因为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达到了(同龄孩子)所达不到的程度,而这些东西都和(要求)有关。
要求指的是目的性,(一切没有目的的练习都是无效的)所以要让儿童(明白)自己在干什么,怎么干。如果做到了这个则证明你和儿童之间有了(沟通),接下来才是方式方法和(理念)
顶级天才的背后是教师和家长的心血和孩子的配合共同的结果。

接上所述,天才的形成有其必然的规律性。首先说明的是:不是任何人都能成为天才。
天才型孩子的在学琴期有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既有共性的,也有特性的。
共性的部分:天才儿童在学琴初期表现为精神专注,有相对于同龄人的独立思想和对音乐的感知。有时候,这种感知可以理解为兴趣。
特性的部分:某些儿童在掌握姿势亦或是发音要领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进步速度,具体表现为一点就透,举一反三等,而这种能力往往会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更加强。
其三还有一种孩子,受到家庭教育和熏陶,产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的,这也属于天才范畴内的天才儿童。
综上所述,往往具备以上能力的孩子被我们称之为天才儿童。而在教学中,老师教导孩子的过程则会直接或间接对孩子成长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作为教师,在教学上所应具备以下几点能力。
一:喜欢孩子。(之所以把这个排在第一位是因为,无法想象你对孩子还不满意的时候还会有耐心和好的态度,而你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听进去或孩子是否想听进去。)
二: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和前瞻眼光。(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更容易知道想表达什么,而摸着石头过河,虽说不是不行,但不适用于教导天才儿童,天才儿童的成才之路是按天计算的,没那么多时间摸索。前瞻性,则是教师对学习进度以及孩子掌握程度的把握。儿童永远不能以演奏家的标准去要求,但需要一个相对的高标准。而这个标准是什么则需要教师对孩子的能力,以及年龄琴龄人生观价值观等综合修养的一个客观规矩。)
三:家长的配合。(孩子永远都是孩子,无伦他有多天才也是孩子,这就需要家长的辅助和引导。老师帮助家长规划好孩子要做的事情以及方式方法,家长负责督促执行。而这中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要注意,是引导,而不是监督或者代劳。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习惯,和有目标有重点的学习习惯养成。)
四:多样性课程的同步。(永远不要闭门造车,多听多看多参与多比较,在看听拉实践中找问题找不足。教师要想办法给孩子上单独课,集体课,合奏课,合伴奏课,公开课,大师课等等。)
五:教师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对孩子线性进度的把握和对孩子问题的纠正办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期间难度很大,但很有挑战性,毕竟每个孩子都不同。一样的说话方式不同的孩子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做的是,把问题讲清楚,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死讲。)
以上五点,是作为一个教师,想教出天才儿童必备的几点基本条件。

除此以外,教师应对世界上最优的教学法以及理念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孩子的学习情况。
路漫漫其修远兮,学琴之路更是充满了艰辛和对人生的领悟。想清楚这些,教出优秀的学生只是迟早的事。
2020年4月2日晚于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