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浩大的思考盛宴
过了三四年再看楚门的世界,心里只剩下无尽的感概——
剧中导演那句话依然振彻心扉:外面的世界比这个世界更加虚假,充满了欺骗与谎言,至少在这里你可以生活的很幸福。
这句话谁都无法否认,的确很震撼,记得几年前第一次大学放假回家,在火车上借用室友女友电脑看这部电影时,还没有这么深的的感触和体悟,这几年经历了普通的人生,有了普通的挫折,努力普通的深思,现在觉得这句话愈发透明,是的,我们都在追求真实,可是真实究竟是什么?
究竟什么是真实?追求它又有什么意义?楚门就幸福的生活在海景镇多好,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逃到外面呢?难道幸福才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美好又不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吗?为什么要放弃平稳的生活呢?
我觉得绝大多数人应该都有过类似的幻想,周围的一切都是虚假的,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而虚拟存在的,一切环境和人都是骗局,那时我便幻想过,如果真的生活在那样的世界里,我该怎样证明它的虚假,又该怎样摆脱它呢?
答案是:没办法。因为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你只有虚假的逻辑,虚假的道理,虚假的关系,甚至是虚假的情感,这样从头到尾,你身上没有一件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你从头到尾,都是孤身一人,从出生到死去,都不曾拥有过一样东西,因为一切都是不真实的,你以为拥有的,都是骗局,你所拥抱的,都是空气。所以假的逻辑只能证明假的事实,假的感性只会告诉你假的方向。
这样如何不让人恐惧呢?因为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人是整个社会的人,人是整个世界的人,换句话说人只是一种庞大组织体的个体元素,人只有在真实的环境里才是真实的人,这样我们所做的一切才是有意义的,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也才是值得拥抱的,才是有价值的。就像血液里的红细胞,有成千上万个个体,每个个有不同,但它们能够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在于交换氧气,使我们活着,如果作为整体的我们整个人死亡,那么单个的红细胞即使侥幸存活,也没有什么价值了。我们害怕的,一直都是一种巨大的孤独割裂感,这种孤独感的恐惧来自上层真我的消失,也就是一直注视着自己的自己不存在了,这何尝不让人感到恐惧呢?
所以我想,楚门应该和我们一样,他只是个普通人,但恰恰正因为他是个普通人,所以在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是假的时,他奋不顾身的想要逃出去,甚至一刻也不想待在这里,这可能是他想证明自己的存在,他的本能想要证明自己的意义,这种脆弱的意义在他出生后一直是存在着的,来源于他懵懂中的周围一切关系,这些关系赋予了他意义,得知一切都是假的之后,这本就脆弱的意义,一下就崩溃的无影无踪,而导火索就是楚门的真爱出现,而催化剂则是发现幼年死亡父亲的再度出现。这一切都将他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尊严,存在的意义打了个稀巴烂,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活着的这三十年有什么意义,不知道那个每天道早安,下午好,晚上好和晚安的楚门,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可是人活着,必须要有一个根本的支撑点,作为楚门的那个支撑点的意义已经消失了,可他同是又是何其幸运,作为楚门都他死了,而作为自己的他,又重生了!失去了意义的他,为了追寻意义而重生,为了打破虚假寻找真实而重生,与其说是寻找真实,不如说是寻找真我,寻找这个活着的楚门,究竟是何物,究竟什么才是属于楚门的,是那个每天念着广告不知所云的妻子吗?是那个一直竭力奉劝他在原地踏步的兄弟吗?是那个经过二十年重新出现的落魄父亲吗?还是那个好似在这个世界无所不能,监控一切的导演呢?亦或者是屏幕前看着他三十年的观众们?不,不是!但一定是那天晚上跟一见钟情的她在海边,随着海风波浪漂浮的初吻,但一定是那个笑着说完: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以及晚安后,朝着漆黑门外走去的那个脚步。只有这些才是真正的他,才是属于楚门的东西。尽管门外的一切未知,充满奸诈,狡猾,无奈,悲哀,但他只要还想成为它,就只会朝着门外走去。
另一个值得提防的点就是,当心娱乐,特别是过度娱乐将人,演员,以及资本的三向异化。过度关心自身之外的东西,就会让这个世界无可救药,首先是人性的异化,人不再是人,没有任何隐私何尊严可言,在娱乐的环境中,一切都是呗允许的,以引导大众的情绪为导向而并非正义与理性,在那里甚至连法律都会无力。人不去关心自己的朋友,伴侣,家庭,父母,反而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虚拟的大众娱乐产品人,这不仅导致社会运转效率底下,甚至会引导出畸形扭曲的价值观,现在饭圈邪教就有这种倾向,然而二十多年前的一部电影就能看清楚这个现象,并向我们发出警惕,这不可以不说是超越时代,也不知道在他们太过超前还是我们退步了,时刻当心那一句:下一个节目是什么。因为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下一个聚光灯下的人可能就是你,而资本可不管人的死活,人死了,说不定收视率反而更高呢~这就是另一个疯掉的楚门。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