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美麗,都市便利。与罗兰的对话
23.3.12洪老师对罗兰子《农家》的回馈
《农家》顏仁郁
半夜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
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
罗兰子:唱到《农家》的时候,脑海里,就出现了老农夫,赶着一头羸弱的老牛,在田里挥汗如雨地,辛勤劳作,而可笑的时人,还以为家里的稻谷,是不劳而得的呢!心疼与讽刺,两种情感交织。不知道我理解对不对,老师有时间再给予点评。
洪老师回馈:学伴罗兰对于农家的理解,都是很真实的。
事实上,也就差不多是这个样子。因为,自从工业革命之后,生产跟消费,配销管理,它都会相当的分化。所以,就会有这种都市人不理解农家美,农家不理解都市人的執著。现在的体制教育,虽然有时空原因,所以比较偏重知识。但是,我记得一个台湾的例子,在农家美麗,都市便利之中,可以说明一些事情。
自然科学的小学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请问一只鸡有几只脚?小学生,就很开心的写上六只。考试完毕之后,他就被请到老师的办公室。老师很担心,就说某某同学,你怎么写,鸡有六只脚呢?告诉老师为什么好吗?同学就很天真的回答老师说,我跟我妈妈去超市买鸡腿,那个鸡腿都是六只脚一包装的,所以我就写六只。
那这一个现象,就是说明了,知识传播过程,和生活经验的冲突。往大的方面说,知识教育体系在实行的过程当中,它不一定是按照自然的规律来进行。又或者有知识断层或垄断的情形,会在传播过程中,造成不真实的现象。没有真实的体验作背景,只有片面的文传,很容易出错。如果是这种学习?那样是有害的。
又比如说,化学元素,百余个,仅凭书面知识和生活经验,那都不足以周详应对,怎么做出好的材料和好的应用?所以真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现在是一个相对平安的统一时代,在整体社会中,来来往往,就要多保持一些理解,清楚面对真实的人性,也好与他人来往顺利,和整体和谐。这一种见解,也在国学领域会被强调。经云,礼者别异,乐者和同。不同的以礼相待,而不真实的,就要避免造成祸害。最好就是乐者和同,圆融来往,不要造成空白。
例如,现在很多地方,也在讲家庭教育。这个都还有很多问题在其中。一般而言,官方的优势是规模,民间的优势灵活。而民间的立场,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虚假。那官方的立场,最容易出错的时刻就是不作为。那要加强教育建设,省长安排给市长去做,市长会安排校长去做,校长安排老师,然后老师安排给家长。要那些家长去做?那種層層節度下來之後,還剩下甚麼呢?
另一方面,也就会有民间人士,这么说,都已经把小朋友交给你了,你还要我家长来教什么呢?我就是不会教,才会把小朋友送到学校去,对不对?
大概五十年间,欧洲国家它会兴起很多,蒙特梭利,爱弥尔,福禄贝尔等等,教育形式。这种民间教育,独立于体制之外的,为什么会被发展?因为欧洲的体制教育就是,就是大约百余年前,德国人发明的那一套。而且德国人是为了要应付战争,所以有那种设计。因为时空的需要,完全不同了,所以发展的立场也完全不一样。
那么,那焦点放到黄土身上。中国古代教育就是由家族的大家长来负责的。一个家族里面,三四五代人,整个村庄都是同姓氏的人。一定会有一些,考过秀才的,考上举人的。或者退休之后的地方士绅。尤其在岭南跟福建,都还有很多土楼,土楼的中心就是祠堂跟学堂,就是家长在作用,祖宗、遗训、孝道、学习的单位,这是很明白的历史。
再说一个相关的现象。曾经在做教育支援的时候,在东莞看到一个最可怕的例子。小朋友都已经六岁,明年要上小学了,连一句清楚的话,都不会讲。然后就送到某某传统教育中心,希望能够,亡羊补牢。
那一个小朋友是什么样的状况?五六岁了,连句完整的话都讲不出来,只会发出声音,吼吼吼咿咿呀呀,几乎不能沟通。然后,那个地方,那些组织的人,也就把这烫手山芋,丢到我这来,期望不吃草的马儿跑,島上来的仙人给仙丹,一符见效,从此不再烦恼?
这世道,会有问题?那都是人的问题呀。社会是人构成的,组织是人构成的,事物的价值也是人定义的。然后,我就稍微了解了一下。小朋友父母的状况,都是外省份的,到了东莞方面打工,爸爸上夜班,妈妈上白班,然后就住在宿舍里面,成天都是关着的,小朋友白天,看到爸爸在睡觉,没人跟他讲话。晚上的时候,看到妈妈在睡觉,没人跟他讲话,然后快要六岁了,连句完整的句子都不会讲。狀況真令人難以想像。
会有这样的状况,是因为社会的快速变迁之下,很多规划和配套,都赶不上实际的需要。青年朋友当初,想说南方省份经济比较发达,小夫妻结了婚之后,继续打拼。但是在农村都市化、在盲目洋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漏洞,待老家没钱就外出打工,那生了子女之后,不是有老师可以教吗,那我就交给老师呀?
回到现状。家长说要把问题交给老师,老师说要把问题交给家长,那怎么办呢?一来二去,这事到底该谁负责呢?话讲到这边,这事没有人敢负责,真的很不妙!
多的就不说了,这会有很多冲突和惨白的地方。所以必须要有清楚的规划,完整的道路,才能避免缺失。
事事都是要有德位相配的人,才能推行的。社会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官员怕出错,民众多又忙又累,那正经的事情,谁去作呢?问题发生了,病入膏肓,病急投医,囫囵吞枣,临渴掘井,临阵磨枪,那都没有用的。
退一步來说就是,名不见经传的,要直接拒绝。搞宗教的,必須远离,不真实的东西,更要斥退。愿意学的,就一定要学,每一天都学一学,练一练常保平安就对了。以上农家苦,都市荒。小題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