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练升级版【二】|《心理学与生活》第二部分 感觉(含20-23北师大Map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感觉
知识逻辑图:

每周一练
hello!小伙伴们~~
又到我们的每周一练啦!
今天的每周一练是第二部分:感觉
2道单选和1道简答、1道论述!
你准备好了吗?
我们开始答题啦!
选择题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 )现象。
A. 对比
B. 适应
C.相互作用
D.感受性
【解析】B
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利激的感受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适应的结果可以是感受性的开高(仅见于视觉),但大多是感受性的降低。“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正是嗅觉的适应现象。由于气味的持续作用,久而嗅不出香臭。
2、设计漂亮的容器,但实际容量比原来要小,但是价格不变,利用的是人的( )
A. 感受性低
B.差别阈限高
C.绝对阈限高
D.差别阈限低
【解析】B
①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制激的感觉灵敏程度。也就是说感受性强调的是一种能力。
②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
③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④差别感觉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
简答题
1、请简述费希纳定律和斯蒂文斯定律。
【答案要点】
(1)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费希纳受韦伯定律的启发,用实验测量了刺激强度和它所引起的感觉大小之间的关系,发现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公式:P=Klgl, 其中 P 代表感觉量, I 代表刺激量, K 是常数。
(2)史蒂文斯定律(幂定律):感觉量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公式:P=KI n ,其中P 代表感觉量,K 和 n 都是常数,I 代表刺激量。
论述题
1、论述颜色视觉理论的发展。
【答案要点】
(1)杨-赫尔姆霍兹的三原色理论
三原色理论是颜色视觉的第一个科学理论,认为正常人的眼睛有红、绿和蓝三种类型的颜色感受器,产生心理上的基本感觉,其他所有颜色都是由这三种颜色相加或者相减混合得到的。这为人们的颜色感觉和色盲提供了解释。但无法解释其他事实,如视觉后效和色盲。
(2)海林的拮抗加工理论
该理论认为,所有的视觉体验产生于三个基本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拮抗的成分:红对绿,蓝对黄,黑(没有颜色)对白(所有颜色)。海林推测颜色产生互补色的视觉后效是因为系统中的一个成分疲劳了(由于过度刺激),因此增加了它的拮抗成分的相对作用。因此,色盲的类型成对地出现,是因为颜色系统实际上是由相对立的成对颜色构成的,而不是由单一的基本颜色构成的。
现代科学家认为,这两种理论并不冲突,只不过它们在不同的阶段起作用。
(3)赫尔维奇和詹姆士的视觉加工阶段说,对两种理论进行了发展。
该理论认为,每种颜色对的两个成分是通过神经抑制而实现其对立作用(拮抗)的。一些神经节细胞接受来自红光的兴奋性输入和来自绿光的抑制性输入,系统内的其他细胞的兴奋和抑制是相对立的过程。这两种神经节细胞联合起来形成了红绿的抗加工系统的生理基础。其他的神经节细胞组成蓝/黄抗系统。黑/白精抗系统影响我们知觉颜色的饱和度和明度。
历年真题
20年真题:
1、视觉中枢位于( )
A.额叶
B.枕叶
C.颞叶
D.顶叶
2、对颜色敏感的感觉细胞是( )
A.杆体细胞
B.神经节细胞
C.锥体细胞
D.双极细胞
21年真题:
1、以下属于光感受器细胞的是( )
A.双极细胞
B.神经节细胞
C.水平细胞
D.视锥细胞
22年真题:
1、听觉感受器( )
A.棒体细胞
B.椎体细胞
C.毛细胞
D.罗捷氏细胞
2、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
A.绝对阈限
B.差别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差别感受性
23年真题:
1、与初级视觉有关的脑部区域( )
A. 额叶
B. 顶叶
C. 颞叶
D. 枕叶
2、三原色理论中三种颜色感受器( )
A. 红绿蓝
B. 红绿黄
C. 蓝紫黄
D. 蓝紫绿
3、随着一个人离你越来越近,他在你双眼视网膜成像大小的差别会( )
A. 越来越大
B. 越来越小
C. 保持不变
D. 时大时小
4、下面哪个属于感觉适应( )
A. 家乡菜总是最合胃口
B. 西瓜冰镇后吃起来更甜
C. 月亮在地平线时看起来比在天空时更大
D. 刚进游泳池感觉水凉,过一会儿觉得不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