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谭胖:什么人会为了青岛啤酒节跟德国女孩较劲?

2023-08-03 17:05 作者:靠你了谭胖  | 我要投稿



德国留学生海雯娜曾经因为维护中国和自己国家的媒体打了一场官司,然后打赢了。


官司大概涉及对方诋毁海雯娜在社交平台上宣扬我国社会的生活面貌,打破世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换句话说,海雯娜是个少数主动宣传我国好的一面的国际友人。



然而这一切随着几天前她在网上吐槽青岛啤酒节体验感受开始发生变化。


作为一个德国人,对啤酒应该是不陌生的,所以她去了趟青岛国际啤酒节,有了很糟糕的体验。她说啤酒死贵,羊肉是假的。喝完吃完第二天就闹肚子等等。


然后当地有关部门表示会介入调查,这边调查着,那边青岛花园大酒店发表澄清声明并表示保留追究海雯娜“诋毁”的权利。


那海雯娜“诋毁”了什么呢?


海雯娜除了说啤酒死贵还不好喝,羊肉根本就是假的之外,“听朋友说,青岛国际啤酒节是骗外地人的,本地人都不去”。


人家听了不乐意:“毫无事实根据,纯属捏造。”


言外之意——



来的都是客,尽汇有缘人,啤酒随便“哈”……但要花大钱。


旅游城市搞文化项目无可厚非,提升城市知名度,还能增加产业收入与就业机会。这都是好事情。那什么是不好的事情呢?


可能就是装聋作哑。


“哈”完啤酒,咱就摸着前列腺说一下:


假如海雯娜不是外国友人,不是在网上有点影响力的外国友人,我想她的吐槽大概率会被无视,或者顶多让人点赞一下说“深有同感”,啤酒贵不好喝,“羊肉”也是假的,现场卫生环境不好。


早在海雯娜之前,关于青岛国际啤酒节的种种“传说”就已经在网上不断积累、增加。



所谓“没有事实依据”不知道是个什么推断,只要不瞎随便搜索一下相应的关键词,全国各地游客的体验文字及图片比比皆是。


那么问题又回到了开始:


为什么海雯娜吐槽偏偏让人觉得“不适”并被“侮辱”呢?


这里就要说到关于我们这边的某些思维逻辑:


一个“国际友人”,意味着一定要讲“好话”。你跟你们国家打官司是你的事,我们给予除帮助之外的一切支持,但如今你讲我们“不好”,那你就不是友人,甚至不是“好人”,可能还不是“人”。



基于这个逻辑,反驳她的人还暗戳戳给到她一个头衔:


“特殊身份”。


这个就更严重了:


妥妥的“境外势力”啊!这是诋毁,这是辱华!


在一波节奏带动下,海雯娜果然被攻击了,有人说“作为一个德国人,你要向青岛道歉!”还有人恨不得把1840年前五十年后五十年挨个跟海伦娜科普一下,试图培养她的羞愧感。



可惜人家真不吃你这一套,海雯娜选择硬刚:


一、展方缺乏起码的法律常识就认为自己有“捍卫”的权利,他们需要专业的法律人士帮助才能明白自己不是“被冒犯到”。


二、摆事实,讲道理,我没有错。打“差评”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权利,我有权给你们打差评。


三……这一点也是最破防的,海雯娜说她从朋友那里知道参展商家也是受害者,因为花了极高的价钱参展,为了收回成本,只能通过作假。对此她表示理解所以才没有报案或投诉。



前两点尚可,第三点之所以破防,是因为她讲了真话。一下戳穿了内地许多的“门门道道”:


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海雯娜……虽然是个“友人”,但终究是个“外人”。



讲真话的人一旦发了狠把真话讲得通透了,就真的会让人尴尬。那么接下来的无非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被冒犯到”:


一个外国人,凭什么对“咱们”指手画脚?什么叫啤酒是淡的羊肉是假的?



这啤酒节我们说得你也配说得?


这下可好了,连青岛本地人都嫌弃的东西,“国际友人”如果嫌弃了那就不是“友人”,是“敌人”。



海雯娜吐槽青岛国际啤酒节这个事过去了差不多一个礼拜,从吐槽、被警告、硬刚、围攻至今,估计最后还是无解,有的人可能会怡然自得:


“谣言”不攻自破!


如今还喜欢海雯娜的人会保持一种难得的善意:


她是个年轻、可爱、敢于捍卫真相的人,讲究实事求是,为此不惜和自己祖国的媒体“打一架”。



另一些人则始终保持纯度较高的朴素情感:


她说咱们“不好”,她是“特殊身份”,建议查她。


我真担心这“另一些人”会越来越多,然后大家彼此“团结、真诚、勇敢、热爱”,然后渐渐发现一个不太对劲的事情:


“朋友”少了,“敌人”多了。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END~

谭胖:什么人会为了青岛啤酒节跟德国女孩较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