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疫情时代之下对饭堂的回忆

2022-12-30 00:08 作者:穷哥们的自我救赎  | 我要投稿

疫情肆虐,万幸不适几日便渡劫成功,但味觉和嗅觉的丢失,一日三餐味同嚼蜡,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而言,是何等的残酷。

听说许多高校十二月便结束课程,大部分学生因为能提前回家而高兴,这种心情作为过来人无疑是感同身受的。在窗边看着人来人往的年轻人,不由勾起了我对大学食堂的回忆。

初到珠三角地区,即便十月份,仍然天气炎热,没甚胃口,却总也吃不饱。

新学校的伙食不错,选择颇多,所以10点半恰着点翘课,从教学楼溜到饭堂,来一份刚出锅的热饭菜,已经成了新入学不到两周例行公事。因为路途稍远,所以开口便是两荤一素,让食堂的阿姨多打米饭。日常和穷哥们竞争饭量,加一份米饭都不够,即便说了一份米饭,也需要让阿姨再加一份,如果当天菜色较好,都可以整三份米饭。多出的米饭会让阿姨淋上番茄汁或者茄子汁,成为盖浇饭。虽然念念碎着今天咋又是和前天一样的菜,但很快就可以风卷残云的将全部的菜吃的干干净净。

倒也不是说食堂饭菜多好吃,几年大学生活,体重从155变成了180。

食堂里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穿插于其中,大学食堂里吃饭能偶遇很多各式各样的人;偶尔见识到一些奇人轶事,或者置身到一段有趣的故事当中,也可能因为距离近道听途说一些八卦,丰富自己的所见所闻,为茶后饭余添上几份话题。

似乎食堂在学生口中,槽点永远比亮点多,不管是永远手抖的阿姨,一到饭点扎堆的人潮,还是永远只能看到肉沫的荤菜。 食堂又是一个忘不了的地方,是平常又难以忘怀的味道。不管在其他地方品鉴了多么惊艳的料理,都好像没有食堂带来的那种独特的韵味,惊鸿一瞥的偶遇,又如何比得上青梅竹马的情状呢?

我大抵明白,食堂不仅仅只是一个吃饭的地方,它还见证了我们所经历的日常,也许没有连续发生的奇迹,日子是那么平淡,按部就班的循环着;一天的疲惫,从端着餐盘找位置,嘻嘻哈哈之中,走出饭堂门口,夕阳打在鼓囊的肚皮上,疲惫也消散了。

疫情时代之下对饭堂的回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