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灵终结图书馆.时间前事

2023-01-13 23:02 作者:上官序  | 我要投稿

  本文将采取叙事的方式,以上帝视角介绍《命令与征服.心灵终结3》精彩的战争史诗。鉴于心灵终结官方剧情脉络已经足够清晰,我将在尽力贴近原著的前提下以一种更加丰富的方式解读心灵终结的剧情以及各个组织,事件间的关系。所以,我会对涉及对原著已有的剧情做出一些改变和自我发挥。

  本文所涉及的团体,事件,组织“均为架空”。请勿过度对号入座。

  而这一章,我们将讲述心灵终结这个时间线的起始与来源。

  

  “西格弗里德,来我这里。”花白胡子的科学家拍了拍自己身旁的座位。

  “我有一个秘密,只能告诉你。”

  “告诉我,今天的新闻是什么。”

  “苏联总理斯大林的尸体在克里姆林宫被找到了。副总理代替苏联向我们递交了投降书。苏联发动的战争彻底结束了。”

  “……”苍老的教授陷入一阵沉默,仿佛刚才新闻播报员用欣喜的语气播报的胜利新闻并没有让他感到半点喜悦。

  良久,教授开口了。

  “接下来我要说的事,可能对于你来说,是完全超出认知的。你可以认为我在说胡话,或者认为我疯了之类的。但是作为我最优秀的学生,我希望你能够相信我接下来所诉说的一切。”

  ……

1918年11月11日,这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因为今天过后不会有母亲再失去孩子,不会有孩子再失去父亲,不会有妻子再失去丈夫,不会再有人为了脚下焦黑的土地而恐惧,所有人都沉浸在和平的曙光重新照耀的喜悦中。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为期二十年的休战。

  如果说战争是对每一个参战国人民的加害,那么对于战败国的民众来说,战败意味着两倍甚至更多的痛楚。在20世纪初的那场大战中落败的德意志民众几乎失去了一切——独立而强大的政府,引领他们国家的皇帝,铁矿,世代居住耕种的土地,所向披靡的军队,以及与他们法国邻居平起平坐的地位。那个曾不可一世帝国几乎被趁人之危的战胜者彻底肢解。工业,军队,殖民地,政治体系被协约国的铁拳打得稀巴烂。取而代之的是巨额的战争赔款和一个糟糕无以复加的烂摊子。一个家庭前脚失去丈夫,后脚就就把工作和住房一起丢了干净。而取代原有帝国的新生政府则充斥着有名无实的官僚和被战胜国拴着狗绳子的代言人。

  同时,德国的通货膨胀也不受控制地飞速膨胀。仅仅1922年的六个月时间内,一美元所能兑换的马克面额就翻了约25倍。民众的财富每时每刻都在被货币贬值光明正大地劫掠。街道上到处都是因失业或者破产而无所事事的流浪汉,发泄着各种各样不满情绪的械斗分子,以及走上街头维持秩序但作用寥寥的警察,以及在法兰西战场上吃了毒气,躺在阴臭的地下室里通过消耗社会的财力苟延残喘的老兵。

  那个年代,几乎每一个来个德国旅游的欧洲人都会抱有同一个信念,那就是德意志民族的命脉已经随着他们的德皇一起走到了终点,跟罗马,拜占庭,奥斯曼,教皇一样成为了一个被丢进垃圾桶里的历史符号。但是,历史并没有朝着所有人预期的方向行驶,而是以一种完全不可思议的方式砸在了每一个欧洲人的头上。

  一个从欧洲战场上负伤苟活的青年伤兵。一个愤世嫉俗而又性情怪癖的民粹主义者——阿道夫.希特勒。他不是元帅,也不是首相,不曾腰缠万贯,更非德皇血裔。这个完完全全的平民草根在从那场对德国来说无比屈辱的战争中活下来之后,竟然疯狂地在政治领域崭露头角。他利用自己极其富有煽动性的语言在各地向因物价飞涨而心怀怨愤的民众演讲,几乎在极短的时间内收获了一批数量很大的支持者。随后,他通过大量的支持以德国工人党领袖的身份成功权力的巅峰,然后一举将民主制度从实际上赶出了德国。随后,希特勒开始利用自己独裁的权力开始大力发展德国的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同时,他开始试探性撕毁德国在战败时签订的部分条款。在确认了其他国家忍气吞声的绥靖态度后,希特勒开始把手伸向更深处的地方。他把侵略的手伸向捷克斯洛伐克,这欧洲工业的明珠。

  到这里,我们不难认清这位对犹太民族有着极大仇恨的政治独裁者的真实面目。他完完全全是一个野心极大,复仇情绪极强的民粹主义者。他对于工业的复兴和试探性侵略的行为,都是为了德国日后向曾经踩着它的敌人挥剑的准备计划。

而这一切距离希特勒看着自己的祖国向敌人投降,从此堕入黑暗仅仅过了十五年。十五年,德国从一个半死不活的僵尸变为一个重振旗鼓的工业国,甚至超过了同时期身为战胜国的西欧邻国。这种现象出了奇迹,恐怕真的找不到其他词汇来形容。

  那么于此同时,德国的好邻居——那些曾经踩着它走路的战胜国霸主们,此刻过得怎么样呢?

  答案是——简直不要太烂。

    20世纪的30年代,对于在十二年前的战争中摘得桂冠的大部分战胜国来说是一个几近绝望的时期。因为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正在以完全没有毒气和火药方式,死死钳住它们的咽喉。这一切从战争结束后,这些国家的所作所为说起。

  1918年的那场战争结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战胜国在五六年间便从战争的损耗中恢复了过来,然后进入了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方面他们大把从战败国手里收割战争赔款和霸权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对国内的经济采取

自由主义政策。所谓的自由主义,就是相信市场对社会资源的调控能力,同时认为政府对经济的插手反而不利于经济的进步。说通俗点,就是政府开摆,放着一切给市场的经济规律自行摆平。

  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美国对于消费的支持力度非常高,而且大大放低普通民众贷款的门槛。在这种刺激下,民众的消费热情大大增加。平常积蓄以备不时之需的习惯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甜美期许。超前消费成为了当时美国民众的普遍习惯,大量的民众向银行借贷购置房屋,汽车,这些对自己曾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变得唾手可得。这对于各大工薪阶层的普通人来说就像是步入了天堂一样幸福。一台台汽车被送下生产线后转眼售罄,一处处房产被市民们一抢而空。几乎全民富豪的时代,拿着贷款的民众们涌进高档的餐厅,奢侈的豪宅,狂欢的派对。生产线们加班加点地回应着人们的热情。各大制造商们真正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做天上下美元时,恨自己口袋不够大的痛。

  痛,真是太痛了。

  就这样,银行向大量工薪阶层放出了贷款,民众获得了富裕且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制造商赚得盆满钵满,美国政府收税收到饱。几乎人人都在赞美美国政府的英明决策所带来的幸福时代。

  但是天空的火烧云是长夜来临前的最后的幻象。这个为美国带来了无限幸福的自由主义,真的是上帝派来人间的天历史的答案告诉了美国人,他们所咽下的并非天国的甘泉,而是蛇送来的苹果。

  首先所谓的自由主义并非完美无缺。它客观上的确为美国的经济增长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它的对经济放任的主张从理论上来讲便缺陷重重。首先,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将市场简单地想象成一个单一的主体,从而忽视了这个主体内部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差异和各自身份所带来的局限性。其次,自由主义高度吹捧市场自动调节的力量。但实际上,市场就好比一头横冲直撞的公牛。这头蛮牛的确会在撞到墙之后吃痛掉头,但是同时它的每一次掉头都必须通过撞墙这个行为来触发。反之,市场的自我调节也可以理解成一群生产者因生产不当而亏损从而做出的调整。但偏偏,自由主义所引发的大规模生产潮却在无形中把撞墙的风险吹得愈发濒临爆炸。这就好比从在游乐场开碰碰车变成在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上边蒙上双眼戴着耳机一边听《The Babysitter》一边开着八十迈逮虾户一样。

  而这一切美梦一直绵延某一个日出,一个刚从宿醉里清醒的醉汉收到了通知还款的账单开始破碎。然后这一切就开始传染病一般开始迅速肆虐。

  不得不还的欠款让市民们的财力原形毕露,再也没有狂欢,豪车,和数不尽的香槟了。制造商们大量生产的商品突然失去了蜂拥而至客人,然后政府的税收开始严重缩了水。

  双赢,一下就变成了双输。

  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经济灾难。那些原本就拿着不属于自己财富的“富豪们”自不用说,许多真正的百万富翁也在这场浩劫中倾家荡产。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而美国人却透支了原本属于30年代的财富创造了20年代的虚假天堂。

  大失业,大贫困,大饥荒来了。

  

  昔日一掷千金的富豪化为了没有收入的破产者。再也没有什么跑车和豪宅了。人们最大的梦想变成能够拥有一份可以温饱的工作。一方面是贫困,饥饿的民众。另一方面是手握着巨额资源的农场主,供应商。他们曾经为这些疯狂的热情大肆生产。如今,每一份因为卖不出去而囤积在仓库里的商品都成了他们苦痛的根源,每一个严实密封的纸皮盒里都装着一份无法散去的亏损。而他们只能指望着有朝一日这些货品能够像之前一般被奇迹般地清空,来拯救他们的亏损。

大面积失业的美国人

  田野不曾荒芜,战火不曾染指,橡木上依然结出橡子。但是饥饿和贫瘠就这么喜剧般地在这片新大陆上肆虐。而其他的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状况或者被美国的经济崩溃不幸波及。

  以上,就是30年代的德国和世界的情况。

  

  在介绍完德国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众战胜国的鲜明对比后,我们要介绍一个,在这两者之外特立独行的怪胎。让我们把视野转移到地球的北境,去往西伯利亚一望无垠的针叶林。

  俄罗斯,这个国家并非战胜国,也不曾跟随着德国一同落入战败的泥潭。它在那场战争的快要结束的黎明前自行离开了这场恐怖的噩梦。当时的布尔什维克党刚刚从沙皇和二月政府手中抢夺了这个世上最大的国家的权柄,他的领袖——列宁将俄罗斯彻彻底底翻了个底朝天。这群信奉着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革命者经过了对国内的清剿以及大刀阔斧的改革后,列宁的接班者——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把俄罗斯改造成了一个高度公有化的苏维埃政体。与美国截然相反,苏维埃政体下的俄罗斯对经济与贸易具有超高的话语权。所以当其他国家的饥民在了一份工作四处奔波时,衣食无忧的苏俄的民众们在电视里收听着政府报告着国内工业化的崭新成果。新的水电站,新的机械生产线在俄罗斯广袤无垠的领土上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我们之所以要花大篇幅讲述这三个国家的情况,是因为此刻的这三个国家将在心灵终结这个时间跨度极大的历史舞台上,写下极其深刻的一笔。其所带来的影响力甚至横跨半个世纪影响着整个世界的走向。

  而这后面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战争开始了,那个被打入深渊的怪兽从地狱爬了回来,甚至伤残变得更加残暴。

    那场战争的血腥程度难以用文字记述。足以击穿钢铁的新型炮弹,让大地颤抖的钢铁战车,甚至是足以令一座都市在地球上永远消失的核武器。人类将自己所能展现残忍的极限倾泻在自己的同类上。

如果用最精简的语言描述这段历史,时间的判词是“人类又走了一点弯路。”

  最终结果大家想必不陌生,人类花了更大的代价将这头怪兽再度打下深渊。而根据战后统计,死亡在这颗美丽的蓝色行星上发生了六千多万次。同时,人类将他们在战争中发明的毁灭性造物——核弹在地球上种下了几乎永恒存在的核污染。

  而这场战争中,一名因犹太身份而被希特勒的迫害而流亡到美国的德国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战争中的贡献非常耀眼。

  让我们隆重介绍这位有着卓越成就的跨时代科学家。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这名科学家早在1905年就初步提出了关于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的猜想——相对论。而在二战期间,他为美国政府提供了核武器方面的科技支撑。这对美军在亚洲战场上的胜利起到直接作用。但是,爱因斯坦本人并非只是一个人类在踏足未知领域的道路上不断开路的科学尖刀。他本人在经历了希特勒对他的民族强烈迫害以及对战争的经历后,激发了心中极大的人文精神和科学道德。他不止一次在公众场合发表演讲,宣扬科学应当用于对人类的造福而非残忍的杀戮和政治斗争所操控。与此同时,他为自己创造的科技结晶被用于剥夺无数与自己素未谋面者的生命心怀歉疚。这种愧疚感让他在战后的研究很大程度远离了军事武器——尤其是核武器的方向。

  1945年,在再一次战败的德国境内。苏联,美国这对在战争中曾经生死与共的盟友此刻正在倾尽全力地借由管辖的名义瓜分各自的势力范围。首都柏林更是被一把扯为几份。

  各大战胜国如同秃鹫般趴在德国这具尸体上为了分食而大打出手的画面与几十年前的那场战争何其相似。他们仿佛根本不担心未来会再次出现更大更残酷的报复,就仿佛驱使他们这么做的根本不是人类富有远见的智慧,而是野兽贪婪无垠的本能。爱因斯坦曾多次以个人名义建议对战败国给予真正平等合理的扶持而非仇恨的打击,从而真正确保未来长久的和平。但这些声音均石沉大海。爱因斯坦曾经一度被战争时各国团结一致的假想迷惑,现在却再一次坠入对这些政治家绝望的冰冷深渊。爱因斯坦此刻才真正明白,无论是信奉上帝还是马克思,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真正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奔走。不管这场战争的胜者是谁,和平都不会如他所希望一般永远降临。每一个国家都可以是第三帝国,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希特勒。

  可是他偏偏是爱因斯坦,是全人类最接近时间秘密的奇迹之人。

……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这位在战争时期与纳粹海军在大西洋海域浴血奋战的战争英雄公开发表演说,向民众宣传苏联的恐怖,并呼吁同美国联合,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同样是1946年,此刻距离德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终结过去了仅一年。一项没有公开,没有政府自助,一项极其隐秘的研究项目在托拉尼提(Trinity)的某处完成落地。而它的建造者正是爱因斯坦。他所发明的,是堪称人类历史书最伟大的发明。他利用了自己对相对论认识的极限,创造了一台可以真正意义上穿越时间的机器。根据相对论理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超越光速时,那么那个物体就可以穿越时间。而在这个内部空间约5立方米的白色机器内,确实可以做到发生超越光速的运动。爱因斯坦进行了多年的实验,甚至能通过调整机器内部的运动速度从而精确地确定自己所穿越到的时间。而爱因斯坦也见证了苏联与美国这两个曾经的战友在共同的敌人消失后反目成仇的嘴脸。他此刻对政府与人性的信任丧失了信任。美国政府……人类绝对不会同意他接下来将要做的事情。这世上有一千种神圣威严的法律,一千种冠冕堂皇道德足以粉碎他的实验。而最终一切的金科玉律的仅仅是为了掩饰人性的贪婪或软弱,他们已经是这场在胜利的筵席上品尝着和平的珍馐,无需让命运来重新掷骰。

  民主或许能铸就一个好的合众国,而疯狂却可以逼迫人类真正进步。

  时间是属于上帝的力量。而交由凡人驱使只会带来灾难。核武器的先例便是最好的窦证。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力量,替全人类订正历史的错误。而此时,只有他的一名最为忠心且与他拥有同样观点的助手在他身旁辅助。

  1946年的一个深夜,新墨西哥州的市民坠入了香甜的梦乡。而爱因斯坦在在时间机器的的座椅上。


坐在初代时间机器上的爱因斯坦


  “把序列参数给我,现在!”

  “不知道那边会不会下雨……”

  “教授,可以了。”

  ……

  爱因斯坦示意助手开始,助手按下启动按钮。

  随着机器发生的巨大轰鸣,一道光覆盖了爱因斯坦的身体。随之,爱因斯坦从他乘坐的椅子上凭空消失了。

  这就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对于时间的插手。整个地球上人类迎来了一次命运的重写。

  自此,旧世界归终,新世界伊始。

  感谢收看本期的心灵终结图书馆,下一期我们将介绍时间穿越后到第三次世界大战前的各国时间。我们熟悉的许多老朋友也将在其中初次登场。再次感谢大家的阅读。



心灵终结图书馆.时间前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