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在哪里——玉渊潭版
虽然还有雾霾,亦可见风沙,但必须承认,近几年北京的生态环境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善着。下楼随便走走,已经常可以见到野鸽子(斑鸠)、戴胜、灰椋鸟等等。这在以前一段时间是不容易的。前两天还有消息说,北京将在平原区建立自然带:野草不拔、落叶不清理、提升荒野度,听起来不错。
最近在玉渊潭抓取了一些常见/不常见的野生物种,展示一下。正如他们常说的,抄个捷径,少走几十年弯路,打一波鸟。



由易到难,先是野鸭。这很常见,不过刚出生不久的小鸭子很萌,尤其在莲叶上窜来窜去时,很有意思。当它们起立振翅,才发现那尚未发育的小翅膀简直太短了,很逗。


鸳鸯,在各大水系公园都很多见。重点是,今年才知道鸳鸯的巢穴一般在树上。前不久在朝阳公园亲眼见到一只鸳鸯飞到了离地面很高的树洞里。

黑水鸡,没有做过多观察。


小鸊鷉[pì tī]。总听大爷大妈嘴里念叨“PTPT”,不知所云,只知道是一种水鸟。回去一查原来是这两个字,真心不会写。这种小水鸟潜水能力超强,一个猛子扎下去,就不知道会从哪里再冒出来,嘴里叼着什么。目前也是它们孕育下一代的时节,不时能看到一只小鸊鷉带多只幼鸟。有趣的是,大鸟潜水后,幼鸟就一脸茫然,只能四处张望。等大鸟浮出水面,幼鸟便拼命向它游过去,很好玩。现在大鸟经常抓鱼抓泥鳅给小鸟喂食,而小鸟有时也耍赖,甚至要趴到大鸟背上去。



夜鹭,以前偶尔撞到过,但仔细观察之后,才感受到它的优雅。脑袋后面的两根辫子很有辨识度,起飞之后,辫子会飘舞起来,有趣。



最后来点与众不同的——黑鱼。同样是产卵甩籽的时间,有幸碰到两条黑鱼——它们是一夫一妻制。鱼卵已经变成小鱼苗,两条黑鱼想必日夜不歇地守护在旁边。小鱼苗头顶上有一对粉红色的印记,不知是不是眼睛。大黑鱼在周围徘徊,不时弄出动静和水花,似乎是在驱赶其他水中生物。可以看到,黑鱼身上有一些疤痕,应该是战斗后光荣负伤。据说黑鱼在产卵期是不进食的,很不容易。民间另有“大黑鱼吃小黑鱼”的说法,其实是在危急时刻,大黑鱼将小黑鱼含在口中,以躲避危险的策略。对发现的黑鱼有些担心,再去的时候没有见到,不知是否转移阵地了。
目前,玉渊潭仍有偷猎者,三更半夜行动,很难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