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往事》,拍电影给自己看的昆汀·塔伦蒂诺
这周看的电影是《好莱坞往事》。

看这部电影,完成是冲着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布拉德·皮特等一群超豪华阵容的演员。电影讲述的是1969年的美国,在观影前并不太了解时代背景和电影背后的故事,只是当做大导演和名演员的群星秀来看。老实讲,观影的时候觉得前面大半部分过于零碎,没有主线,纯日常记录、意识流。靠着名演员的面子和对昆汀的偏爱,才坚持看到最后。果然,电影进入最后半小时,那个熟悉的昆汀又回来了,暴力美学的昆汀,带来了一场畅快淋漓的打斗。等看完电影,略带遗憾又有些满足的上了豆瓣,看了几篇影评才知道电影后的故事。


1960年代的美国在国际和国内都不太好过,国际上深陷越战泥沼,后花园爆发了古巴导弹危机,冷战到核战一触即发,在国内肯尼迪总统被刺,马丁·路德·金被害,种Z主义、X解放运动、D品泛滥,贫富差距悬殊,种种一切让年轻人找不到希望,丢失了信仰,陷入迷茫和彷徨,一个个成为了嬉皮士,成为了“垮掉的一代”。我之前对嬉皮士不是很了解,以为是喜欢披头士,喜欢摇滚,喜欢流浪,追求自由和理想,就像那句流行一时的话,“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在了解了一些历史真相后,尤其是电影背后的那桩“曼森杀人案”,差点惊出一身汗。现在的美国和60年代的美国并无太大不同,中国的青年和美国的青年也有很多相同之处,过去的嬉皮士可能改头换面就在你的身边。


我是讨厌规则和约束,喜欢自由的,自小就渴望成为孙悟空,及长又偏爱庄子思想,可是总停留在思想阶段,少有付诸行动。在网络上社会上见到那些自由自在生活的人充满了艳羡,但总不愿意和那些无所事事胡思乱想不务正业晃晃荡荡扯天扯地的人有所牵连,因为我知道他们不是真的自由,只是单纯的懒、蠢,易受人或观念蛊惑,不明所以,不辨是非,他们是社会的不安定份子,是未来“曼森杀人案”的潜伏。


这部电影以此为背景,但又不单讲述这个故事。影片中的两位主角,一个是过气的动作演员,一个是他的特技替身,俩人是同事又是朋友,一起拍了一些电影,见了一些人,喝了一些酒,过了一些日子,在好莱坞追求事业转型,渴望重回过去的辉煌。故事平常又真实,充分再现了时代的变迁。时代推着人们前进,有些人创造了时代,有些人顺应了时代,有些人被时代淘汰,他们是在时代中挣扎求进,像极了现在。


从《低俗小说》开始喜欢昆汀直到现在,他的电影极具个人风格,脏话、暴力、话痨、有趣,形成了鲜明特色。昆汀是自由自在的,几乎每部电影都是他的个人私货大集合,这部电影也是如此。电影前半部冗长、琐碎、没有主线,很多镜头没有必要,但他都拍进了电影留了下来。1969年昆汀第一次来到好莱坞,他的父母带他去中国大剧院看了电影《虎豹小霸王》。五十年后他拍摄了这部电影,献给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