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双手里谈人生

2019-05-05 23:06 作者:453025507  | 我要投稿

报告文学

记者 453025507

前言

        每一次人物专访,我都试图嵌入且化成观望他们人生路上的石子;也唯有如此,我才可知晓他们漫步人生路时,其手上的老茧是如何化成岁月蹉跎的见证,而脚下的步履又是怎样变作为沉稳有力的印迹。

        此次采访是我记者生涯小径伊始的第二次人物采访,同时也是我初次在早晨7时许就开始的采访。当我得知采访对象是一位教师后,心中确也多少泛起了一波涟漪,毕竟这份职业我再也熟悉不过,时年22岁的我有14年的学生时光在和不同时期的教师朝夕相处;可当我换作为记录者、旁观者再次坐进课堂中时,心中的涟漪却化作波澜,初、高中的点滴往事亦如同放映机一般开始在脑海里快速投影。

        而这也正是教师于所有人而言,其独有的人格魅力。他的影响深深地植于在你的脑海里,无论是处于人生的哪一个岔道口,他的言语总能指引你前行。确切而言,教师的伟大自不必多说,短短一句“应该的”却是他们一生践行教学挂在嘴上的自谦。

        坐在我面前的这位教师,方磊,来自南昌立德朝阳中学,所教学科为语文,其教龄也已有19年;手中燃着的香烟是他在课间舒缓的唯一慰藉,尽管如此,为了不让学生闻着味,在为时不多的访谈中,夹着香烟的手却也未曾离开窗台。

 

“乐之者”的契机

        和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在毕业之际总是会有着对社会以及未来的迷惘,方磊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亦是如此,诚然他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是教书育人;而是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他在南昌广播电视大学作为兼职教授参加教学工作,“对于我而言,这是一个契机,不同于以往工作的‘新鲜感’,教书是循序渐进的感受,在那一刻,我才明白知之孔子的那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方磊略有感悟的说道,“要真正成为一名好的教师,要在教书过程中体会出乐趣”。

        也和大多数敬岗爱业的劳动者一样,纵使一天只能剩下一个字“忙”,但他们依旧会把“乐之者”表现在工作之中。“教师上课一定是需要投入激情的。”这是他多年教学的源动力和一句简短的总结,“某些时候,课程排课满,一上午的课上下来无疑是身心疲惫,但在讲课的时候,说着说着不自觉的又会‘嗨起来’,这是不能控制住的”,坐在椅子上的方磊边用两只手向上扬边解释道,其言语中一个“嗨”字反复出现,犹如碎碎念一般。

        不难理解,教师在教书上的激情无非是在小小的课堂之中形成一股氛围,去感染在座的每位学生,使之情绪调动起来,而成“乐于学”之理,对于已参加工作的人们而言,这种“激情”倒稍显陌生和疏远了。

 

不曾停歇的双手

        与方磊教师访谈的时间并不算多,他的课程安排很紧,一上午时间唯有一个空堂接受了我的采访,从坐下谈了不到20分钟,这期间他的话语声小,语速较快,我想这可能是出于教师的职业习惯,为了在上课时能有个“大亮嗓”,所以出于保护嗓子的目的,平常说话皆是如此罢了。

        实际上是在谈到17分钟时,他匆忙打断了采访,随后他一手水杯,一手教书本,快步的向教室走去,一下没反应来的记者反倒是像个“迟到的学生”一般追在他后面进入同一间教室。

        这是节听写课,我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与学生们一同参与听写,听写内容大体是文言文《伤仲永》的内容,这时方磊的双手已切换了物品,一手粉笔,一手听写书;听写时,他一手拿书边报内容,一手拿粉笔边写着苍劲有力的板书,最后一套听写写下来,诚然是板书布局清晰、美观,而我这个远离课堂参与听写的“学生”却落下一个“不知其所以然”的茫然。

        顷刻间,黑板上写满了板书,他顺着一手粉笔灰拿起水杯喝了口水,只见那水杯上满是粉笔灰的手印子,便继续开始手拿粉笔挥舞着将听写答案写在黑板上,每写一个答案,就向下面的学生问道,“你们之中谁错了?”,说完片刻,讲台下的几个小手便刷刷地举了起来,而后如此反反复复,直到铃响,他的双手才停下来,用讲台上的抹布擦了擦手。

        “有没有学生提醒你说‘老师你手上全是粉笔灰,这样喝水不健康’的话呢?”

        “当然有,不过我不介意,生石膏而已,吃了没事的。”这般坦率倒是显得令人惊讶,在我学生时代的印象中,学生也好,教师也罢,大家碰见粉笔灰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

        “你的板书字那么漂亮,有没有刻意去练习呢?”

        “我个人认为是我在高中、大学的时候硬笔字写的不错,两者在书法上有所联系,平时倒是更注重板书布局之类的问题,不过相比之下,学生能把字写好,我认为更为重要。”不可置否的是,他对板书书写确实是有着特殊的好感的,以至于在其公众号中有着这么一段话来叙述他对板书书写的感受:“方老师更喜欢那种粉笔与黑板接触、摩擦时的质感和粉笔灰簌簌掉落的奇妙感觉,有时他甚至会退后几步看看自己的板书布局是否妥帖、匀称。”

        而后我在翻阅他的读书笔记时,看着纸上满满当当工整的字,我不免好奇问了一句,“这些笔记,这么多年来您写了多少字呢?”

        “字数没数过,只知道可以堆到一尺多高。”

        我有点诧异,“他的手就没有停下来过吗?”随后便以此试探问:“您的双手有没有空闲的时候呢?”

        “诚然肯定是有的,比如睡觉的时候;在学校,一天下来就是拿粉笔写板书和拿水笔批改作业,平均下来一堂课用2支**笔,三、四天用完1支红笔芯。”

        “……”

        采访后的第二天晚上,方磊的朋友圈晚上11点更新了一条:“眼已瞎,肩已塌,腰已垮——9个小时的阅卷刚结束。”

        虽在采访当天方磊有曾提及明天要批改试卷,可我也未曾想过得批改多久,心中想想,“两、三小时而已”便过去了。

        看来这天,他的双手又不曾停歇了。

 

呵护与执手而行 

        借着这次采访我蹭了两节语文课,分别是“听写课”和“作文课”,在课间采访了7分钟后,“作文课”便要上课了,也许是因为“作文”具有主观性因素,这节课方磊讲学时,他的双手龙飞凤舞地比划着,之中还不时打个趣,倒确有一种“嗨”的氛围感,难免让我也沉浸在往事与现实的不断交替中。

        “教师必须要看书来提升自己。”

        “过去有个说法,教师给学生一瓢水,自身要有一桶水。但现在看来,是远远不够。”

        “作为教师而言,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提升自身学识、完善其知识结构,因为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每代都是与众不同的,那么我们就必须要适应新的变化。”

        “在新的变化之中,如果一个老师不去看书学习,是很危险的。”

        “时代在发展,很多学生掌握资讯的能力已经很强了,比方说他通过上网,查到一些在学习语文方面有所帮助的资料。如果你教师和学生的资料一模一样的话,对于学生而言就显得无济于事了。”

        执手而行,教师必然是手牵着孩子、学生走在前头点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下,当代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来自主吸收讯息乃至掌握资讯的能力都大有提升,倘若教师手中的知识资料和学生自身所搜集到的资料相同,且思辨性上别无二致,凡此种种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就会显得无济于事或说是别无二致。

 

教师与孩子(学生)

执手而教需以身作则

        执手而教,顾名思义就是手把手地教。

        随着电子课堂的普及,教师也愈发喜欢使用PPT这类辅助手段来讲课, “我一直强调PPT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用作主要手段,因为你幻灯片一秒钟打过去,就如同把这一版面知识丢给学生,这是不留余地的教学,教师走得太快,你牵不住学生跟你一起走”,方磊说得反而有些激动了,“相反板书有些特性就符合人学习的动态过程,它不仅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给你呈现,方便学生学习,而且还能给予学生边书写边思考、反馈的时间段,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是在参与教学之中,亲身示范,当讲台下的孩子看老师写得认真,孩子自己跟着写的时候也会认真,两者间是一衣带水的关系”。

        执手而教,言简意赅是方磊的板书。

        千言万语,教师也莫不是广大劳动者中的一员,在人群中平凡而不起眼,每一个劳动者他们手上都紧握着自己“饭碗”,教师亦是如此,有粉笔、水笔、竖尺,但突显他不凡的是,教师的另一只手总归是牵引着孩子向前行的,这双手里我看到了无数的人生。

 

 

 


一双手里谈人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