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钱-关-韩的概念体系(标准态、局部性和运行稳定)看工程控制的本质属性
本文[1]根据钱学森、关肇直和韩京清三位学者在工程控制论方面的论述,整理标准态(normality),局部性(locality)和运行稳定(operational stability)三个基本概念,进一步解释ADRC和PID的工程意义,梳理它们之间的近似关系,指导工程实践。
所谓标准态(normality),是指被控对象动态中的某种本质形式,比如韩老师创立ADRC所用的积分串联形态。文章举例指出,任意一个传递函数不管在低频和中频段多么变化无穷,在高频都呈现这个标准形态。ESO的作用就是去除低频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让对象始终保持这个标准态。那么问题来了,设计和调试这样的ESO需要什么样的对象信息?答案是文[2,3]中讨论的局部性。
韩老师在文[2]中提出,所谓控制,目的是控制好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对象数学模型所代表的全局性质,则只是“为控制好过程提供可行性指导”。关先生用频域语言把这个局部性(locality)说的更是一针见血:“闭环系统过渡响应主要由Bode图在跨越频率wc附近的特性所决定”[3]。而这个wc正是系统从低频段到高频段的转折点,是代表对象局部动态的关键信息。这个信息包括对象频域响应wc附近的斜率(阶数)和增益(b0)。ADRC的设计正是基于这个局部信息。
ADRC的频域响应近乎理想,对象低频段的各种变化对wc和相位裕度几乎没有影响,所以不需要建模。高频部分的动态都以标准态衰减,也不需要建模。所以对象在跨越频率附近局部动态的重要性就一览无余了。
运行稳定(operational stability)是钱学森在《工程控制论》中提出的核心概念[4],也是控制系统设计的终极目标:即在内扰、外扰的作用下稳如泰山,我自岿然不动。反映在ADRC及其PID近似,就是系统开环频域响应的跨越频率wc和稳定裕度在对象动态大幅度变化中(内扰),基本不变。ADRC不变(图2),做了PID近似之后(图14)还是不变!
因此我们可以说以ADRC为代表的工程控制设计,始于对象频域响应转折点的动态信息(局部性),通过ESO实时地维护被控对象动态的串联积分形态(标准态),整个系统的开环频率响应“在跨越频率wc附近的特性”保持不变,从而实现控制系统的运行稳定。舍弃复杂(扔给ESO),抓住简单(阶数和b0),这正是ADRC的本质,也是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发展PID和Loop Shaping等工程技术的途径。通过ADRC解决PID调参的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 Jin H, Gao Z. On the notions of normality, locality, and operational stability in ADRC[J]. 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 2023: 1-13.
[2] 韩京清. 控制理论——模型论还是控制论[J].系统科学与数学,1989(4):328-335.
[3] 关肇直. 现代控制理论中的某些问题(I)[J]. 自动化学报, 1980, 6(1): 49-56.
[4] Tsien, H.S., Qian X. Engineering cybernetics[M]. McGraw-Hill, 1954.
致谢:感谢南开大学李杰栋同学为编辑本文提供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