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尼采不是虚无主义

2023-03-12 22:58 作者:爱吃包子和豆浆的小白  | 我要投稿

                   论尼采不是虚无主义


一.引论:尼采概述

     尼采,一位来自德国的哲学家,有的人称他为哲学怪杰,我觉得,这样的称呼是相对合适的,起码不像在主流意识形态支配下的社会意识形态中那样被曲解,被贬低,被称为异端。尼采,是受了冤枉的,且是极大的冤枉。世人称呼他为疯子,而其中许多的人以此来作为自己对尼采思想全然不知的借口,而还有更多的人以此来作为自己抨击尼采的落脚点,甚至借此宣扬尼采的学说是异端学说,这是极为可恨的。

       尼采的学说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叫“权力意志”,一个叫“永恒复返”。其中,权力意志被我国一位著名的老教授表述为与马克思的学说异曲同工,且这同时也是被国内许多学者所认同的。这两个概念,最受歪曲的是权力意志,而最不受关注的是永恒复返。这恰好是跟尼采的意愿完全相反的,因为尼采并不将权力意志作为自己哲学的核心,而是极力地宣传永恒复返,至于为何我会留到后面讲。人们对于尼采的批判大多出于对权力意志的批判,而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追本溯源,否则我们非但不能拨乱反正,还会引发更多无谓的口舌之争。

二.法西斯主义对权力意志的歪曲

         对尼采的权力意志的歪曲,大概是从二战法西斯政权建立时开始的,最具代表性的曲解者同时也是起始者,即是墨索里尼与希特勒。他们将自己对于专制权力的欲望同世界上一切著名思想家的理论中的与他们而言有利的且模棱两可的东西无差别地杂糅起来,最终杂交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既有工团主义又有社团主义,既反对资本主义又反对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但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极端民族主义与集权专制主义的大杂烩!希特勒谈到自己的理论中马列主义的成分时有这么一句话:“我们不是要学习他们的理论而是要学习他们的方法。”〈!〉尼采的学说也被当做母本杂交进了其中,最终生出了一个六亲不认的畸形儿!

       本质上是封建与资本的军国主义的混合体的六亲不认的理论,这就是属于法西斯主义者的诡辩!

       “生命”,就是“权力意志”,这是尼采的论断,法西斯主义者对此进行了彻头彻尾地歪曲,把它曲解为“追求权力,即是生命的意志”,以此来粉饰自己那病态的集权专制主义的思想内核。

       有的人认为墨索里尼在在早期是个共产主义者而后来转变为了法西斯主义者,是因为无产阶级转政也是集权主义。好,那就请让我反问一下,无产阶级专政是专谁的政?而法西斯主义是专谁的政!

       诡辩家是不会停止诡辩的,因为那是他们的通行证。

       让我们回到尼采吧,他的权力意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必须知道,尼采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恰恰相反尼采对自己的生活始终充满了热爱,也渴望被爱。尼采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更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若真理成为了生命的反面,成为了拷打生命的皮鞭,那我们还需要追求真理吗?”如此一位爱生命爱到极致的人,竟成为了法西斯主义者的教父,真是何等的讽刺!生命就是权力意志,不是说权力是生命存在的意义,而是说现实的社会关系就表现为一种权力关系,表现为人支配人的关系,而这种权力关系正是痛苦的根源。这应该才是尼采权力意志的内涵。尼采不是要证明痛苦的存在,而是要揭露痛苦的存在和它的根源。由此,法西斯主义者的诡辩就暴露无遗了。他们的目标是要凌驾于现实社会之上,是想要成为支配权力从而支配生命,支配痛苦的人;尼采的目标,则是揭露现实社会痛苦的根源,而这个根源,就叫权力意志。

三.尼采的神学观

       讲完了权力意志,我们来谈谈尼采的神学观。我们必须知道尼采曾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年少就已熟读《圣经》,而同时我们也更应该知道,尼采在中年以后就转向了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标志性著作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在尼采看来,宗教,无非是欺骗,是人类生命中善与恶的矛盾在思维幻想中的倒影。

       基督教说上帝全能,却不能造出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百家争鸣,经济政治繁荣的世界。

       基督教说上帝仁慈,却不提底层人民日日夜夜的苟延残喘。

       基督教说上帝全知,却不提上帝认为人们有知识的原罪。

       在尼采看来,人类之所以困于现状,是因为人类尚未成为超人。何谓超人?即是对自己的本质有了充分清醒的认识的人。

       人的愚昧不来源于外界的压迫,而来源于对自身本质的不清醒认识,至于这种不清醒的认识,它在一切国家机器出现以前就产生了,且直接导向了国家机器的产生。

       也正如马克思所言,国家,是人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异己的力量,而宗教,则是人本质的异化。

       在教皇口中的上帝是全知的,这实际上是现实人们愚昧的倒影

       在教皇口中的上帝是全能的,这其实反映的是人们对命运不可把控的无力。

       基督教教皇说上帝爱人,却不提他认为人有知识的原罪,不承认上帝的目的是要让人们都变成愚昧无知的羔羊。教皇和国王们用上帝来麻痹民众,也自然而然地麻痹了自己。

       “‘你不可偷盗,你不可杀人!’——从前,人们把这些话称为神圣的,在它面前屈膝低头,脱下鞋子。可是,我问你们:世上还有比这些神圣的话更高明的偷盗者和杀人者吗?这一切生命自身中,不是也有——偷盗和杀吗?如果这样的话被称为神圣,那么,真理本身不是也遭到——扼杀了吗?还有,把那些跟一切生命相抵触和劝人结束生命的东西称为神圣,这不是教人死亡吗?——哦,我的弟兄们,打碎,打碎这些古老的法版吧!”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伊甸园的智慧之果,于是人类有了原罪,基督教如是说。那这样一来,上帝的宽宏大量该如何体现呢?上帝的大公无私又该如何显露呢?由此看来,基督教教义的虚伪就显而易见了。

四.尼采的学说与虚无主义的关系

       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这个世界也没有意义,一切都不过是虚无,过去也好未来也好,一切都没有意义。这是虚无主义的思想特征。否定人类的存在本身,将思想寄托于外在的虚无缥缈的事物,这是典型的虚无主义,而宗教的存在,就是对人类的本质的嘲弄。人的本质不在于任何外界精神的赋予,人的自为的存在就是他本身。宗教将一切理想,希望,不幸,失落都寄托于一个幻想出来的东西,从而否定现实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关系,也是一种典型的虚无主义。尼采在批判神学的过程中逐渐地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即现实的人们的思想寄托者该如何被改变,“人们愿愿望虚无,也不愿空无希望。”这是尼采的无奈,也是时代的无奈,而这种无奈到现在还没有消除,这或许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悲哀的是什么呢?发出沉闷叹息的尼采,竟然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当代虚无主义的代表”,这何尝不又是一种讽刺!

       尼采啊,尼采,世界以痛吻你,而你却报之以歌!

五.尼采是存在主义的先驱

        存在主义,是一种从存在本身出发,在二十世纪正式诞生的哲学体系。存在主义的出现,意味着哲学讨论主体的正式转变,即从物质的存在转移到了人的存在。马克思是这样一起哲学革命的发动者,他通过批判以往一切经院学术式的哲学,肯定人类实践的意义的方式,开始了这场壮丽恢宏的革命。人不再是自然界的附庸,人就是他自己,是实践的存在物。

        而尼采,则是这样一场革命的后继者。

        一件很微妙的历史事件生在了1844年,即在马克思写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那一年,尼采也降生了。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暗自缄默。谁终将点 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尼采的永恒复返,不是一种对世界进行规定性的观点,而是一个认为世界必然有所突破的观点。因为在尼采看来,权力意志与永恒复返就表现为一个二元对立的关系,一方面,权力意志;另一方面,若永恒复返指的就是一个圆圈式的运动,那权力意志也无从维计,就无法超越自身而存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即是权力意志的自我超越,只不过它将它制造痛苦的方式变得越来越文明了。

       将永恒复返定义为一种圆圈式的运动,必然导向虚无主义,因为既然世界不过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轮回,那每个人的存在都将没有意义,这一点,对于深陷于这种思维定势的人来说是很明确的。尼采恰恰就反对这种思想。这一点,在他批判基督教神学的论断中其实早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在尼采看来,基督教神学是人类成为超人的最大威胁结论)。


结论

       尼采,是存在主义的先驱。存在主义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存在与虚无》,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尼采的影响。可以说,尼采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对人类生命存在的肯定,是后世哲学从论述物质与意识转向论述存在本身的重要转折点。存在主义诞生与尼采息息相关。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那些对尼采的所谓的批判与指责,都不过是些滑稽可笑的东西,不过是一些庸俗化的字面意义上的理解和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的曲解以及有意的贬低。而这样的东西能被搬上台面,实属是时代对尼采的嘲弄。

       不过嘲弄终究只是嘲弄,违背历史的车轮前进方向的人,最终必然要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或许尼采会被永远的遗忘,而或许有一天,他会如他的那句名言所说的那般回到大众的视野: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暗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尼采不是虚无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