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希区柯克《夺魂索》

2023-07-18 14:33 作者:即溶咖啡饮品  | 我要投稿

这部影片很好地诠释了希区柯克所说的麦格芬技巧。炸弹爆炸,把两个人都炸死了,只能给观众一瞬间的惊吓;而在开头用镜头告诉观众桌子下安放了炸弹,两个人坐在桌子旁聊天,观众就会一直在想炸弹会不会爆炸,什么时候会爆炸,就会陷入一种焦虑。希区柯克分享过他的一段经历,他一次开车时把烟头丢向窗外,结果他一整天都在担心警察会不会给他开罚单。希区柯克很擅长把焦虑感传递给观众,从《惊魂记》里女主人公卷款逃跑被警察跟随的情节,到这部影片里时时刻刻藏在柜子里的男尸。

影片一开始就是两个人勒死了戴维,将他藏在了柜子下面。凶手为了享受所谓的激情和刺激,邀请很多人参加派对,甚至把藏尸的柜子当做餐桌。在整部影片,观众就代入到了凶手的视角,为柜子会不会打开,什么时候会打开而焦虑。影片好几次给到了柜子的长镜头,女房东在收拾书本时差点把柜子打开。

这部影片在观感上是一镜到底,不过是伪一镜到底,因为实际上中间做了剪辑处理,但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实际上是发现不出来的。

整部影片只发生在一个有三个房间的屋子里,而且绝大部分的画面都是在最大的客厅那一个房间里。和这部影片拍摄类似的就像《十二怒汉》,后者也是绝大部分情节发生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夺魂索》的处理不如《十二怒汉》,《十二怒汉》通过影片中间众人换衣服以及从脚等多角度拍摄,让影片虽在小房间拍摄而不显狭窄,反而具有灵动之感。但是《夺魂索》显然不如前者,整体看下来仍然会有憋闷窒息感,但同时窗外繁华的都市夜景一定程度上做出了补救。

说回之前提到的麦格芬技巧,这种技巧在许多文学作品上也有运用,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里,伊万在大雪纷飞的夜里在街上行走,迎面碰上一个哼歌的醉汉,他那一瞬间心里充满了对具体的人的憎恶,于是狠狠一推对方,醉汉倒在雪里不省人事,之后伊万去探望他怀疑的凶手,同样是他父亲的私生子。在伊万与私生子交流的整个过程,我们作为读者的思绪总会想到倒在雪地里的醉汉,想到在刺骨寒冷的雪夜里他若是没人救助必将冻死,伊万谈话地时间越长,醉汉死亡的几率越大。阅读伊万谈话的每时每刻,我们的心里都充满了焦虑感,这种焦虑感就类似看《夺魂索》时担忧柜子会不会被打开,尸体会不会被发现。到了最后,伊万结束了谈话,回到醉汉的位置,把他送到警察局救了他。

说回到《夺魂索》,影片其实有很浓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元素,影片直接提到了陀氏的作品《罪与罚》。而且这部影片里的凶手与《罪与罚》里的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思想上十分类似。拉斯柯尔尼科夫认为世界上分为两种人,一类是优秀、卓越的人,他们是自己的立法者,为了成就自己伟大的事业可以逾越世间所谓的规范,不服从世上的所谓善恶观念的约束例如开普勒、牛顿要发表他们的理论,可就是有几个人成为了拦路虎,开普勒、牛顿就可以在自己良心的许可下,杀掉这几个人发表自己的理论造福人类,他们属于观念上的英雄;还有另一类的上等人类,例如拿破仑,他可以舍弃埃及土伦的一整支军队然后再维也纳用一句俏皮话就搪塞过去,他是属于行动上的英雄;而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属于下等人,他们只能俯首帖耳地生活,他们仅仅是繁殖的材料,他们会成为上等人杀戮的对象。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对随后尼采权力意志、超人哲学的预演,是陀氏用具体的文学形象阐释的哲学观念。拉斯柯尔尼科夫在这样的观念下杀死了放高利贷的、像虱子一样丑恶的老太太,他觉得杀死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人,资助自己完成学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在未来用千百件善事弥补这一件恶事。不过我们会发出疑问,结果的善就能够允许手段的恶吗?就像加缪在剧本《正义者》所质问的那样,革命难道能够以孩子的血为代价吗?《夺魂索》的其中一个凶手和另一个人鲁伯特就具有同样的这种思想,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主人公最终绞死了戴维。在影片的宴席中间,宾客还因为这种思想产生了激烈的语言交锋,其中一个老人听到这种思想大为愤怒,质问鲁伯特,那你赞成尼采的超人哲学了?在鲁伯特给出肯定的答案后,老人补充说,希特勒也像你一样赞成。老人觉得这种思想是对文明社会的毁灭。也确实如此,人类真的有所谓上、下等人的划分吗?谁来确定谁是上等人,谁是下等人?下等人会不会误以为自己是上等人大肆杀戮?上等人是不是为数众多?如果上等人为数很多,并且都按自己的意愿任意行事,整个社会岂不是彻底混乱?在影片结尾,鲁伯特发现了二人杀人的事实,醒悟过来,知道自己这种超人哲学的荒谬之处,感到十分羞愧,做出了一段充满人道主义的发言‘‘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工作、生活和爱的权利’’。也确实如此,人难道不是生而平等的吗?互相尊重、互相帮助难道不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点像为了诠释‘一个思想’而拍了‘一部电影’,甚至就好像希区柯克读完《罪与罚》之后写的一篇读后感。

  整部影片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小时二十分钟,但是由于情节比较简单,场景比较狭小,还是会观众带来漫长、枯燥的负面感受,与希区柯克的神作《惊魂记》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最后综合考虑我打四分。

希区柯克《夺魂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