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方智慧西行记(二):印度古代韦达文明

2023-08-10 10:32 作者:Sanhiro唯一  | 我要投稿

印度是一个缺乏编年史的国家。例如印度佛教的早期历史,就是靠玄奘等中国人旅行者的记载,才得以被现代学者们重构出来的。否则可能连佛陀的出生年代都很难考证。

尽管如此,我们似乎仍然可以肯定,印度有过一个非常古老,而且又非常发达的古代文明。它留传下来了古老的经书Veda(旧译为《吠陀经》,现在有《韦达经》、《韦陀经》等译法,而“韦达”似乎与现代读音最接近)。这些经书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写作年代已经很难考证,有人认为大概是4000-5000年前。

这些经书中所包含的智慧,它成熟的表达风格,以及它被保存下来的形式,似乎表明它是来自一个相当成熟的文明。在这个文明中不仅出现了少数的智者,而且有一个成熟的听众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传承体系。将这些经文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同类文献比较,包括中国的老子、庄子等,犹太-基督教的《圣经》,古希腊,古埃及等等,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由此似乎可以推测,在它之前可能存在更古老的文明年代。

以下简单介绍若干主要经典,他们代表了印度古代韦达文明的成就。

 

1. Veda,韦达经,Upanishad,《奥义书》

Veda分为四部,Rig Veda,Yajur Veda,Sama Veda,Atharva Veda,每部都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申的崇拜,仪式,唱诵,咒语等等;第二部分则是关于人生和宇宙的终极真理问题。这个“第二部分”由一系列Upanishad,即《奥义书》组成。

《奥义书》整体上又被称为Vedanta(译为吠檀多),意思是Veda的结尾。现代智者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对此有一个有趣的解释。Veda这个词是知识的意思,克里希那穆提认为Vedanta是“知识的终结”的意思。他似乎认为,知识的终结是智慧的开始。

《奥义书》被认为是古代韦达文明最高智慧的表达。Upanishad这个词,据说是“靠近坐下”的意思,是指坐下来听智者说。从《奥义书》的内容看,它确实不是某种有系统的哲学阐述,而似乎更像即兴发表的一些内容,有陈述、对话、诗歌等等。

《奥义书》所表达的主要观点包括:

1)我们平时能够感知到的现象世界是不真实的。但是在一切现象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真实,被称为Brahman(被译为梵,或者梵天)。它是无形的、无属性的、不可描述的、没有局限的,但它也是一切的源泉。

2)个体生命有身体,意识等属性。但是个体的内心可以超越这些属性,而达到真正的的自我Atman(有时被翻译为真我),从而发现这个Atman与Brahman是同一的。

但是上述这样的表达过于抽象与哲学化。如果阅读《奥义书》的原文,则完全是另外一个感觉。它是即兴的、具体的、丰富的、互动的、富有诗意的,同时又是深邃的,给人直达根本的感觉。限于篇幅,我们这里只能摘译一个很短小的片断,选自Brihadaranyaka Upanishad,Yajnavalkya与他妻子Maitreyi的对话:

Y:Maitreyi,我要离开世俗生活的时候到了。来,我亲爱的,让我把我的财产分给你和Katyayani。

M:我的爱,如果我能获得世界上所有的财富,它会帮助我超越死亡吗?

Y:不会的。你仍会和任何富人一样有生死。没有人能够用金钱买来永生。

M:既然如此,金钱与物质财富对我有什么用呢?请告诉我,我的爱,那通向永生的道路。

Y:你一直是我的亲爱,Maitreyi,现在你问我永生的事情,让我更加地爱你。在我的身边坐下,深深地反思我的话。

妻子爱他的丈夫,不是因为他自己,亲爱的,而是因为Atam活在他之中。

丈夫爱他的妻子,不是因为她自己,亲爱的,而是因为Atam活在她之中。

孩子们被爱,不是因为他们自己,亲爱的,而是因为Atam活在他们之中。

财富被爱,不是因为它本身,亲爱的,而是因为Atam活在其中。

婆罗门…

宇宙…

申灵…

众生被爱,不是因为他们自己,亲爱的,而是因为Atam活在其中。

一切事物被爱,不是因为它们自己,亲爱的,而是因为Atam活在其中。

这个Atam需要被证悟。听到这个Atam,并深深地去体悟,Maitreyi。当你听到这个Atam,去体悟这个Atam,最终证悟这个Atam,你将会理解生命中的一切。

 

2. Bhagavad Gita,《博伽梵歌》

印度有两部家喻户晓的史诗,即Ramayana,《罗摩衍那》,和Mahabharata,《摩诃婆罗多》。前者的中心人物Rama,罗摩,后者的中心人物Krishna,克里希那,都被认为是彻悟宇宙与人生真谛的圣人,是所谓的Avatar,即申的降生。

《摩诃婆罗多》描述的是一场王朝争夺的故事,其中有一场大的战争。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基于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大约发生在3000年前。在大战即将开始的时候,一方的主帅王子阿诸那(Arjuna)心情非常矛盾,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他向克里希那请教,从而发生了一场深入的对话。这个对话就是《博伽梵歌》。

《博伽梵歌》是诗歌的形式,共有700行,分为18章。它不是以系统的哲学体系呈现的。但实际上却完整、系统、全面地表达作者对人生与宇宙真理的看法。《博伽梵歌》应该是《奥义书》之后的作品。有人认为《博伽梵歌》本质上也是一部《奥义书》,可以看成是108篇《奥义书》的一个总结与精华。

《博伽梵歌》后来成为印度宗教最核心的经典。

限于篇幅,对《博伽梵歌》的内容这里不作详细介绍。读者可以阅读原文或其它资料。

 

3. Sankhya,数论哲学;Yoga Sutra,《瑜伽经》

印度智慧传统中,另外值得提到的是Sankhya,数论哲学;以及Yoga Sutra,《瑜伽经》。

Sankhya,数论哲学,是关于宇宙与人的组成的一个体系。但是这里所说的体系不是指哲学思辨的结果,而是通过真实的证悟的直接获得的真知,其真实性的含义不亚于西方科学的真实性。

Yoga Sutra,《瑜伽经》,则是印度瑜伽哲学的经典。它开篇即点明主题:Yogas chitta vritti nirodh,被翻译为“瑜伽是心的波动的平息”。此经勾勒了一个完整的修行思想,包括人的行为,以及修炼的方法,等等。

《博伽梵歌》的陈述中,包含了上述两者的某些词汇与思想。为了理解《博伽梵歌》,应对上述两者有所了解。但这里不对它们做更详细的介绍了。

 

4. 梵文

梵文(Sanskrit)是印度古文明的另一个象征。韦达时代的经典都是用梵文承载的。西方学者们在18世纪发现梵文以后,对这个语言的完美很惊叹,认为超过希腊文,拉丁文等等。

梵文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瑜伽理论中对此有一些奇妙的解释。知道中医经络的人常常会问,古人是怎么发现经络的?也许这里有些相似的地方。

梵文的存在似乎也在指向一个可能比我们现有记载的历史更古老的文明。

作者:凡夫 

莫小康,1963年3月22日生于湖北武汉,祖籍广西藤县。1978年同时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及数学系,198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同年去美国留学深造,1990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导师为R. Osserman教授。毕业后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助理教授,后受邀请到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MSRI)工作,跟随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学习并多次回国讲学,海归前在美国堪萨斯大学任教。

上世纪90年代,莫小康敏锐地觉察到互联网即将改变迅速崛起的中国,并于1996年回国创业,将互联网技术引入中国。1999年开始,莫小康致力于中国债券市场量化分析软件,首次将华尔街金融工程技术引进中国,构建中国债券OTC市场电子交易平台。

近几年来,莫小康再一次地敏锐洞察到区块链与隐私计算将是深度改变未来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和人类发展进程的巨大技术变革力量,并全身心投入到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的理论与产业化应用的研究,为该领域做出了极富开拓性的研究与传播工作。

2020年,莫小康任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访问教授,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特聘教授,开设了暑期公开课:密码学与区块链,由CSDN全程直播。2021年至今,任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吴文俊数学重点实验室访问教授,负责密码学与区块链课题研究。在PLONK零知识证明国际联合科研项目中任中国团队负责人,该项目致力于递归证明与区块链扩容的前沿课题,以及零知识证明技术的国际标准化问题。2022年在家中因病去世,他的过世,无疑是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领域的巨大损失!

莫小康一直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及生他养他的这片东方热土,尤其醉心于它所孕育出来的灿烂文化。早年留学美国期间,他接触到当代印度智者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并开始对克氏教诲、印度古代哲学宗教、中国哲学文化尤其禅宗慧能一脉等东方智慧极其真诚、严谨的探索与实践,迄今30余年从未中断,期间发表《克里希那穆提开启了什么新的可能性》、《东方智慧西行记》、《灵性赝品清单》以及由克氏书友们自行收集整理的《凡夫言论集》等重要原创性文字。他参与过克氏书籍和文章的翻译,他的译文亲切平和,精准流畅;积极参与组织过多次克氏主题的读书会、线上线下的工作坊;影响了一大批克氏书友,深受书友们的尊敬与爱戴,为克氏教诲在中国的深入而广泛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



东方智慧西行记(二):印度古代韦达文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