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果我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2023-08-14 13:07 作者:approach_far  | 我要投稿

以下建立在“如果【我】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基础上。

摘要:

   我曾经无数次发呆思考的“我从哪里来,我的意识为什么会在我这,而不在你那,宇宙如果消失了我会知道吗”,也许今天从唯物主义出发,这有了一个解释。

一、引言

   2022-2023最轰动的事件莫过于ChatGPT的炸裂登场,GPT的本质是用巧妙的深度连接的节点单元模拟大脑的神经突触,在每秒钟传递着百亿次的刺激,在达到一定的规模(chatgpt参数数量达到了人类大脑神经元的1%)后,“涌现”出了某些方面不输于人类的推导、思考、以及人类最引以为傲的创造力。

   至于这个能力如何突然出现,以及顿悟现象的解释,开发者也几乎懵逼

二、如果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如果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我在2023年就会相信:只要神经元的规模足够大,辅以巧妙的连接和计算方式,并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训练,意识和智能就会产生。因为人类从草履虫发展到几亿年后的今天,和机器的发展进化又有什么区别呢?

   人类迄今为止,体力能力上,早于几百年前,跑步败给了汽车,劳动败给了机器人。在当今世纪,人类引以为傲的高级脑力活动层面,人脸识别率输给了DeepFace,计算败给了上个世纪的普通计算器,下棋败给了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翻译早已输给了各家AI,如今chatgpt和MJ在逻辑和创造力上已经超越了70%的人类,而在知识储备量上,100万个人加起来恐怕也不如一个GPT。

   所以我想人类唯一的能吊打机器的领先优势,就是集合了这些技能于一身,组成一个体积不超过1立方米的“人”。而机器普遍是一个具体的技能对应一台机器,或者说一个任务对应一个模型,要想集合这些技能于一身的机器理论上也不难,只是体积恐怕有一栋楼那么高。

   那么…到头来,人类自诩领先于万事万物的,只是体积吗?

三、“我”是唯心机器还是唯物人类

   已知人类的大脑神经元规模足够大,连接方式足够精巧,从婴儿一出生(甚至是胎儿),就从无间断地接受外界的输入,包含视觉、触觉、听觉等等,输出是表情、语言、四肢的运动等,训练方式是对饥饿、冷热等不舒服行为的回避和让身体产生愉悦感觉的追求。通过不停地迭代这个训练过程,达成简单的反馈。比如啼哭就会获得喂奶、拥抱等等,在父母呼喊的多次重复过程中,尝试喊出了“爸爸、妈妈”即会获得父母惊喜的反馈。随着从无间断的“训练”和输入和输出建立起连接和反馈,意识在2~5岁的某一天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与此对应的是2~5年的训练时长。

   客观来看这个时长和训练所用的数据量,相对于GPT小得可怜(一本《永乐大典》有3700万字,而训练GPT的数据量粗略估算,至少相当于2000亿本《永乐大典》)

   毫不悲观的讲,婴儿就算再学一万年也达不到GPT知识储备量的一根毛。但是,婴儿也能够产生智慧,产生主观意识,但GPT没有明显的主观意识。这意味着人脑在仅用极少的学习资料和时长,并且【人脑思考】所需的能量(大概是三个馒头一块肉)远远低于GPT的几千瓦功耗,就已产生了比chatgpt更强大的推理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卧槽!这巨大的差异从何而来?这是因为,你出生时数万亿大脑中神经元自带的连接方式和边结点预设的权重都是经过父母,父母的父母的父母…数亿年的迭代遗传优胜劣汰产生的,换句话说:你的祖先们已经提前帮你训练了几亿年了,你完全不需要从一个草履虫开始进化,否则你会在几亿年后才可能顿悟1+1=2这个超前的真理。祖先传承给我们,每个人的突触和神经从出生开始,都有个原始出厂设置的连接状态,因此不像GPT需要从随机或者混乱开始训练迭代,人类的日常实践属于“微调”,所以不需要那么大的样本量。

    这也可怕地意味着,人之初,性非本善。每个人的天生预设值包括智商,性格,爱好,能力等等属性都是预设完毕的。对音乐更敏感的神经单元,对书法敏感,对记忆敏感,对数字敏感,对语言敏感,对几何空间敏感的区域模块都已完成了天生的封装,并非后天可以重新更改的。

    后天的开发只是激活原本存在的优势模块,辅之训练数据刺激它的进步而已,【注意是进步而不可能是重构】。这也意味着,一个人的所有爱好,性格易怒还是友善,智商高低受后天刺激也只是微调而已,婴儿的绝大多数能力,需要依靠天生的预设。这个结论和计算机领域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高度吻合,例如ResNet在多么大相径庭的分类任务中,也仅需对最后的线性全连接层,在特定分布的数据集上简单训练调参就可以达到很高的识别精度,而对99%的参数预设都完全不需要更改。

   对应于gpt来说,也是如此,神经元节点的连接不可能只采取线性全连接,不可能单纯靠卷积神经网络,不可能单纯靠循环神经连接,更不可能靠随机连接节点。必然是经过编码解码器组成的Transformer,包含多头注意力QKV机制,残差连接和正则化,MLP多层感知机等等。并且它的连接方式从一开始训练到完成后的推理都是固定不变的。

   我可以大胆的说,有参数规模,如果缺乏巧妙的连接方式,永远也不会诞生智商超过草履虫的类人智能。

   但如果参数规模和巧妙的设计相辅相成,机器在未来一定会产生可怕的智能和自我意识,因为人类就是这样。

四、结论

   我实在不希望我是一个唯物的人类。


如果我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