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稿】韩嘉天赏析《命运》交响曲(5)

2022-10-29 20:25 作者:qazopq  | 我要投稿

「命运交响曲No.4 生命的复活」

这个晚上贝多芬独自一个人坐在钢琴边,窗外下着雨。但无论外面正在发生着什么,对于他而言,都像是在看一部无声的电影一样。他注视着窗外,头脑中快速地闪过曾经走过的路,他似乎在寻找什么。

(music)第三乐章片段

(music)第二乐章片段

(music)第四乐章片段

(music)第一乐章片段

(music)第三乐章片段

不,这些都不是!

看来贝多芬心里很清楚,那敲响命运大门的英雄,还未能取得完全的胜利.,而此时身患耳疾的他已经走过了人生的3/4。在经历了第一乐章的气势、第二乐章的饱满、第三乐章的稳健之后,是在考虑如何谱写接下来的一章了。

————片头————

我记得在命运交响曲的绪论中我们提到过,当贝多芬写到最后不可避免地面临了一个问题:如何写出一个可以缓解前几个乐章的紧张性,同时音乐分量也要做到足够压轴的“第四乐章”?不过我们大可不必为大师发愁,因为他通过创造出一首完整的奏鸣曲,以及引入了不寻常的写作手段而做到了这一点。比如为了增强期待感,贝多芬采用了跨越时间很长的渐强,烘托着气氛,是整体的音乐情绪就如同潮水涌起一般,我们听一小段。

(music)

这是第三乐章与第四乐章的结合处。其实演奏会上是将这两个乐章合起来演奏的,这也是贝多芬在处理结构时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这是一个创造性的过渡,它蓄势待发,就像是一个从深深的痛苦中站起来的巨人,冲向那灿烂的光明。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这个地方的渐强,这是逐渐的展开,情绪越来越饱满。

(music)

我们刚刚听到的是第四乐章的主部主题,这种乐章之间无缝的衔接手法,真是开场就不落俗套。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为了增强音乐的气势,贝多芬增加了乐队的配置。

我们听到的这个主题最响亮的音色就是长号。贝多芬在这一乐章里特意地增加了三只。木管区也多了一支短笛,配合着长笛,以确保高音区音色的靓丽。另外木管组还多了一只倍低音管,用于加强低音区的厚度。看来贝多芬是要出大招了。

我们再听一小段由铜管为主导的段落,贝多芬在第四乐章结尾前一分钟的时候,让铜管以快两倍的速度回顾了主部主题。这个回顾有一点变奏的成分在,不过我们还是能够清晰地分辨出这个带有金属色彩的旋律。

(music)

大家注意,刚才我们听的是渐强,现在是渐快

好,铜管来了。

(music)

乐章开始时候的渐强,加上乐章结束的时候渐强与渐快,前后呼应,十分的规矩。我们一上来就把这一头一尾给听了,为的是先破除神秘感。咱们先画一个圈,然后再一起进入到里面去看一看究竟。

贝多芬为了这个第四乐章可谓是费尽心思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一部作品里最耗费心力的不是大段大段的波澜起伏,而是具有一鸣惊人的主题以及旋律还有动机。就拿呈示部来说它具有丰富的乐思:除了第一第二主题以外,即使是连接部也就是过渡段,还有结尾处都各自有着独特的主题,这简直太难得了。按说这些地方只是功能性的,但贝多芬在乐思上却平等的对待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地方,它让每一处都看上去是那么完美。

刚才我们听过了第一主题,接下来是第一与第二主题之间的连接部是由远号领奏,长号小号以及弦乐木管来帮衬。它的气势不亚于(主部)主题,如同骑着战马飞奔在战场上。

很难想象,这么出色的旋律只是一个连接部。看来贝多芬出手实在是太大方了!这批战马为第二主题的出现躺平了道路。

好,现在第二主题出现了,此刻是弦乐组表现的时间,音乐跌宕起伏,推动着我们的情绪。

现在情绪逐渐地紧张起来!

好,结束部开始了。中提琴与大提琴在中低音区以下行的旋律缓解了刚才的紧张气氛,现在是全体乐队对结束部的主题进行反复。

又是一段感情的积蓄,大家跟着乐队。

(music)

截止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听比较亢奋的段落。

其实第四乐章的音乐动态还是非常丰富的。它并不是只有令人激动的音乐、一种情绪在。

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在第三乐章第二主题中,那个圆号的强奏

(music)

如今他在第四乐章的展开部再现了,但是他是以另外一种面貌展现在听众面前的——幽灵般的神秘:

那个基本的动机一直贯穿着

da'da'da'da

大家听又是一个逐渐的增强。

(music)

在继续后面的音乐之前,我想趁着木管组各自都有独奏的机会,带着大家一认这一段都有哪些乐器出现了?好,我们现在重复听一下。

(music)

好,第一小提琴。这是黑管。小提琴接上。然后双簧管的旋律,下面是黑管的节奏,这个时候圆号也跟着参与了进来,在低音区做节奏的处理,现在增加了长笛和大管,定音鼓的滚奏,引出整体乐队。

再现部就是这样被第三乐章的主题一点一点的引导了出来。在经历了主题再现之后,全曲进入了尾声。

虽说是尾声,但英雄命运的结尾往往不那么简单。首先结尾的演奏时间并不短,在第四乐章奏鸣曲这个结构中属它最长,而且也最为激烈。

(music)

一般来讲,听到这里的时候,多数人都会认为已经到了这部作品结束的时候了。用音乐中的术语来说,是有一种全终止的感觉。因为此处的确有很强的终止感,好像音乐要停下来。

结尾处的“全终止”感

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在传统的和声学中,对于音乐该如何结束这个问题,有着非常明确的技术手段。从五级和弦到一级和弦的进行,用我们刚刚听到的这个地方来解释的话,可以理解为从Sol\Si\Ray三个音组成的和弦进行到Do\Mi\Sol三个音组成的和弦里,因为Do\Mi\Sol三个音是C大调最稳定的三个音,因而音乐的结束呢恰恰需要的就是稳定感。

我们再听一下这最后一小段,一起体会从Sol\Si\Ray到Do\Mi\Sol的终止感。

(music)

如果刚才大家对用主和弦Do\mi\sol作为结尾在感觉上还不是很清晰的话,我们就再来听一听贝多芬第四乐章,也就是整部交响曲真正的结束部分。大家会听到含有Do\Mi\Sol三个音在内的组合拳被不同的乐器反复地演奏着,而命运交响曲也在强奏中得以完满结束。

(music)

现在是全曲终止之前的铺垫,我们能感觉到音乐在逐渐的变快。

大家注意结束在C和弦上,在一个音上的重复。

一曲终了,余音不绝

当这三支长号的Do音奏响的时候,音乐是真的结束了。

刚才一直在说终止和弦,说C大调,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细节:《命运交响曲》也叫《C小调第五交响曲》。但值得玩味的是全曲的结束并不是在C小调上。一般小调是有一种伤感的气氛,可刚才我们听到的是非常辉煌与明亮的感觉。这是因为贝多芬在设计第四乐章的时候,采用的是以C大调为主导的调式,也结束在了大调Do\Mi\Sol和弦上。C小调作为第一乐章的开始,C大调作为第四乐章的终结。看来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中命运交响曲的谱写不只是一种因苦闷而诉说的需要。

(music)

在完成整部作品的过程里,他更希望得到音乐所蕴含的那种温暖的充满阳光般的气息,来与他一同面对自己的生活。

好的作品最先抚慰的不是别人,而是创作者本人。这也是这部交响曲之所以被创作出来的原因。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非要把一件事情、一个人推向神坛,才觉得是在靠近它。结果很有可能是你满足了自己的幻想,却和艺术家们的真实情感擦肩而过。

认识贝多芬,感受他的音乐作品,或者去了解其中任何一种被称之为艺术的学问。在最初接触的时候一定是有些难度的,这让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想起讲美术史的张法中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他说:

我希望用比较八卦的形式讲明白艺术。但事实证明,不但是我,任何这么做的人都是骗子。

我想这并不是在说应该用何种口气去讲解,更多的是它提醒我们要去掉浮躁、去掉猎奇、去掉各种与作品无关的认识,是每一个想走进艺术大门的人该有的态度。

说到这里,推荐朋友们去听一听。除了这是我认为是很有价值的一档关于美术研究的节目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提醒大家任何一门艺术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也不会只有一个或一类课程对我们有帮助。

《西方艺术史》
《艺术世界漫游指南》
《每周谈音悦》(已停更)
《手机美术馆》


除了法中老师的《西方美术史》外,像孤山的《艺术世界漫游指南》、《每周谈音悦》那个可爱的高中生、《手机美术馆》的老吾等等,都是很不错的节目。他们都会从不同角度去丰富你:丰富你的感觉,丰富你对自己的了解。

全文完

后记:

感谢嘉天老师对《第五交响曲》的精彩诠释!

好的作品经得起重读,每次品读都有新的收获!

希望更多人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一起领略音乐世界中的非凡之美!


【文稿】韩嘉天赏析《命运》交响曲(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