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出潜在的10倍股?

2023年,又一个主题火了,那就是去年还被机构看空,甚至整个部门都被裁撤的TMT(主要是AI),股市就是这样,前两天还嗷嗷叫,一觉醒来,山鸡变凤凰。
然而摆在很多投资者面前的问题是:
我知道AI火了,可我怎么提前知道它会火?这是如何选赛道的问题。
我提前知道AI会火,可我怎么知道买谁?赛道上几十家、几百家公司,一个都不认识,于是随便一张票,蹭上概念就被炒高,炒了几天又跌回解放前。这是如何选个股的问题。
1,市值在50~200亿
也有一说是100~500亿,但不重要,底层逻辑就是选择中小市值的股票,大市值的股票不是不会涨,但涨10倍的概率确实相对较低。
这就是确定性、收益率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大票确定性高,比如买茅台就很安全,但茅台还要翻10倍的可能性不大。
假设以千亿市值为临界点,这就意味着你现在找的公司,基本上只能分布在100亿市值左右的范围内。那么以100亿为中位数,范围50~200亿为宜。

2,从国家战略中寻找未来高成长赛道
2021年的“双碳”,2023年的“数字中国”,并不是无规律可循,它们都写在2021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
2000-2009年,高成长赛道集中于有色、医药、电气设备、机械设备、房地产、食品饮料、化工,2010-2021年,牛股频出的赛道变成了医药、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食品饮料。
前十年的成长重心偏资源、化工类,正对应我国工业化起飞的周期;后十年的高成长性来源于科技,正对应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对产业升级和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需求。

总而言之,一方面,未来高成长赛道符合经济规律,即从农业到工业,再到高科技产业,可以从美国、日本、欧洲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启示;另一方面,我国投资重心又与国家政策战略高度相关,有典型的中国特色。
一手经济规律,一手国家意志,两者的重合是牛股频出的领域。

3,选择什么样的明星股?
高质量增长:对于明星股而言,成长性是第一位的,增长解决一切不服,但必须是高质量的增长,表现为营收、净利润的同步上升。现在的市场已经受够了“增收不增利”。这也符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高ROE、ROIC:前十年(2000-2009年)的成长股,其ROE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均>15%,而市场ROE水平约在5%-10%之间。由于这段时间的高杠杆特征,ROE远高于ROIC;后十年(2010-2021年),成长股的ROE、ROIC均远高于市场水平,ROE>20%,ROIC>15%。

过去10倍股的财务特征如下:
成长能力:营收CAGR>15%、净利润CAGR>20%(或至少>ROE)
盈利能力:平均ROE>15%、平均ROIC>10%
盈利质量:平均毛利率>30%、平均净利润率>15%
分红比率:平均分红率≤30%
对应我国2000-2009年的粗放型增长,2011年起,国家经济、优质企业的增长,都要求集约型、高质量,在优质成长性的前提下,要有优秀的ROE,并由盈利能力而不是杠杆率来驱动。高成长公司可以将留存收益再投入以获得更高增长,因此分红率低。
历史数据证明,高成长+高ROIC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前提是保证成长态势,然后分析成长质量。但成长股对现金流(FCFF)的容忍度更大,前提是资本支出是为了高质量扩张、寻找二次增长曲线。公司有望通过大规模资本支出,获得行业地位。
4,用长期盈利性消化短期高估值
最近10年的10倍股中,盈利平均贡献为30.01%,估值贡献为5.95%;从中位数看,整体涨幅为1689%,盈利增长幅度1688%,估值变动还不到1%。股市长期来看是称重机,短期是投票机,情绪来的时候可能会乱涨,但最终要落到能兑现盈利的股票。
由于市场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高成长性的股票并不便宜,10倍股的PE中位数55.89,并在21-211倍之间波动。

总而言之
10倍股的选择,是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
自上而下用于选出赛道,缩小研究范围,过于纯粹的自上而下,可能会陷入追逐“板块轮动”的陷阱中,每天追逐热点,却追不上;纯粹的自下而上,买到的多是成熟的公司,大多已经千亿、万亿市值,稳定性高却成长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