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法尔王朝简史——萨法尔(二)
参考资料:
《剑桥伊朗史4》第三章,The Tahirids and Saffarids,克利福德·埃德蒙·博斯沃思(C.E.Bosworth)撰写
《大食东部历史地理研究》G·勒·斯特兰奇著,韩中义译注
《伊朗通史》,阿宝斯·艾克巴尔·奥希梯扬尼著,叶亦良译
《新版伊斯兰百科全书》卷一,A-B
《历代先知与帝王史(亦称塔巴里史,History of Al-Tabari)》英译本卷三十五,阿拔斯王朝的危机时期(863-869,The Crisis of the Abbdsid Caliphate),George Saliba译注
《锡斯坦的萨法尔朝与尼穆鲁兹的灭里朝的历史(861-1452/1453),The History of Saffarids of Sistan and The Maliks of Nimruz》(后文称《萨法尔史》)克利福德·埃德蒙·博斯沃思(C.E.Bosworth)著
《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中译本,V.V.巴托尔德著,张锡彤、张广达父子译
维基百科
同时还参考了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288503

萨法尔建立之初,锡斯坦境内哈瓦利吉派势力和萨利赫的布斯特城还未被萨法尔掌控。萨法尔命二弟阿木尔看守疾陵城,他本人率军前往扫荡阿毛尔和萨利赫。但是萨利赫也是狠人,他直接放弃了布斯特,孤注一掷攻打疾陵城,并抓住了阿木尔。萨法尔听闻后迅速回军,击败萨利赫,救回了兄弟。萨利赫此次再败,锡斯坦已无其立足之地,因而他逃往坎大哈(Qandahar),投靠鲁哈吉(al-Rukhkhaj)的[1]尊比勒(Zunbil/Zhunbil)王朝,并充当尊比勒王的带路党,于863年再次来袭。
尊比勒王朝大体位于兴都库什山以南,锡斯坦以东的扎布里斯坦(Zabulistan)。属于白匈奴人-突厥人后裔的喀布尔-夏希王朝(Kabul Shahis)[2]的分支,存在时间为7世纪初-870年。据说由喀布尔-夏希君主乌散特勤洒(Tegin Shah)的兄长鲁特比尔(Rutbil)[3]所创立,。该王朝比较特殊的一点是其信奉尊日(Zun)神教,神诋为印度教太阳神苏利耶(Surya)。其首都有二,分别是加兹纳(Ghazna)[4]与扎明达瓦(Zamindawar)[5]。不过由于史料缺乏,该政权的统治者们并没有留下名字。
[1]即阿拉霍西亚(Arachosia),《大唐西域记》称漕矩吒国(Jaguda)
[2] 亦称Turk Shahis,唐代称暨宾国
[3] 《伊朗通史》言为拉特比尔
[4] 《大唐西域记》称鹤悉那,后来成为伽色尼王朝首都
[5]应是《大唐西域记》所称之鹤悉罗,来源于中古波斯语Zamin-i dātbar,意为审判者之地。但是扎明达瓦只是一个地区,并不清楚当时尊比勒王朝在扎明达瓦的首都是哪座城

萨法尔面对这种情形,亲率2000骑兵迎战(不过实际兵力应该不止这么少),双方战于布斯特附近。萨法尔起初不利,但后来他亲冒矢阵,冲锋进攻,尊比勒国王不慎被杀,敌军大乱,尽管敌军还有战象,萨法尔趁机掩击,扭转战局,大胜,虏三万众、马匹三千,俘获无数。萨法尔还获得尊比勒王的银制王座,派两百多艘船将战利品走赫尔曼德河(Helmend River)运回疾陵城。之后萨法尔乘胜追击,一路打到鲁哈吉首府班贾委城(Banjaway,阿拉伯史籍称为Panj-way),任命尊比勒王的堂兄弟萨利赫·本·h_a_r(可能是hajar)统治鲁哈吉;同时派遣斥候一路搜索萨利赫,最终在巴里斯(Balis,或称瓦里失坦[Walishtan])抓到了他,投进大牢,直到他865年死去;同时对哈瓦利吉派的战事也是捷报频传,865年,阿毛尔在尼沙克(Nishak)地区和萨法尔作战中被杀,萨法尔分其尸,将首级和身体分别挂于疾陵城的两座城门上。残余势力部分慑而伏之;还有一些逃到了伊斯菲贾尔(Isfizar)和Hindqanan低地。面对投降的哈瓦利吉派,萨法尔表现出极大的胸怀,早在862年,他在一次集会上对他手下的1000名锡斯坦的哈瓦利吉派说道:“汝等之中,任萨尔亨基(Sarhang)者,吾将升为埃米尔(Amir);普通骑士(ordinary cavalry)者,升为萨尔亨基;步兵(infantrymen)者,升为普通骑士。士卒有才能者,均能受擢受赐。”[1]并将荣誉长袍披在这些哈瓦利吉派的首领身上,如此,便收服了这些信仰不同的士兵的心。
[1] 原文为Those among you who are sarhangs I will promote to amirs,those of you who are ordinary cavalry troopers I will promote to sarhangs', and those who are infantrymen will become cavalrymen.Moreover, whenever in future I see special ability in anyone, I shall give him particular promotion and honour

一统锡斯坦后,萨法尔的野心更大了一些,他将征服目标放在了呼罗珊的门户——赫拉特上。这也意味着萨法尔意欲挑战呼罗珊的霸主塔希尔王朝,赫拉特由塔希尔王公侯赛因·本·阿卜杜拉·本·塔希尔统治,他是塔希尔·本·侯赛因之孙,当时的塔希尔君主穆罕默德·本·塔希尔二世之叔。867年,萨法尔正式开启了攻打赫拉特的战争,塔希尔王朝派萨曼王公、伊斯玛仪的堂兄弟易卜拉欣·本·伊利亚斯(Ibrahim ibn Ilyas)前往阻击萨法尔,双方战于塔希尔王朝的龙兴之地福善吉(Fushanj,亦称卜尚[Pushang])附近,易卜拉欣战败,逃回尼沙不尔,萨法尔攻下福善吉与赫拉特。
易卜拉欣回到尼沙不尔后极力言萨法尔军威之盛,劝穆罕默德·本·塔希尔二世对他进行安抚,生性懦弱的穆罕默德听从了他的带投言论,派使者携带大批礼物至萨法尔处请求停战,并授予他锡斯坦、法尔斯、克尔曼、喀布尔等地的统治权(这磅加的也太多了点)

当然,塔希尔王朝名义上还是阿拔斯王朝的臣属,尤其是此时衰弱,更是令哈里发静极思动。穆罕默德授予萨法尔这些地方的统治权也是不怀好意,因为仅法尔斯一地就由阿拔斯任命的总督阿里·本·侯赛因·本·古莱氏·本·施布勒(Ali b. al-Husayn ibn Quraysh ibn Shibl,下文称伊本·施布勒)进行统治,伊本·西布勒颇具野心,即对胡齐斯坦、伊拉克虎视眈眈,亦觊觎着克尔曼。当时他曾写信哈里发穆塔兹(Mu‘tazz,866-869在位),抱怨塔希尔王朝的软弱无能,以及给予他管理的领土实在是少。穆塔兹见状使出了“二虎竟食”之计:让伊本·施布勒和萨法尔同时去接管克尔曼,双方碰上时便会两败俱伤,毕竟这两方的崛起对哈里发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双方对这个事情都毫不知情。
伊本·施布勒收到任命后便派其将领塔乌格·本·穆贾利斯(Tawq ibn al-Mughallis)率五千库尔德人骑兵(其中还有三百阿巴纳人)抢占当时克尔曼首府思儿建城(Sirajan/Sirjan)[1]。当萨法尔率军赶到离思儿建只剩一天路程时,才发现该城已落入他人之手。他只能在附近安营扎寨,他一直监视着塔乌格,并审问每个从克尔曼来的人,不让他们过去。双方僵持了近两个月,塔乌格始终防守紧密,萨法尔心生一计,他佯装军力不继,班师回军。塔乌格在观察两天后确定萨法尔离开后总算松了口气,防卫也松懈了下来。他开始寻欢作乐,欢饮通宵。而萨法尔一直派斥候查探城内消息,当走出了两天的路程时萨法尔收到了探子回报:塔乌格已经中计。他立马杀了个回马枪,急速夜行军,当塔乌格喝得酩酊大醉、天微微亮时,塔乌格突然看见城外烟尘滚滚,他问当地的村民:“这是哪来的烟尘?”这个村民估计是个间谍,他答道:“这是那些村民赶牲畜前来进贡时扬起的灰尘。”转瞬之间,萨法尔军便进城包围了塔乌格及其亲信侍卫,他的士兵们一时被吓蒙了,纷纷带投,萨法尔说:“放条道,让他们走。[2]”塔乌格的士兵一哄而散,连营帐里的行李都来不及拿。而三百阿巴纳人表示宁死不降,全军覆没。萨法尔生擒塔乌格,进而一举征服克尔曼全境。此战发生于869年初[3]。
关于此战还有一些有趣、堪称虾仁猪心的故事。《塔巴里史》记载了时人伊本·哈马德·巴巴里(Ibn Hammad al-Barbari)的叙述:萨法尔擒获了塔乌格,并发现了伊本·施布勒给塔乌格的几个财物箱子,上了锁。萨法尔命人打开其中一个,发现里面装着锁链和脚镣,他问塔乌格:“这些玩意是干嘛的?”塔乌格道:“这是伊本·施布勒让我给萨法尔军俘虏使用的刑具。”萨法尔命令他手下:“去,看看哪个最大最重,给他套上。”对塔乌格的侍卫俘虏们亦如法炮制;再打开另一个,里面装满了荣誉项链与手镯,萨法尔又问:“这些珠宝项链又是干嘛的?”塔乌格答道:“这些用来装点我手下的立功士兵。”萨法尔便下令将其他箱子也打开分赏给自己的士兵们。他让塔乌格伸出手来拷住时,发现他的前臂上有绷带,问道:“你的手怎么了?”塔乌格答道:“我发烧了,流了血。”萨法尔的侍卫给萨法尔换鞋,一块干面包屑从靴子里掉了出来,萨法尔看到这块面包碎,心有所感,对塔乌格说道:“和你对峙的两个月里,我鞋子一直没换过,吃睡都在军帐不在床,而你反而在城里寻欢作乐、歌舞达旦,就这样怎么和我打?”随后命人把他压了下去。
伊本·施布勒听闻塔乌格失手后大惊,在收到萨法尔继续向法尔斯首府设拉子前进的消息后,他率领军队埋伏在前往设拉子路上的一处隘谷里。萨法尔一开始的确是没有防备,在他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很快便击败伏军,转败为胜,并擒获伊本·施布勒。869年四月,他率军进入设拉子,大肆封赏士兵,每个士兵都获得了300迪拉姆金币的奖赏。萨法尔还向哈里发穆塔兹献礼,之后凯旋回师。
[1] 《伊朗通史》说是克尔曼城,这是因为东方穆斯林世界里经常用某个省份/区的名字来指代该省/区的首府,而克尔曼的情况又比较复杂一些。历史上克尔曼省有两座首府,一为思儿建(Sirjan),一为巴尔达希尔(Bardashir)。在早期史书里思儿建便是用“克尔曼城”来称呼。思儿建城在帖木儿时期(14世纪末)被毁後,巴尔达希尔城才成为首府,之后“克尔曼城”便用指巴尔达希尔城,到现在直接叫克尔曼城,巴尔达希尔之名隐去。
[2] 《塔巴里史》英译本卷三十五p157,原文为Make room for them.
[3] 《萨法尔史》称此战发生于鲁赞(Rudhan)地区的兀纳斯(Unas)城堡

不过,他却没想到穆塔兹摆了他一道,等他走后,穆塔兹立马将法尔斯收回阿拔斯王朝管辖,萨法尔发现法尔斯的赋税没有运到锡斯坦,这才发觉问题,直呼上当,刚想转头打回去,不过原鲁哈吉国王尊比勒之子从监狱中逃出,打着为父报仇的名义召集了大军,攻占喀布尔附近的。
萨法尔觉得这是一个向东征服的好机会,因为喀布尔地区受佛教徒控制,并不听从他的指挥。因此萨法尔在869年12月率军开拔,攻占,并顺势打到喀布尔,攻占了此城,在该城以圣战者与征服者的名义捣毁了许多佛堂寺庙,并劫掠了大批战利品,听闻新哈里发穆塔米德继位的消息,他专程挑选出50尊佛像献往巴格达,以显示自己对伊斯兰教的贡献。在这之后伊斯兰教也逐渐传播到该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