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书生成亲,乞丐来乞讨,乞丐告诉他,揭盖头前先灭灯
读民间故事,品百味人生,欢迎观看月汐酱讲故事。
话说古时,幽州城有一个书生名叫王宇博,此人从小家境殷实,王宇博的父亲王员外乃是幽州城内数一数二的大富商,王宇博有三个哥哥!
这三个哥哥都乃人中龙凤,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王员外一起做生意,现在三个哥哥已经成为了独挡一面的优秀商人了!
在王夫人40岁那年,她突然感觉到身体不适,请来大夫一番察看才知道,自己居然又怀上了身孕,王员外得知此事之后,高兴得不得,要知道自己的夫人自从生了三个儿子之后,整整十年都没有再怀过子嗣!
而这个孩子也算是王员外的老来子,王员外对腹中的孩子疼爱万分,又拨了好几个下人,贴身伺候着自己的夫人,生怕夫人腹中的孩子有任何闪失!
十个月之后,夫人为王员外生下了一个男孩,而这个孩子就是王宇博!
王宇博从小长得十分漂亮,不仅如此,他非常喜爱读书,王员外得知此事之后,请了城中最好的教书先生教王宇博读书,要知道,王家世代经商,王宇博的三个哥哥都是生意人,王员外觉得自己如果能够出一个考取功名的读书人,那也算是祖上积德的事情了!
就这样,王宇博长到了13岁,此时,他的三个哥哥早已经娶妻生子,王员外给三个儿子在当地买了宅子,让他们搬出去单过去了,而现在,王员外和夫人膝下只有王宇博能够经常陪在他们身边!
这一日,恰逢王员外过生辰,因此,王家在外的几个儿子都回到了家中,为父亲祝寿,晚上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回家,就在王家的老宅住了下来!
本以为这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可是谁都没有想到,睡到后半夜的时候,一伙山贼居然闯入了王家,由于王家所有人都在睡梦之中,根本没有任何防备,所以山贼闯进来之后,见人就杀!
只是很快惊动了王员外,王员外看着外面喊打喊杀,心里知道自己大难临头,于是他把管家叫到了跟前,在管家面前写下了一份手书,交到管家手里之后,对管家说道:“看这情况,今天恐怕是凶多吉少了,不过我们王家不能断了后,你带着孩子们和这封书信去京城,找一个名叫刘德福的商人,当年宇博出生的时候,我和他们家订过娃娃亲,凭着这份手书,你们在京城也能有个落脚之处!”
此言一出,王宇博和三个哥哥都跪了下来,对王员外说道:“您是我们的父亲,我们肯定不会丢下,独自逃命的,要走就一起走,要死我们全家人死在一起!”
王员外此时厉声喝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逞能,你们赶快走,要不然的话,我就算是死也不会安心的!”
此时,管家看了看窗外,对王员外说道:“老爷老奴直言,这些贼人人数众多,我带着四位少爷,恐怕目标太大了,平老奴的能力恐怕只能带一个少爷逃脱!”
王员外听了以后叹了口气,看着身边跪着的四个儿子,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就在此时,王家老大对父亲说道:“父亲还是让四弟走吧,我们三人已经成年了,或许还有能力抵挡贼人,四弟只有13岁,而且没有丝毫拳脚功夫,留在这里也无用!”
王员外觉得王家老大说的有道理,毕竟王宇博年纪小,目标也小,管家带着他逃脱也比较方便!
就这样,王家众人都拿起了武器,与山贼厮杀,而管家则带着王宇博,逃离了王家!
二人逃出之后,他们发现,身后的王家已经变成了一片火海,王宇博知道自己的父母和哥哥都已经身亡了,一时之间伤心不已!
管家此时对王宇博说道:“唉,这些山贼平日里无恶不作,一个月前,他们找到了老爷,希望老爷能够配合他们,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老爷为人正直,不屑与他们同流合污,没想到这些人居然丧尽天良,屠了咱们王家满门!”
王宇博听到管家这么说,双手握紧,眼睛死死地盯着王家的方向,心里暗暗盘算着,自己若是有朝一日考中功名,一定要为王家所有的人报仇雪恨!
就这样,管家带着王宇博一路辗转来到了京城之中,他们在路上的时候已经把身上值钱的东西能当的都当了,因此,当他们抵达京城的时候,可谓是狼狈至极!
管家按照王员外给他的地址,来到了京城之中刘员外的府上,守门的下人看到这二人衣着破旧的样子,根本不拿正眼瞧他们,十分不屑地对二人说道:“我这耳朵没听错吧?你们这两个穷酸之人,居然还想要找我们家的老爷,我们家老爷每日已经够忙了,哪里有时间跟你们这些人打交道,你们赶快走吧,要不然的话我就要报官了!”
此言一出,王宇博顿时怒气冲天,要知道,王宇博的家在幽州城内,也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王宇博长这么大,一直以来都被人捧得高高的,哪里受过这样的窝囊气,于是便开口对守门的下人说道:“你这个狗眼看人低的东西,我们二人只是落了难而已,居然被你如此羞辱,难道刘家的下人都是这样狗仗人势的吗?”
就这样,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而就在吵得正激烈之时,刘家的当家家主刘德福从外面回来了,他一下马车,就听到有人在自家的府门口争吵,刘德福走过去一看,原来是自家的下人和一老一少两个男子争吵,下人看到刘德福走过来了,连忙恭敬的对刘德福问好!
刘德福摆了摆手,询问下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还没等下人说话呢,王宇博就对刘德福说道:“您就是刘伯父吧,我的父亲是幽州城的王海!”
刘德福一听,吃惊的看着王宇博,他实在不敢相信自己面前这个衣衫破旧的男子,就是自己好朋友的儿子!
就在此时,管家从怀中掏出了王员外的亲笔书信,交给了刘德福,刘德福认出了这就是王员外的字迹,于是让下人把此二人带进了府中!
在书房之中,刘德福和王宇博交谈着,当刘德福知道王宇博家中只剩下王宇博一人之时,顿时痛哭流涕了起来,要知道,当年,刘德福只是家族中的一个庶子而已,根本不受刘家人重用!
王宇博的父亲王员外在刘德福最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刘德福,这才使得刘德福慢慢的被刘家人所重用,由于刘德福非常擅长做生意,因此,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他就把生意做到了京城!
刘德福为了感激王员外,于是在王宇博出生的时候,他和王员外商量着,让王宇博长大以后,娶了自己的大女儿刘惠娘!
而如今,刘德福得知王宇博全家人都遭山贼所杀,当即心痛不已,他对王宇博说道:“我和你父亲是故交,你以后就住在我家中,我平日里和你父亲的往来书信中得知,你书读得极好,从此以后你就留在这里安心读书,争取早日考中功名,让你爹娘也安心!”
就这样,王宇博留在了刘德福的家中,由于王宇博性格内向,善善与人交往,再加上他只会读书,因此,府里有一些下人难免怠慢他,刘德福虽然对王宇博不错,但是他要经常去外面做生意,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对王宇博难免顾及不暇!
王宇博自己也知道,自己寄人篱下,有口饭吃已经足够好了,因此,每当家人们怠慢王宇博的时候,王宇博都会选择息事宁人!
在刘府中,最不待见王宇博的就是刘家的大小姐刘惠娘,因为他觉得自己乃是京城富商的嫡出女儿,就算不嫁个达官显贵,将来嫁个门当户对的公子哥也是不错的!
可是自从王宇博来到这个家之后,刘惠娘从下人的嘴中得知,自己小的时候和王宇博有婚约,将来还要嫁给王宇博为妻!
得知此事之后,刘惠娘气不打一处来,因此,刘惠娘对王宇博处处刁难,就希望尽快把他赶出刘府,可是令刘惠娘没想到的是,王宇博面对自己的刁难,从来不会恼怒,自己羞辱王宇博,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没有一点意思,久而久之,刘惠娘也不在刁难王宇博了!
这一日,府中大摆宴席,王宇博不知道什么情况,于是询问下人,其中一个下人告诉王宇博,今天,乃是府中大小姐刘惠娘的十五岁生辰,刘员外特别重视此事,因此请了很多有头有脸的人来家中吃饭!
王宇博知道,刘惠娘平日里不待见自己,因此,转身准备回自己的房间,可就在此时,其中一个下人,阴阳怪气地说道:“咱们府上的大小姐今天过生辰,府中的每个人都忙里忙外,可偏偏有些人每日在咱们府上白吃白喝,一点都不把自己当外人呀!”
王宇博听了以后苦笑一声,对那下人说道:“不知道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如果有的话,尽管吩咐!”
下人也不客气,对王宇博说道:“厨房那边正缺人手,你要是有心想要帮忙的话,我带你过去!”
就这样,王宇博被安排到了厨房中,生辰宴开始之后,院子里面坐满了宾客,王宇博把一盘盘美味的佳肴端上了桌!
就在此时,府上突然来了一个乞丐,这乞丐蓬头垢面,浑身恶臭,宾客们纷纷捂住了口鼻,和这乞丐保持一定的距离!
乞丐来到刘府之后,大大咧咧的坐在了刘府的门口,对众人说道:“今日是刘员外的女儿过生辰,我这小乞丐也来讨个好彩头,希望能赏我口饭吃!”
刘府的下人听到乞丐这么说,黑着脸走向了乞丐,打算把乞丐赶出府去!
王宇博看着这乞丐,大冬天只穿着一件单薄的衣服,十分可怜,于是便对乞丐说道:“这位小兄弟,你稍等片刻,我马上带你去后厨,给你拿一些吃的!”
刘府的下人听到王宇博这样自作主张,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他们对王宇博说道:“你这个穷书生在我们刘家,白吃白喝也就算了,居然还把这臭乞丐给招了进来,你自己都是寄人篱下之辈,居然还充好人!”
还没等王宇博说话呢,那乞丐愤愤地说道:“你们这群狗眼看人低的东西,书生怎么了?俗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若是有朝一日他能够考取功名,看你们这帮家伙还有什么好说的?”
众人听了以后哈哈大笑了起来,其中有一个瘦高男子指着王宇博说道:“这可真是我今天听到最好笑的笑话了,就他这样的穷酸样,还妄想考取功名,如果他也能考取功名的话,那天下学子岂不都能金榜题名了?”
面对众人的嘲笑,王宇博并没有说什么,他把一些肉食地道了乞丐手中,对乞丐说道:“谢谢你帮我说话,这些肉你拿着,府上太大了,你自己出去的话,难免会迷路,还是我带你出府吧!”
就这样,王宇博带着乞丐朝着府外的方向走去,在路上的时候,乞丐趁着四下无人,神秘兮兮的对王宇博说道:“你这小伙子倒也算是个好人,将来也会考中功名,你我二人还会再见面的!”
王宇博听到乞丐这么说,也没有在意,礼貌性的点了点头,随后就把乞丐送出了府!
第二年,王宇博参加科举考试,一举考中了秀才,这一下子,刘府中曾经欺负过他的下人,都颇感意外,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穷小子居然真的能考中秀才!
刘德福看着王宇博考中了秀才,心里也替他高兴,看着王宇博也老大不小了,刘德福突然想起了自己当年和王家定的亲事!
于是想要让王宇博和自己的大女儿刘惠娘尽快成亲!
刘惠娘得知此事之后,情绪非常激动,他对父亲刘德福说道:“爹,我不要嫁给那个王宇博,虽说他现在考中了秀才,但是谁能保证他将来能够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呢,反正您要是让我嫁给他的话,我宁可现在就去死!”
刘德福听了以后十分的为难,要知道,自己的妻子早早离世,刘惠娘是自己唯一的嫡女,因此,平日里,刘德福对刘惠娘十分的宠爱,他也不希望女儿将来过着贫苦的生活!
思来想去之下,刘德福身边的管家对刘德福说道:“老爷小人倒是有一计,不知道可不可行!”
刘德福听到管家这么说,顿时来了兴趣,他示意管家继续往下说!
管家此时干咳一声,对刘德福说道:“老爷,虽说您只有大小姐这么一个嫡出的女儿,但是您别忘了,您还有一个庶女,若是大小姐不愿意嫁给王宇博为妻,那么我们可以把二小姐嫁过去呀,二小姐也是您的女儿,您也不算违背了当初的诺言!”
刘德福听了以后,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于是他把王宇博叫到了自己的书房之中,对王宇博说道:“当年我和你的父亲来至交好友,当年我们二人曾经为你们定下亲事,如今,你们二人也老大不小了,而且你也考中了秀才,我让人看了黄道吉日,下个月的初五是个好日子,你们二人就成亲吧!”
王宇博听了以后,心里感觉到有些奇怪,毕竟这刘惠娘平日里对自己很不待见,刘德福作为刘惠娘的父亲,难道真的愿意让女儿嫁给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吗?
不过疑惑归疑惑,王宇博并没有把自己心中所想的事情说出来!
就这样,很快到了,王宇博成亲的日子,成亲当天,新娘子盖着红盖头,王宇博并不知道盖头下的新娘子,其实并不是刘家的大小姐刘惠娘,而是刘家的二小姐刘素娘!
正当王宇博沉浸在成亲的喜悦之中之时,当初上门讨饭的那个乞丐,居然又来了,王宇博让人给这乞丐拿了一些肉,可是那乞丐居然声称要见新郎官儿面,王宇博并没有因为自己考中了秀才而傲慢,听说乞丐要见他,赶紧过去询问乞丐有什么事情!
乞丐把王宇博拉到一边儿,压低声音对王宇博说道:“你这小伙子,果真考中了秀才,看来我还是没有看错人,我今日前来是想要告诉你一句话,今天晚上入洞房揭盖头的时候,你把房中的灯给吹灭,不要问为什么,明天一大早,你什么都会明白的,记住这是你的大造化!”
说完之后,乞丐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此地!
王宇博听了乞丐的话之后,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当天是自己成亲的日子,一整天,王宇博都忙忙碌碌的,因此,他也没有时间想这些事情!
晚上的时候,王宇博在揭盖头的时候,突然想起了那乞丐白天对自己说的话,王宇博觉得自己帮助过乞丐,想来乞丐应该不会害自己,于是他按照乞丐的嘱托,吹灭了房间中的蜡烛,随后,便和新娘子入了洞房!
第二天一大早,王宇博起来之后,发现自己的枕边之人居然不是刘家的大小姐刘惠娘,而是刘家的二小姐刘素娘!
一时之间,王宇博感觉到自己的脑子特别乱,睡在旁边的刘素娘,此时也醒了过来,他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般,对王宇博说道:“其实这都是父亲的主意,姐姐不想要嫁给你为妻,父亲又不希望失去了诚信,因此,便让我代替姐姐嫁给你,我只是家中的庶女,根本没有反抗的权利,如今我已经嫁给你为妻了,若是能够得到你的真心对待,我会努力做一个好妻子的!”
王宇博听了以后,心里触动很大,他看着刘素娘,突然想起了自己在刘家府中的一些过往!
由于刘家的大小姐刘惠娘不待见王宇博,因此,下人也对王宇博十分不尊敬,衣食住行之上难免有所怠慢,不过在刘家,有一个人却对自己极好,那就是刘家的庶女刘素娘!
刘素娘和王宇博一样,在刘府中过得并不如意,不过她仿佛是一个小太阳一般,在王宇博伤心失落的时候,总会跑过来安慰王宇博,不仅如此,她还时不时的去厨房里偷些糕点,带给王宇博吃,王宇博从心里十分的感激刘素娘!
而现在,刘素娘居然阴差阳错做了自己的妻子,看着面前这个哭的梨花带雨的女子,王宇博抱住了刘素娘说道:“你别伤心,既然你已经嫁给我为妻,那一生一世便是我的妻子了,虽然你姐姐乃是刘府的嫡出小姐,但是她并不喜欢我,我娶一个不喜欢的女子回家,那不是给自己平添麻烦吗,你放心吧,娶了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我一定会一辈子对你好的!”
就这样,王宇博起床之后,带着刘素娘去岳父刘德福的房中敬茶,刘德福看到王宇博和刘素娘之后,心里有些愧疚,于是对刘德福说道:“如今,你们二人已经结为了夫妻,我给你们一笔银子,你们去外面买一个新宅子,从此以后就自立门户去吧!”
王宇博和刘素娘听了以后十分高兴,毕竟二人都不喜欢寄人篱下的日子,就这样,王宇博带着刘素娘在城南买了一个宅子,居住了下来!
从此以后,王宇博每日安心苦读,刘素娘则把家中打理的很好,一年之后,王宇博再次科考,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考中了功名!
刘素娘也因此跟着王宇博过上了好日子!
王宇博做官后,调查当初家里被灭门之事,最终,他和当地的县令配合,
再说刘素娘的姐姐刘惠娘,她嫁给了当地有名的赵员外的儿子为妻,刚开始的时候,倒是过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可是赵员外的儿子是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儿,不光喝酒赌钱,而且还轻信他人,被有心之人骗去了家中所有的家当,从此以后,赵家一蹶不振,刘惠娘也从衣食无忧的贵妇人,变成了穷苦的老百姓!
刘德福看着两个女儿,现在的处境天差地别,不禁感慨着说道:“唉,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啊!看来的我小女儿还是最有眼光的啊!”
好了,本期的故事,我们到这就讲完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感谢您的观看,如果想看更多的民间故事,欢迎关注——月汐酱
声明:本故事为虚构传奇小故事,多来自于坊间奇闻、传说、志怪小说、戏曲、传奇等,作者本意是为了传承中国民间文化,切勿相信真实性,也不要封建迷信!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