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桃酥工益小组 更名公告

为避免因名义产生的相关问题,经全体小组成员协商一致:
“南昌工益小组”更名为“南昌桃酥工益小组”;
小组公众号为“昌小益”;
小组B站号为“南昌桃酥工益小组”;
小组抖音号为“南昌桃酥工益小组”。

桃酥起源于江西,是当地传统的特色小吃。相传在唐元时期,江西景德镇周边县乐平、贵溪、鹰潭等地的农民纷纷前往做陶工,由于当时工作繁忙,当时有一位乐平农民将自家带来的面粉搅拌后直接放在窑炉表面烘焙,由于其常年咳嗽,平日常有食桃仁止咳习惯,故在烘焙时候加入桃仁碎末。其他瓷工见此法做的干粮便于日常保存和长途运送瓷器时食用,便纷纷仿效,并取名“陶酥”,后谐音为“桃酥”。桃酥是劳动者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创造的小吃,可以说是劳动群众发明的美食,凝结着劳动群众朴素的生活智慧。

但是,我们常常能发现历史的韵脚:当时的桃酥恰如现在的快餐。
桃酥是劳动者为应对繁多工作的无奈之举,而今,我们为了节约时间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快餐;桃酥是一种高糖高脂食品,长期食用会诱发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而现代快餐在这一点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奔波在大街小巷,穿梭于钢铁森林,我们常感慨现今物质的极大丰富,却总是忘了问问自己:有多久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了?
“好好吃饭”?
小时候,调皮的孩子在餐桌上打闹、敲碗,肯定免不了大人们一顿“要好好吃饭”的责骂。
在外求学或务工的某个晚上,有时会拨通去往远方的电话,电话那头总是叮咛嘱咐自己“注意身体,好好吃饭”。
而现在,高油高盐、工业化生产的快餐,用粗糙的辣子挑拨我们日复一日麻木的神经;难以脱身的应酬,用穿肠的苦酒浇过工资卡上零星的数字;一个人对着电脑屏幕吃的外卖,总没有当年分别时和好友边吹牛边吃的那顿那么香。
没有时间做成饭,没有精力做好饭,似乎每个“没好好吃饭”的人都有苦衷。回想当时那些忍受着粉尘纷飞而常年咳嗽不已的陶工们,那些咀嚼着甜腻的桃酥饼充饥的陶工们,或许很难有机会返乡,好好品尝一顿营养丰富的家常饭菜……
我们是南昌桃酥工益小组,我们将以合法公开的方式,努力解决劳动者的生活保障问题,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提高体力到提高追求、修养。
赣工益,从赣饭开始。我们想每周六请一线的劳动者们好好地吃一顿饭——同时,也让饭获得它的真正意义:可以饱饥腹,可以暖人心,可以慰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