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典故
《论语》中的典故
【君子固穷(固穷)】
【陈蔡之厄(在陈之厄)】
典故出处:
《论语·卫灵公篇》:“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从的人都饿病了,躺着不能起来。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窘没有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君子固穷”因用指于困窘之境君子能固守其道,后以“固穷”赞扬文士安守穷困的节操。“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孟子·尽心下》),后“陈蔡之厄(在陈之厄)”用指断粮遭饥,困苦不堪的境遇。
诗文引用:
西晋·张协《杂诗十首 其十》:“君子守固穷,在约不爽贞。”
唐·李咸用《西门行》:“君子当固穷,无为仲由滥。”
宋·张九成《论语绝句 其六十三》:“只是人生少琢磨,厄于陈蔡尚弦歌。”
北宋·黄庭坚《竹轩咏雪呈外舅谢师厚并调李彦深》:“稍能窥藩篱,亦有固穷节。”
【杀身成仁】
典故出处:
《论语·卫灵公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为了求生损害仁,却能牺牲生命去成全仁。”
成:成全;仁:相亲、仁爱。“仁”是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杀身成仁”,意谓为了成全仁德,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后指为维护正义事业而不惜牺牲性命。
诗文引用:
宋·许景衡《白沙驿吊辛氏》:“杀身以成仁,圣言良不诬。”
宋·沈与求《蚕》:“杀身以成仁,此计殊不恶。”
宋·喻良能《题愍孝庙次王龟龄韵》:“杀身成仁古所罕,殆类饿踣齐与夷。”

【史鱼直】【心似矢】【蘧伯志】
典故出处:
《论语·卫灵公篇》:“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孔子说:“史鱼正直啊!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黑暗,他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是君子啊!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就把自己的才能收藏起来(不做官)。”
史鱼:春秋时卫大夫,正直不阿,敢于谏诤。后“史鱼直”用为颂扬直臣之典。“心似矢”用以比喻为人正直的品格。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蘧(qú)伯玉既善于应变又能保持自己的志节,后“蘧伯志”遂用为咏矢志不移之典。
诗文引用:
西晋·傅咸《<论语>诗》:“直哉史鱼,可谓大臣。”
唐·李端《长安感事呈卢纶》:“秉心犹似矢,搔首忽如蓬。”
唐·陶翰《早过临淮》:“范子名屡移,蘧公志常保。”
唐·高适《苦雨寄房四昆季》:“知人想林宗,直道惭史鱼。”
北宋·王禹偁《五哀诗故尚书兵部侍郎琅琊王公(祜)》:“史鱼直有遗,枨也刚不吐。”
【书绅】
典故出处:
《论语·卫灵公篇》:“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张问怎样才能处处行得通。孔子说:“言语忠实诚信,行为笃厚恭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能行得通。言语不忠实诚信,行为不笃厚恭敬,即使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立时,就好像看见‘忠实、诚信、笃厚、恭敬’的字样直立在面前;在车上时,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靠在车前横木上,这样才能处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衣服大带上。
行:指通达能行的道理。笃:忠厚。蛮貊(mò):南蛮北狄,指当时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州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党为州,二千五百家。州里指近处。参:排列,显现。绅:贵族系在腰间的大带。后因以“书绅”喻指记下格言或别人重要的赠言。
诗文引用:
南朝宋·鲍照《讲易诗》:“贲园无金尚,履道易书绅。”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三十首 其八 嵇中散康言志》:“写怀良未远,感赠以书绅。”
唐·李频《长安书情投知己》:“书绅相戒语,藏箧赠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