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娅内娜•努涅兹 (Marianela Núñez)

1982年6月4日出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并不是来自一个有舞蹈背景的家庭,她3岁开始学习舞蹈,在六岁时就想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尽管她从未看过完整的芭蕾舞剧。她在8岁时被科隆剧院芭蕾舞学校(Teatro Colón École de ballet)录取,在那里学习。同时,她还需要兼顾自己的学业。因此她不得不在每天早上6点起床,赶着去舞校学习跳舞,一直到午饭时间才坐在车里吃完午餐,赶到学校学习文化课。下午5点放学后,她又要回到舞校练习芭蕾到晚上10点,然后回家,写作业,一直忙到午夜时间。这样的日子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无疑是辛苦的,但是小小年纪的Marianela却很享受这样的生活,她说:“...我享受其中的每一分钟。小时候的我是个比较成熟的小女孩,我知道我想要干什么。”就是在这样坚持不懈的训练之下,直到14岁时被邀请加入科隆大剧院芭蕾舞(Teatro Colón Ballet)成为了一名职业舞者,并很快脱颖而出,挑起很多演出的大梁。1996年,她她被选为古巴哈巴玛芭蕾舞团(Ballet Clasico de la Habama)的独舞演员,在阿根廷进行巡回演出。1997年,阿根廷著名芭蕾舞演员,时任米兰斯卡拉大剧院芭蕾舞团客座首席的马西米利亚诺•格拉(Maximiliano Guerra)选择她作为他的舞伴,与他一起在乌拉圭、西班牙、意大利和日本的世界芭蕾舞节上跳舞。随后,她被邀请到科隆剧院芭蕾舞团作为客座芭蕾舞演员在欧洲和美国巡演。
1997年,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在美国巡演时,15岁的玛丽娅内娜参加了皇家芭蕾舞团的面试和为期一周的考察期。在考察期的最后一天,芭蕾舞团的教师把她留了下来,要求她跳一段《堂•吉诃德》的变奏,而且没有音乐伴奏。“整个管理层的人都在那里,包括站在角落里穿了一套卡拉波斯的戏服,准备要在《睡美人》里跳舞的安东尼•道尔(Anthony Dowell),”尽管困难重重,她还是完成了自己的舞段,并在不久后收到了芭蕾舞团的答复:玛丽娅内娜表演并且顺利通过了考核,可以加入芭蕾舞团,但由于英国法律规定,16岁以上才可以参加工作,1997年9月,她先进入皇家芭蕾舞学校研修一年,独自一人来到伦敦,开始了她在伦敦的芭蕾舞学习和事业。在英国的第一年非常艰难,“语言不通,没有家人,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同时要让已经成为职业舞者的她再次回到校园生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舞校的一年里,她学会了英语,结识了一些朋友,这为她后来在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基础。并于年底被选为妮内特•德瓦卢娃(Ninette de Valois)爵士百岁生日音乐晚会的女主角,出演了肯尼斯•麦克米伦(Keeneth Macmillan)编导的《雷蒙达》(Raymonda)第三幕中和《舞姬》的“三个幽灵舞姬”之一的独舞。
她于1998/1999年演出季加入皇家芭蕾舞团成为群舞,2000年7月在“白夜狂欢节”,她顶替了受伤的芭蕾女首席莉安娜•本杰明(Leanne Benjamin)和芭蕾首席卡洛斯•阿科斯塔(Carlos Acosta)表演了阿什顿的编导的《黛安娜和阿克特翁双人舞》(又称爱神大双人舞)(Diana and Actaeon Pas de deux)。尽管排练时间非常短暂,但是演出取得了成功。2001年,她被时任芭蕾舞团团长的安东尼•道尔先生提拔为芭蕾舞团的被提升为第一独舞演员,2001年她又再次顶替了受伤的莉安娜•本杰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主角——芭蕾舞剧《堂•吉诃德》的女主角基特莉。演出的成功也证明了她完全有能力出任古典芭蕾舞剧中的主角。就在担任第一独舞1年后,2002年她被新任团长罗斯•斯特雷东(Ross Stretton)提拔为首席舞者,而此时的她刚刚过完自己20岁的生日,她成为了芭蕾舞团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席。。
在成为芭蕾舞团的首席舞者之后,玛丽娅内娜得到了更多的角色。如:肯尼斯•麦克米伦的《协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梅耶林》中的米齐•卡丝帕和路易丝公主,《曼侬》莱斯考特的情妇,弗雷德里克•阿什顿的《灰姑娘》 ,《单调I》(Monotones I),《幽会》(Les Rendezvous),《但丁奏鸣曲》(Dante Sonata),《圆舞曲》(La Valse),《水仙女》(Ondine),《达佛涅斯和克洛伊》(Daphnis and Chloë),《梦》(Dream)和《谜语变奏曲》(Enigma Variations)中的伊莎贝尔•菲顿,鲁道夫•努里耶夫(Rudolf Nureyev)编导的《雷蒙达》(Raymonda)第三幕中的三人舞,尼金斯卡(Nijinska)编导的《 母鹿》(Les Biches),尼金斯基(Nijinsky)编导的《阿尔米德的凉亭》中的仙女,妮内特•德瓦卢娃编导的《葛蓓莉娅》Coppelia)中的斯万妮尔达,彼得•赖特(Peter Wright)编导的《吉赛尔》(Gisele)中的米尔莎和《将死》(Checkmate)中的黑桃皇后,《精彩的切分音》(Elite Syncopations);《春之声》(Voices of Spring),安东尼•道威尔编导的《天鹅湖》中的奥吉塔/奥吉莉娅,彼得•赖特(Sir Peter Wright)爵士的《胡桃夹子》中的糖梅仙子,阿什利•佩奇(Ashley Page)的《这房子会被烧毁》(This House Will Burn),巴兰钦的《阿贡》中“三人舞”第一部,努里耶夫的《唐•吉诃德》中的基特丽,约翰•克兰科(John Cranko)的《奥涅金》中的奥尔加,以及史蒂芬•贝恩斯(Stephen Baynes)的伊纳基•乌列扎加(Inaki Urlezaga)的主角,安东尼•图德(Antony Tudor)的《落叶之诗》(The Leaves Are Fading),纳乔•杜阿托(Nacho Duato)编导的《为你而死》(Por Vos Muero),威廉•福赛斯(William Forsythe)的《多少悬在半空中》(In the middle, somewhat elevated,),吉里•基里安(JiříKylián)的《小交响曲》(Sinfonietta),大卫•宾特利(David Bintley)的《四季》(Les Saisons)中的“冬”,巴兰钦的《阿波罗》(Apollo)中的波利海妮娅,,《柴可夫斯基双人舞》和《四种气质》中的“胆汁气质”,莫妮卡•梅森(Monica Mason)和克里斯托弗•牛惠顿(Christopher Newton) 编导《睡美人》中丁香仙子和奥罗拉,约翰•科博格编导的《那不勒斯》中的娱乐性插舞和巴兰钦《珠宝》中“钻石”中的女性角色。
在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这个兼具古典和现代剧目的芭蕾舞团里,她凭借出色的技术,强大的表现力和细腻的人物处理脱颖而出,在很多现代和古典作品里都有精彩的表现。
2004/2005年演出季,对玛丽娅内娜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她第一次与舞伴卡洛斯•阿科斯塔在弗雷德里克•阿什顿(Frederick Ashton)编导的《关不住的女儿》(La Fille Mal Gardee)里饰演女主角丽莎一角。在演出结束后,评论家对她不吝赞美。《每日电讯报》的舞评说她“让观众的眼里充满幸福的泪水”,《泰晤士报》更是用“一场属于玛丽娅内娜•努涅兹的表演”来夸赞23岁的她的丽莎首演。在这一演出季的演出里,她的一场演出被制作成DVD,面向全世界的芭蕾舞爱好者发行。
2005/2006年演出季,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推出了芭蕾舞剧——在2005年12月复排弗雷德里克•阿什顿先生的经典之作《希尔维亚》(Sylvia)。玛丽娅内娜和其他几位首席共同参与了复排的创作,并成为主角希尔维亚这一形象的首演者之一,她的表演也赢得了非常挑剔的评论家的高度赞扬。
2006年5月,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推出了复古版的《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玛丽娅内娜在这一轮演出中,需要在不同场次分别扮演紫丁香仙女和女主角奥罗拉公主。她的紫丁香仙女温暖,柔美而富有人情味,经皇家芭蕾舞团DVD录制发行之后,受到广大芭蕾舞爱好者的喜爱。而她的奥罗拉公主也同样得到了舞评人士们的一致好评。《金融时报》的一位舞评人对她的丁香仙子的温暖感到敬畏。甚至表示“(她的奥罗拉)就像小天使一样。对我来说这是自1946年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成立以来最优秀的奥罗拉。”而在同一年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录制发行的《吉赛尔》(Giselle)里面,她又以冷酷无情的鬼王形象让很多同时代的鬼王米尔莎扮演者黯然失色。同一年发行的两张碟片里,她塑造的角色差异之大和她表现之优异,令人惊叹。
2007/2008年演出季,玛丽娅内娜在芭蕾舞团得到了演绎《天鹅湖》(Swan Lake)的机会。这个版本是芭蕾舞团前团长道尔编导的,具有皇家芭蕾舞团风格的版本。而在她的首演之后,舆论界再次为她的精彩演出兴奋。有舞评家指出她的白天鹅“每一个动作都在歌唱,每一步都充满情感,结果令人惊叹。”此外她还在纳塔利娅•玛卡洛娃(Natalia Makarova)编导的《舞姬》(La Bayadere)中里于不同场次间演绎公主甘扎蒂和女主角妮基娅。对于她而言,能够演绎舞姬妮基娅是非常可贵的机会。她曾经在访谈里说,“人们都会觉得玛丽娅内娜是天生的甘扎蒂演绎者,但妮基娅也许不适合她。因此我非常感谢玛卡洛娃给了我饰演妮基娅的机会,这让我能够展示自己另外的一面。”
2007年底,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首演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的经典作品《珠宝》(Jewels)。玛丽娅内娜携手芭蕾舞团另一位首席蒂亚戈•苏亚雷斯(Thiago Soares)在《钻石》(Diamonds)部分担任领衔主演。这并不是她第一次演绎巴兰钦的作品,因此这次的演出同样是毫无意外的顺利。不仅英国的舞评界,连美国的舞评界都对她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07年7月,玛丽娅内娜在约克大歌剧院演出了《天鹅之死》,玛丽娅内娜得到了一个更加难得的机会——学习福金当年为巴甫洛娃创作的即兴芭蕾小品《天鹅之死》(The Dying Swan)。她的老师玛格丽特•波特(Margeurite Porter)是《天鹅之死》这支舞蹈的官方第三代传人(前两代依次是巴甫洛娃和妮内特•德瓦卢娃爵士。也就是说,她成为这支传世小品舞蹈的第四代传人。这当然得益于她在《天鹅湖》里白玉一般纯洁无瑕的白天鹅演绎。能获得学习这个作品的机会,是对她在《天鹅湖》里的优秀表演的一种肯定。
2008年,对于玛丽娅内娜又是极其重要的一年。一直以来英国舞蹈界认为她是“阿什顿风格芭蕾的绝佳演绎者”,但是却鲜少有人把她和芭蕾舞团另一位芭蕾大师肯尼斯•麦克米伦的作品联系起来。而在2008年5月,她得到了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的女主角朱丽叶这一角色。这个角色也是她心仪已久的角色。然而由于演出日程的安排,她和蒂亚戈•苏亚雷斯合作的首演只有一周左右的排练时间。尽管如此,这对现实生活中的情侣在舞台上第一次演绎的生死爱恋还是深深地打动了观众,舞评再次给予毫不吝啬的褒奖。
2008/2009年演出季的开幕演出是由玛丽娅内娜和蒂亚戈•苏亚雷斯合作出演的舞剧《天鹅湖》。在这一轮的演出中,这对台上台下的黄金搭档的《天鹅湖》被摄影机记录下来,录制成DVD发行。从此芭蕾舞坛又多了一位楚楚动人的白天鹅,又多了一位魅力四射的黑天鹅。这版碟片自面世以来就受到了广泛好评,尤其是男女主角之间在天鹅湖畔起舞的动人情景更是打动了无数观众。2008年12月,她在米兰斯卡拉芭蕾舞团上演的《舞姬》饰演甘扎蒂,罗伯特•博尔(Roberto Bolle)饰演索罗尔,斯韦特拉娜•扎哈罗娃(Svetlana Zakharova)饰演妮妮基娅。
2009年初,玛丽娅内娜第一次在《吉赛尔》(Giselle)中饰演素有“芭蕾舞史上的明珠”之称的同名角色。在很多观众看来,这个角色似乎有些珊珊来迟。而在万众的期待之下,她的吉赛尔也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芒——第一幕的她纯真可爱,充满少女情怀,而在二幕她又化身为哀婉清丽的一缕幽灵,伴着音乐向观众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和宽恕的故事。舞评界除了盛赞她的表演,对她令人信赖的技术也给予了赞誉。
2010年以来,玛丽娅内娜在芭蕾舞团又演绎了更多不同的作品,并且逐步覆盖更多经典作品的经典主角。1月,在皇家芭蕾舞团上演的《睡美人》中的奥罗拉之后,备受尊敬的资深评论家克莱门特•克里斯普(Clement Crisp)在其他赞誉中称玛丽娅内娜为“非常聪明的表演者”。
2011年她在芭蕾舞团新生代驻团编导克里斯多弗•惠尔登(Christopher Wheeldon)的新作《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里饰演女主角爱丽丝,在芭蕾舞团最新引进的巴兰钦作品《皇后舞会》《Ballo dela Regina》里领衔主演,在麦克米伦经典舞剧《曼农》里饰演了她一直很想得到的角色曼农;2012年芭蕾舞团复排麦克米伦作品《宝塔王子》(The Prince of Pagoda),她担任女主角公主的世界首演者,她在克兰科(John Cranko)的经典之作《奥涅金》(Onegin)中饰演女主角塔蒂亚娜;2013年在芭蕾舞团首席舞者卡洛斯•阿科斯塔为芭蕾舞团编导的芭蕾舞剧《堂•吉诃德》里她是女主角基特莉的世界首演者。
她的其他世界首演角色包括:2012年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和英国国家美术馆合作的作品《黛安娜和阿克特》(Diana and Actaeon),在威尔•塔基特(Will Tuckett)和利亚姆•斯加利(Liam Scarlett)编导《变形记:提香2012》(Metamorphosis: Titian 2012)里的女主角。在大卫•道森(David Dawson)编导的作品《人间四季》(The Human Seasons)里的主要舞者之一,利亚姆•斯加利编导的作品《水仙草地》(Asphodel Medows)里的女主角,韦恩•麦格雷戈(Wayne McGregor)作品《色度》(Infra),《阈》(Limen),《金色时光》(Carbon Life)里的主要舞者之一,克里斯多弗•惠尔登的《永远》(Aeternum)的女主角,《DGV:主舞台上的一位伟大的女主角》(DGV: Danse a grande vitesse on The main stage)中饰演角色,等等。
2014/2015年演出季已经开始。在刚刚过去的9月26日开幕演出中,玛丽娅内娜和芭蕾舞团另一位首席舞者费德里科•博内利(Federico Bonelli)共同演绎了麦克米伦编导的芭蕾舞剧《曼侬》,并在半个多月后,即10月16日通过全球影院直播的形式向全世界的芭蕾爱好者展现自己的魅力。10月21日她在米兰斯卡拉剧院客座演出了又一部麦克米伦的经典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演出前几天,原定的舞伴马西莫•穆鲁(Massimo Murru)因身体原因不得不取消演出,玛丽娅内娜仓促之间也只能和斯卡拉独舞演员加布里埃尔•科拉多(Gabriele Corrado)合作。尽管排练时间极为短暂,但演出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本演出季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玛丽娅内娜还将在芭蕾舞团表演《堂•吉诃德》,《奥涅金》以及《关不住的女儿》等剧目。2015年7月初,她将到美国芭蕾舞剧院客座演出《灰姑娘》。

玛丽娅内娜在2002年加入皇家芭蕾舞团后,在2002年9月被升为首席。恰好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巴西人蒂亚戈•苏亚雷斯以首席独舞的身份加入了皇家芭蕾舞团。随后在芭蕾舞团的安排下来了,玛丽娅内娜的蒂亚戈成为了相对固定的舞伴。于是俩人开始了他们的合作。2006年12月,俩人在迈阿密演出了《睡美人》,由于和当地指挥的配合不是很好,玛丽娅内娜略微有点失落。就在演出结束在全体观众面前谢幕后,蒂亚戈在舞台上向她求婚,这对情侣订婚了(当时玛丽娅内娜的父母也在现场)。2011年俩人举办婚礼,由于两人来自两个国家两个城市,又工作在第三座城市,所以他们的婚礼举办了3场,他们计划在三个不同的地方举行为期三天的婚礼,只要他们的日程安排允许,他们就可以确定日期:一个在伦敦给朋友,一个在里约热内卢给蒂亚戈的家人,一个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给玛丽娅内娜的家人。但不幸的是这对夫妻最终没能白头偕老,最终于2015年而各奔东西,令人遗憾。但值得庆兴的是,没过多久玛丽娅内娜又找到了自已的真爱,她与科隆剧院芭蕾舞团的亚历杭德罗·帕伦特(Alejandro Parente),一个有着自己重要事业的舞者,他们在舞台上是舞伴,而在生活是情侣,亚历杭德罗于1972年4月24日出生。他不仅在科隆剧院的舞台上有丰富的演出经验,曾在《堂·吉诃德》、《奥涅金》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经典芭蕾舞剧中担任主角,而且还在国外有事业。他曾在智利的圣地亚哥、乌克兰、西班牙、德国、荷兰和以色列等国演出。

A.参加的各种集粹晚会演出:
2003年,参加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和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明星芭蕾庆典
2007年参加美国青年舞蹈大奖赛(Youth America Grand Prix(YAGP))芭蕾舞颁奖集粹晚会
2009年,参加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世界芭蕾舞明星集粹晚会
2010年,参加在伦敦举办的纪念努里耶夫的世界芭蕾舞明星集粹晚会
2012年,参加第二届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芭蕾舞明星集粹晚会;
2013年3月,参加在伦敦举办的纪念俄罗斯芭蕾舞团偶像尼金斯基芭蕾舞明星集粹晚会
2013年7月,参加在伦敦举办的卡洛斯•阿科斯塔 芭蕾舞集粹晚会;
2014年8月,参加在意大利举办的IBStage国际芭蕾舞明星集粹晚会]
B.客座演出和随团巡演:
2008年,在米兰斯卡拉大剧院客座演出《舞姬》,饰演公主甘扎蒂
2011年,随团到台湾巡演
2013年,随团到日本巡演
2014年,随团到莫斯科,台湾和上海巡演。
C.所获奖项:
2006年,获得剧评人最佳女舞者奖(Critics Circle Dance awards)(获奖)
2007年,获得劳伦斯•奥利维尔奖(Laurence Olivier Award)(提名)
2010年,获得阿根廷康奈克斯最佳舞者奖(Argentinean Konex prize)(获奖)
2012年,获得剧评人最佳女舞者奖(提名)
2013年,获得剧评人最佳女舞者奖(获奖)
2013年,获得劳伦斯•奥利维尔奖 (获奖)
2015年:提名贝诺瓦舞蹈奖(Prix Benois de la Danse nominee)(提名)
2015年:提名剧评人为最佳女舞者奖(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