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果设立一个50万平方公里的“禁飞区”,将极大地影响战局?

2022-05-09 23:54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自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来,“禁飞区”就是一个全球耳熟能详的词汇。禁飞区之内,并非任何飞行器都禁止飞行,而是只允许主动设立禁飞区一方的战斗机和其他飞行器飞行,而绝对禁止被设立禁飞区的针对对象的任何战机和其他飞行器升空。而最近30多年来全球曾经公开设置的几个战区禁飞区,都不是简单宣布一下就成为了禁飞区,而是通过实战真刀真枪打出来的,也就是通过空战和对地攻击等综合措施,把其中一方的所有升空的飞机都彻底打掉,或者直接把大部分对手的飞机都炸毁在地面,甚至导致对手把数百架飞机被迫埋进沙子里的极端情况;这才导致最终在绝对的空中优势下设立所谓的公开禁飞区。这与非战争区域为了保证地面重点目标的安全而提前宣布的临时性或者永久性的禁飞区域有很大的区别。


而一旦设置了这种通过战争途径产生的禁飞区,基本就确立了主动设置一方的绝对军力控制权,这种控制是从地面一直延伸到空中的。而被强行设置了禁飞区的一方,则会立即陷入全面的被动状态。不但地面的军力很难再施展,在空中的斗争中则彻底失去了任何还手之力。虽然欧洲东部的新战争已经持续了2个月以上,但是作战的双方却一直没有公开宣布设立任何禁飞区。这很大程度上,在于双方都无法彻底获得战区的全部制空权。虽然战略攻击方有中高空的优势,但是在低空仍然有很大的防空漏洞。而战略防御方由于战机数量太少,只能掌握局部的、低空的一些作战手段。而随着战事有向长期化发展的趋势,双方的作战实力和作战手段其实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样一来,谁先通过实力手段先设立新的禁飞区,


将极大地影响未来战局的整体走向,甚至会对战争的最终胜负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外界大力的武器输入,其实现在双方地面部队已经打得有来有往,基本到了谁也吃不掉谁的动态平衡状态。而且随着大量的自行大炮的到来,战略防御一方的地面实力还在不断地增强之中。而空中防御的严重缺失,则会让至少300门西方大炮的到来,还要打上一定的战力折扣。而如果在战区的空中对抗中可以提前设置禁飞区,和地面火炮实力的全面增强相互配合,那么对战略攻击方的作战压力将是全方位的。问题是单凭战略防御方侥幸生存下来的少量战斗机,再加上外界临时“赠送”的28架米格29,这点空中力量根本无法维持一个像样的禁飞区,因此要真正实现对战略防御方有利的禁飞区的设置,


那么必然需要同步引进外界可观的空战力量的介入。问题是直接介入?岂不是违反了某约不直接下场的原则?实际上这个事情可以灵活的处置。某约不直接介入,其实是超级大国和几个西欧军事中等强国不想直接和战略攻击方正面冲突,但是直接与战区相邻的一些国家,却非常积极的想“介入”,这样就有了灵活操作的空间。其实关于禁飞区的选择,也可以有几个大小不同的方案。比如最小的方案,是只在战区的最西侧一小块设置,让这里成为战略防御方进行战争物资外来输入的集散地和进行军事训练的大后方。第二个方案,则是把某条河流作为天然分界线,只在河西的30万平方公里内设置而不在河东设置禁飞区。这样的防护范围会进一步扩大。第三个方案,则是在不存在战略攻击方地面部队的、现有大约50万平方公里内设置禁飞区。


也就是维护禁飞区的战机,不主动攻击战略进攻方的地面部队;但是也不允许战略进攻方的战机和其他武器系统飞入禁飞区进行远程攻击。而现在某些国家,是很想积极的下场,这样三个大小不同的禁飞区就可以灵活选择。甚至可以出现部分外来国家的战机负责较大的外围禁飞区,而超级大国只负责最靠西的小禁飞区的情况,这样就可以不违反避免与战略攻击方直接兵戎相见的原则。有人说那些很想下场的邻国的空中力量,有能力维持禁飞区吗?实际上某国空军在“奉献”了28架米格29之后,手里还有48架F16,另外还有30架F35正在加紧订购中。单凭48架F16要维持一个大号禁飞区是有点不够;如果再能纠集另外四五十架西方战机,用100架三代半来维持一个50万平方公里的禁飞区还是基本可行的。


如果设立一个50万平方公里的“禁飞区”,将极大地影响战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