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关于食用盐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夏代、周代,人们已经把咸
中国古代关于食用盐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夏代、周代,人们已经把咸味作为“五味”之一,并用于医治疾病。在古代,自然而生的盐被称为“卤”,而经过人力加工过的盐,才称之为“盐”,按产地主要分为海盐、井盐、池盐、土盐以及岩盐,海盐的加工当是食用盐制作的最早发现,籍中记载炎帝时的诸侯宿沙氏首创用海水煮制海盐,可视为中国海盐业的开端。 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史记》中就有记载称“炎黄血战,实为食盐而起”。舜时期,解池是最早的“自然成盐”的大盐池,遇到南风吹来,沿岸的盐水迅速蒸发,凝结成盐颗粒,朝取暮生,暮取朝复,取之不竭,于是舜创作了南风之歌“南风之薰兮,可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阜吾民之财兮”。 盐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中医还深入地研究了它的性味归经和药用价值。除了餐桌上,还在病床前帮助患者,而且很多都能很快获得疗效。 1.止脘腹胀痛:食盐治疗胃脘胀痛,是取其有催吐的功效,在古代,常用盐汤催吐治疗内有痰涎积聚的疾病,而且是用于初发急迫的情况,如《肘后备急方》中就有“盐半斤,熬水干,着口中,饮热汤二升,得吐愈”治疗痰涎壅盛导致的中风腹痛。 2.清热、凉血:食盐性寒凉,可以治疗热证,味咸,咸走血,古代用食盐治疗风热牙痛、齿龈出血,咽喉肿痛的小验方很多,如《千金方》中治齿龈宣露“每旦噙盐,热水含百遍,五日后齿即牢”,当感觉咽喉干燥微痛,或牙龈出血肿痛时,一种简便的方法就是用盐汤晨起漱口,简单方便,又可缓解病痛。 3.润肠通便、利小便:咸能软坚、润下,用盐汤内服或者盐汁灌肛内,都可以起到不错的疗效,如中医经典《金匮要略》中就有用戎盐治疗小便不利的记载。 4.提神醒酒:食盐具有提神之效,当醉酒、呕吐不止、头昏脑胀之时,可立即饮用少量淡盐水,即可缓解症状,这在《肘后备急方》中就有记载“治饮酒不醉,凡饮酒,先食盐一匕,则后饮必倍。” 5.治疗眼疾:食盐外洗眼目,可明目、去翳。《直指方》中记载“目中浮翳遮睛,白盐生研少许,频点屡效,小儿亦宜”,生活中如果患上沙眼,可用淡盐水外洗,若眼部红肿,可以用药棉渍盐汤外敷。 6.脱肛、肛痛:南北朝名医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食盐治“下部蚀疮”,《经验方》中以白矾、青盐为末治疗痔疮漏疮。不仅下部,其他部位的疮疡亦可以盐汤外洗软坚散结,古代常用食盐熨肛部或盐汤外洗来治疗痔疮、脱肛等疾病,现在若见脱肛,可以用食盐与石榴皮同煮,凉而不烫时洗肛门,简单方便又有效。 7.蚊虫叮咬:蜂、蚊叮咬等虫疾,古代以“嚼盐涂之”,可见食盐可解蜂、蚊之毒。 8.炮制中药:中医认为,咸入肾,以盐炮制中药,能增强药物的功效,取其“引药气入本脏”之意,如盐黄柏、盐知母,引药入肾以滋阴,盐补骨脂、盐巴戟天、盐杜仲等引药入肾强筋骨,其他如盐泽泻、盐车前子、盐砂仁等等,用盐炮制,可作为引经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