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验贴丨北大软微20计算机考研394分:浪费时间我会有空虚感和罪恶感

2020-05-23 16:55 作者:苏世考研  | 我要投稿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严禁转载和抄袭,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 写在前面的话 /

学霸经验贴,借着前人经验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今年复试大部分已经结束。小苏邀请一批“高分学霸”分享经验,希望同学们借鉴成功上岸学长学姐经历以勉励自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有越来越多人能够和我们一起,发挥自己的余热。欢迎每一位独特的你来分享经历或经验。

有一分热,发一份光。

考研路上遇到的问题和对考研的疑问,或者你有希望我们创作的文章/内容/视频,可以随时联系小苏(微信:① lqll_1998 ② xiaozhushou_123),文末有各专业QQ考研交流群的群号,各专业微信考研交流群由于有的群超过200人并且发二维码容易过期和招来“小广告”,直接加小苏微信会拉你进群。


我在备考期间,在王道论坛、知乎、Q群里得到了不少学长学姐经验帖的帮忙,今年有幸上岸,也想写点经验给学弟学妹们当个借鉴,顺便也记录下自己难忘的一年。

初试成绩:政治69,英语75,数学123,专业课127,总分394。

先说下自我介绍吧,我本科是由国防科大转学到湘潭大学,专业是信系管理与信息系统,成绩无论是在哪个学校都只能算是中等水平,本科基本上都是玩过去的,大部分课程都是勉强及格,因为感觉自己实在是太菜了,找不到什么工作,只有考研逃避下找工作,而且有一种转学后的不甘,所以在19年3月早早地开始了准备考研。

时间安排

我从三月下旬开始进入状态,每天的学习时间基本上就是9:00起床,学习到11:30去吃饭,然后玩手机加午睡到14:00,再学习到18:00,吃晚饭后从18:30学习到24:00上床玩会儿手机后睡觉。

因为上半年有课,而且课程性质偏记忆,期末的时候找到重点背一下就可以过了,所以我都是在上课的时候学的。这样子如果理想情况每天可以学12小时,实际上可能会突然就想玩游戏然后玩了一下午游戏,也有吃饭的时候看徐涛视频或者背单词等情况有变化。我下了个手机软件来记录我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间并统计出来,当我有过一次这种压榨自己时间的体验后,看着超过10小时的学习时间和自己学到东西的感受,我会有一种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如果我有一天浪费了比较多的时间在发呆和玩手机上,我就会有一种空虚感和罪恶感,在最后几个月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这些在推动着我保持学习状态。

数学

先具体说下我的数学基础,我在国防科大学的高数和线代,高数期末分数是86(上)和66(下),线代期末分数是88,在湘潭大学没怎么听课而且忘了好多内容的情况下又考了一遍高数下和线代,分数是90和92,线代的期末分数是96。应该也没多少人和我一样有过同时在两个层次的学校考试的经历了吧…大家可以参考着对比下,个人明显感觉985的期末考试比双非的难很多。

我数学学的是一个知乎上浙大上岸学长的经验,他的经验就是题海战术,所以我一开始就做好了题海的心理准备,目标是140+,但是从结果和单位时间的效果来看其实不算好…所以仅供参考。

一共用过:张宇36讲、李林辅导讲义(线代和概率论)、汤家凤1800基础题部分、张宇1000高数部分、李永乐660、李林108,模拟题除了15年真题外,做了张8张4、汤8、李永乐6套卷、李6李4和19、20年的合工大共创超越。基本上是按照如上的顺序来做的。因为一开始鸡血打的太多,所以嫌视频节奏太慢了就没看视频。在开始看专业课之前,基本上每天的时间都拿来看数学了。

从今年的经验来看,在熟练掌握基础题的基础上还是要多做考察基本概念的难题,也可以做点偏的难题培养心态…一般稍微有点难的题在第一遍做的时候就先跳过,于是今年在考场上我把数学全部大题都跳过去了,等回头看整页空白的答题卡脑子就瞬间一片空白,差点就心态崩溃了。题集的排名我个人觉得是660>108>1000高数部分>1800基础题部分,模拟题的排名我个人觉得是李永乐6套卷>超越共创>李6李4>张4>张8>汤8。建议大家和我一样,对记不牢的一些公式定理(尤其是很多相似的公式)和常错的一些难题的过程的话,记在一本本子上,不过尽量少记自己会的东西节约空间和加快查找速度。

我考研时的部分数学笔记

这一页在我做题中是使用率最高的一页,上考场前看的也是这个

我个人很少做笔记,知识体系在刷题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偶尔会去知乎上看下别人总结的知识体系和解题的方法总结来补充下,可以在刷完题集后刷模拟题前系统的整理下知识体系和不同题型的各种解题思路,这样在面对难题的时候可以知道从何入手。

专业课

虽然我本科上过869三门,但是都只是过线而已,水平极差。还好869本身题目也不算难,就是考的范围有点广(没错就是TCP首部)。

我在专业课上用的书是王道三本+天勤的数据结构+王道的8套模拟题+近几年的408真题+王道上总结的869真题。个人感觉天勤的数据结构确实对水平差的人比较友好,很多细节的地方都会仔细的说明,看完后再去看王道的感觉王道的比较系统,各有优劣吧。我学了很多经验帖说的,把王道三本书过了几轮(第一轮数据结构用的天勤),一轮比一轮快,后面基本上稍微翻一下就回忆起来整本书的概念,所以我也忘了自己过了几轮了。前面两三轮的时候会把习题全部做掉,不会的标记起来,后面因为答案都差不多会背了,就不做了,只是回忆下知识点,梳理整体的知识体系,选择性的做一下常错的、考察知识点很好的题目。做的过程中我也会把比较难的东西记录下来,加快不会的时候的查找速度。

我考研时的部分专业课笔记

我考前就因为看了一眼这一页,做出来了15分的KMP大题。

等到九月份,开始做模拟题和408真题,后面做了一下总结的869真题,隔一段时间回头去看看做错的题目和觉得难的题目。因为操作系统有些东西好像会出的比较细,所以我后来去华文慕课上把陈向群老师的操作系统看完了,对于一些王道上比较模糊和粗浅的概念都有了更加清楚的理解,如果有时间的话还是推荐去看下的。

英语

我的英语基础比较差,四级478,六级考了三次后470+终于过掉,不过为了过六级我用扇贝单词背了很多的词汇,把软件上的专四专八雅思托福GRE的单词书都刷完了,虽然后来都忘光了,不过很多的生词我都比较眼熟,记忆起来比较快了。而且考研不考听力,我死背单词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

到准备考研的时候,我英语就买了张剑的阅读理解模拟80篇和真题解析,从五月一直到十一月我一直都是每天拿出睡前2小时用软件背100个单词,做1-2篇模拟阅读,看答案上的解析。模拟阅读做完后做真题阅读理解,真题一般一次做一整张的阅读理解,然后第二天做完型+仔细看解析,真题的解析过程对于我这种常常思路和题目不一样的人来说很重要,对真题的思路有点感觉后解题会更有自信点。

最后两个月开始背王江涛上的一些大小作文的范文、网上找的万能模板、张剑真题的范文,背完后自己总结优秀的句子和模板,模拟着写几篇作文,把模板、例子、好的句子都用出来。

政治

感觉政治大家都差不多…我从九月开始每天最高倍速看完徐涛的视频后就开始做肖秀荣1000题的选择题,其实也没什么时间去让我回头去看错题了,看了没多久肖8就到了,把肖8选择题做完后继续看错题,肖4到了背大题,然后就上考场了,最后成绩感觉还是比较出乎我的意料。

最后

个人认为考研过程中,动力和自信都很重要。无论是浪费了四年时间的内疚感还是对于知识的渴望都可以当成自己的动力。在我的舍友和同学眼里,考研北大是一种几乎不可能的事,而且我在班里的成绩其实也不怎么样,所以我觉得自信也很重要,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有能力和毅力,就不需要在自我怀疑中浪费时间,学就完事了。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能为了自己的目标用尽全力了。

我考研过程所用的书

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摞书,看到这些书自己都做过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经验贴丨北大软微20计算机考研394分:浪费时间我会有空虚感和罪恶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