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
前言:
脊柱学校源自1970年,第一所腰椎疾病学校在瑞典成立。它是由Danderyl医院的Zarichsson-Forsel开发,后来被称为瑞典后背学校,旨在帮助严重腰椎受伤的工人重返工作岗位。在北美洲盛行,传承并发展至今,迄今54年……
在中国北京脊柱学校在2023年开设了第一家,它传承了传统的脊柱学校集教育和培训的项目,并经过了不断更新迭代,脊柱学校包含了运动(包括锻炼、体力活动和物理治疗)、知识教育、瑜伽、动手操作、中医等多学科交叉,由医生、物理治疗师、瑜伽老师、中医等为客户提供服务课程,提供个性化订制服务,通过自我学习与有效治疗干预达到自我管理脊柱健康的目的。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退行性椎间盘(脊柱学校课程之一)
内容:退行性椎间盘介绍以及分类、退行性椎间盘相关疾病(腰部为例)、预防、治疗
退行性椎间盘:
退行性椎间盘疾病 (DDD) 代表了一大类由椎间盘退变引起或与之相关的背痛。它涉及椎间盘失去高度和水合作用的过程。发生这种情况时,椎间盘无法履行其主要功能,即缓冲和提供椎骨之间的活动性。
功能性脊柱单位 (FSU)。FSU 代表脊柱的最小运动部分,并表现出与整个脊柱相似的生物力学特征。大约 70% 的轴向压力由椎体和椎间盘传递,其余 30% 的载荷通过小关节分布
虽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是通常认为与椎间盘脱水、失去弹性和塌陷的衰老过程有关。尽管它的名字叫退行性椎间盘疾病,但与其说它是一种疾病,不如说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发生的疾病。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可能发生在脊柱的任何水平,但最常见于颈椎和下腰椎区域。
退行性椎间盘的类型:
退行性椎间盘疾病被认为始于纤维环、椎间盘和软骨下骨的变化。退化过程分为三类:早期功能障碍、中期不稳定和最终稳定。
早期功能障碍是退行性变化的开始,最早可在 20 岁时发生。
中度不稳定按纤维环松动分类,这会导致腰痛。
最终稳定是纤维化在后部结构和骨赘形成中发展的地方。疼痛和运动都减少。
脊柱退化的类型。( a–b ) 水平退化。椎间盘(a)的初始退化随后导致小关节骨关节炎(b)。( c–d ) 相邻节段疾病。节段的严重退行性变化会导致上述级别的异常
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相当普遍,据估计,至少 30% 的 30-50 岁人群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椎间盘退变,但并非所有人都会感到疼痛或接受过正式诊断。作为一般老化过程的一部分,疼痛通常是由简单的磨损引起的。也可能是下背部扭伤的结果。
退化的椎间盘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纤维化会失去水分,这使得它越来越难以承受脊柱上的日常压力和拉伤。椎间盘顺应性的丧失导致力从小平面的前部和中部重新定向到后部,从而导致小平面关节炎。也会导致与退化椎间盘相邻的椎体肥大。这些过度生长被称为骨刺或骨赘。
腰椎退行性椎间盘相关疾病:
退行性的改变使椎间盘变得更平坦,弹性更小,更干燥,这种椎体之间的空间会变窄,这种正常的老化在腰椎的话会更容易导致椎间盘突出,从而引起臀部小腿疼痛,小腿足麻木刺痛或无力,也会出现一些比较罕见的大小便异常,表明存在更严重的问题,称为马尾综合征,这种情况是由脊神经根受压引起的。
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
椎间盘的高度逐渐消失会导致我们的脊柱柱体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相互摩擦会造成柱体长骨刺以及会导致我们的椎体发炎导致剧烈疼痛,当然也会使脊柱变得更僵硬
腰椎DDD
腰椎DDD 相关病症:特发性腰痛、腰椎神经根病、脊髓病、腰椎管狭窄症、骨关节炎、关节突关节退化 。
如何预防: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预防腰椎间盘过早退化
例如:
增强核心肌肉,核心肌肉有利于稳定脊柱,维持良好的姿势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戒烟酒,这会影响钙的吸收,钙是骨骼健康的必需品
减重:过重的体重会给予椎间盘额外的压力
职业:建筑工人反复的提重物会给椎间盘过大的压力,搬运重物时可以选择借助工具,或者合理利用身体核心发力物体更靠近身体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我们难以干预的风险因素:例如家族疾病史,相关的脊柱遗传病,例如强直性脊柱炎,会导致骨赘的形成,加速椎间盘的退化。更年期提早会导致骨质疏松症,严重的骨质流失会发展成为退行性椎间盘疾病。
如何治疗:
如果您确诊腰椎退行性椎间盘,无需害怕,这是个比较常见的疾病,在统计学数据里面显示男性L4L5腰椎间退化患病率70% 女性75.8%。
椎间盘退变导致慢性腰痛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是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休息、适当的运动刺激、定期体育锻炼、肌肉强化、镇痛药物、物理治疗、康复计划和生活方式调整,如减肥。
物理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减轻疼痛。使用各种物理方式,包括热敷和冷敷、牵引、脊柱操作、锻炼计划和电刺激,例如“TENS”和“脉冲射频 (PRF)”治疗和生活方式修改(例如,减轻体重、戒烟)。在锻炼方法中,麦肯基(McKenzie)的无负荷运动促进锻炼(摆位疗法)、核心强化和核心稳定锻炼都能有效减轻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疼痛。
麦肯基(McKenzie)疗法相关文章:对90%腰痛有效的麦肯基疗法
脊柱手法:
脊柱手法传统上用于缓解腰痛,但效果通常只是暂时的。HVLA(高速低振幅)是一种包括许多不同技术的操作,可能涉及使用拉伸、辅助运动和其他方法对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进行初步准备。载荷,包括力和力矩,都被施加到关节上,并且它被移动到其自主运动的末端范围。然后施加脉冲,有效负荷是治疗师施加的力的总和,包括身体各部分运动产生的惯性力,以及客户肌肉反应产生的内部张力。
腰椎椎体关节松动
核心稳定性:
力量训练旨在通过加强和改善腹部和背部肌肉之间的协调性来增强核心稳定性,稳定练习将增加患者抵抗退行性椎间盘更高负荷的能力。这是预防和治疗损伤的关键因素,因为肌肉组织在 40 岁后以每年 1 公斤的速度减少。后侧动态稳定计划将显着改善疼痛和残疾。每周进行 1-3 次的训练可以减轻疼痛,一旦疼痛消退并且患者能够恢复工作和爱好/活动并能够停止使用镇痛药,就应该继续进行。
动态神经肌肉稳定运动
通过加强髋伸肌、髋屈肌、腹肌和骶棘肌的锻炼来减轻疼痛并确保稳定性。其他重要的锻炼包括参与骨盆肌肉组织以恢复身体对称性,例如背部伸肌和腹部肌肉。专家建议拉伸背部伸肌并加强腹部肌肉,可以减轻施加在腰椎间盘上的一些压力。
可以进行以上的练习:卷曲、侧平板支撑、俯卧平板支撑、桥式和四点跪姿交替举腿和举臂。这可以进行到同时抬起相反的手臂和腿。在这些练习中,脊柱应保持在中立位置,没有任何补偿运动,骨盆不应倾斜。
认知行为疗法 (CBT)
对于患有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患者,由于该疾病的心理影响,还建议在治疗计划中增加行为疗法,因为患者可能会将持续的疼痛和长期退化与他们的背部变得越来越虚弱联系起来,这种额外的疗法已被证明可以给出更好的结果。这些错误的想法通常会引起对运动的恐惧,并可能导致避免脊柱运动。教育和建议还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并适应他们的应对策略。保持活跃和体育锻炼不会对他们的脊柱产生不利影响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实际上对脊柱有益,可以增加营养物质和血液流向脊柱结构,并降低椎间盘的压力。还应尽可能避免长时间的单一职位。背部护理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应鼓励患者保持定期活动。
相关治疗视频:
骨盆倾斜 - 仰卧,膝盖弯曲,将背部压入地板并保持此姿势最多 10 秒钟
部分仰卧起坐 每次重复保持 2-10 秒
髋关节屈肌拉伸
在大多数情况下单一的治疗对于腰痛的管理很难持久,短期缓解长期疗效甚微,脊柱学校对于客户多方位管理腰痛提供了捷径,了解它,才能掌控它。
我们是物理治疗师,我们拒绝标准化“食谱”式的治疗,每个患者情况都是不同的,对于康复的反应也是不同的,每位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任何康复计划都应该以患者目标为中心。物理治疗师是运动专家,我们会根据您的身体情况个性化定制诊疗方案。
你的腰疼管理专家——脊柱学校
关于我们
SPTA致力于通过物理治疗师的实践,教育和研究,提高社会对物理治疗在国家医疗保健系统中作用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践行物理治疗行业愿景,改善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诊疗服务、健康科普以及术后恢复,请持续关注我们
向作者咨询
公众号|PT 黄鲁
自媒体|物理治疗师黄鲁
相关文献:
Berdishevsky, H., Lebel, V.A., Bettany-Saltikov, J. et al. Physiotherapy scoliosis-specific exercises –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seven major schools. Scoliosis 11, 20 (2016). https://doi.org/10.1186/s13013-016-0076-9
Kinel E, Kotwicki T, Stryła W, Szulc A. Corrective bracing for severe idiopathic scoliosis in
adolescence: influence of brace on trunk morphology. ScientificWorldJournal. 2012;2012:435158. doi: 10.1100/2012/435158. Epub 2012 Apr 30. PMID: 22666119; PMCID: PMC3361273.
Qiabi M, Chagnon K, Beaupré A, Hercun J, Rakovich G. Scoliosis and bronchial obstruction. Can Respir J. 2015 Jul-Aug;22(4):206-8. doi: 10.1155/2015/640573. Epub 2015 Jun 17. PMID: 26083538; PMCID: PMC4530852.
Tsiligiannis, T., Grivas, T. Pulmonary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coliosis. Scoliosis 7, 7 (2012). https://doi.org/10.1186/1748-7161-7-7
Beck, J., 1995. Cognitive Therapy: Basics and Beyond. Guildford Press: New York
↑ NHS Choices, 2012.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online] Available at:http://www.nhs.uk/conditions/cognitive-behavioural-therapy/Pages/Introduction.aspx[Accessed 8th Jan 2014]
↑ Öst, L.G., 2008. Efficacy of the third wave of behavioral therap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46(3): 296–321
↑ Hayes, S.C., 2004.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relational frame theory, and the third wave of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therapies. Behavior Therapy, 35: 639–665
↑ Roth, A., Fonagy, P. “What works for whom? A critical review of psychotherapy research”. 2nd ed. Guilford Press: New York 2005
↑ Jump up to:6.0 6.1 Beck, A.T., 1976. Cognitive Therapy and the Emotional Disorders.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 Wenzel A. Basic Strategie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Psychiatr Clin North Am. 2017 Dec;40(4):597-609. doi: 10.1016/j.psc.2017.07.001. Epub 2017 Aug 18.
↑ Jump up to:8.0 8.1 8.2 Knoerl, R., Lavoie Smith, E. M. and Weisberg, J. (2016) ‘Chronic Pain an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n Integrative Review’, Wester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38(5), pp. 596–628. doi: 10.1177/0193945915615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