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神剧《疾速追杀4》,男主角有不死金身,真的有那么惊艳吗?

动作片《疾速追杀》系列以其高速刺激的画面和紧张激烈的情节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而最新一部作品《疾速追杀4》再次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危险和刺激的世界。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疾速追杀1-4」,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无需下载在线播放视频,畅享原画5倍速,支持电视投屏。
链接:https://pan.quark.cn/s/cecf6e230269

作为系列的续篇,这部电影延续了前作的特点,同时也有着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绝对不容错过的电影盛宴。
整部影片下来动作戏还是顶级的,虽然明显能感受到基努的迟钝了,但还是好看的。
其实全片一共就三场大战:大阪、柏林、巴黎。基本上每场都有半个钟头,再加上叙叙事,就快三个小时了。
结构很简单也很明确,三个城市三段戏:日本的冷热兵器大混战,德国的斧头帮肉搏,法国的速度与激情到大决战,算是各有各的看头。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里甄子丹饰演的盲杀手相当亮眼,戏份再多点的话,我甚至认为本片是双雄片,动作干净利落,情怀拉满。

另外,电影里有一处俯视视角的枪战动作戏,使用龙息弹的画面让人眼前一亮,电子游戏感特别强烈。
作为终章,很多人认为影片只有最后一小时达到了心中的预期。
其实也很好理解,尽管电影努力摆脱同质化,但是这种动作片在上限上已然天花板,于是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扩大版图。
却忘记了此系列开始的魅力所在:本就是爽快直白、如通关游戏般兼具真实感与滑稽感的简单作品。
直到最后才幡然醒悟,并将以上特质贯彻到底,于是如回光返照般,分别有了凯旋门车流的复杂和圣心大教堂俯视长镜头的简单与蒙马特高地楼梯战的诙谐的最佳体验。

不过没想到的是,始终保持住差异化的,居然是“别动我狗”这一主题,居然还能玩出新花样,实在是黑色幽默。
影片基本上最好的片段都是拍在巴黎,且确实把这座城市创新成了一个神圣的游戏空间。
由于前作铺设的既定范围,第四部必然无法真正完美地实现自己的意图,但其新尝试之于系列终结定位的必要性,是客观存在的课题。
而从成片来看,以动作作为新尝试之手段的设计思路,以及目前水准的新特质与系列基础风格的结合,依旧让本作具有了可看性。
一方面,它给出了约翰威克对抗组织的全貌,用大量的戏份交代组织领导人的形象。另一方面,它则给予了约翰威克以外的角色们更多的行为动机。
它对于约翰威克等人的人性化强调,在打斗中产生的肉体痛苦,以及被利用、压迫人性情感时的内心反应,都与系列前几作有着本质化的区别。

可以说,本作是系列中最情感化的一部,也是主题性最强的总结之作。
情绪的浓烈与内核的深沉,让它既像是系列的延伸,是朝向最终作的升级,同时似乎也变得不那么“疾速追杀”了。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无疑是对于系列的超越,与此同时或许也难免是一种对系列的“推翻”。
克兰西布朗饰演的高桌代表名为harbinger,有先驱、预兆之意,而电影中无论是对纽约大陆酒店下裁决,还是见证凯隐对侯爵的协助,以及最后决斗仪式的背书和举行,都是由他来负责。
也有朋友提到他与第三部仲裁者的最大区别是根本不用打电话与“高桌意志”沟通,自己就能决定不少事情。
个人觉得他才是侯爵的所谓“资源”,在协助他调动一切的同时,又是“高桌意志”的化身。
也因此当他说出血洗大阪酒店是无妄之灾、告诫侯爵的野心不能超过其能力时,言下之意就是高桌对侯爵无差别的做法不满,和对约翰威克动摇高桌的默许。

所以当决斗结束后,本应作为“败者附庸”的凯隐也被他授予了自由,证明高桌想要的就是一个真正有能力打破规则、但又忠实于规则本身的新“创世神”。
约翰威克正是这一个理想的人选,而侯爵只是一个蛇吞象的高桌眼中钉,有借刀杀人的意味在里面。
这部影片也已经很明确了高桌概念其实是规则大于个人的,从前他们视约翰威克的退出为违反规则之人百般阻扰,之后又因违规在酒店杀人再度加剧不信任。
但第三部后高桌或许重新评估约翰威克的价值,与其让他在规则外为所欲为,不如在规则内给他正当的杀个痛快,规则内给他自由才是对他个人最大的束缚。
也就是说第四部从结果上来看是双赢的,只是过程上得不偿失,但换个角度这也许是为第五部能彻底摆脱基努戏份作的铺垫。
也有人认为第四部结局事实上高桌的权威回归了,因为虽然反派死了,但是反派以他的牺牲反而保全了高桌的权威和传统。
因为约翰威克是在高桌的传统的决斗中在高桌的裁判的注视下胜利的,象征着约翰威克对着传统的低头。
而中间侯爵与温斯顿的对话,侯爵暗示败者的附庸要陪葬,按规则来就是约翰威克输了温斯顿陪葬,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但高桌代表否定了这一想法并给凯恩自由,说明他们真正的想法就是要一个重修秩序的象征。
所以有人说其实四的结局很可悲的,约翰威克到最后也没有超脱高桌的游戏规则。

甚至有观众怀疑反派的死根本就是计划好的,因为高桌其实还真的怕死磕到底的约翰威克,真怕约翰威克不再遵循游戏规则就躲着一个一个的消灭高桌的领事会成员拼命。
所以干脆推出一个傻乎乎的祭品,本来一开始的计划就是让约翰威克把他砍了之后消消气,两边都有个台阶下。
而决斗这个想法就是老头告诉约翰威克的,甚至有可能事实上就是高桌让老头提醒约翰威克有决斗这回事。这样靠着一个祭品约翰威克被安抚了,高桌面子也没丢。
为什么侯爵砍助手不砍老头?就是因为老头这个传声筒的作用在一开始就计划好了。
当然,这些都属于个人猜测,算是导演的留白,为大家提供想象空间,这是观影非常有意思的部分,也是这部影片在整个系列里独特的部分。

其实约翰最后死亡的结局也算挺好,因为感觉这个角色从1代砸开地板之后就没好好休息过了,本来他应该和爱人一起过余下平静的人生的,第一部开始的怒火应该在第四部的时候已经烧尽了。
很多人来说这个片子的世界观反而更吸引人,比如大阪那一场戏里,koji最后求死,是有两层考虑。
一是看到了温斯顿遭遇后意识到自己不死很可能会连累女儿,二是同为兄弟的前提下,他希望能用自己的死保护约翰威克和凯隐的家人。
所以koji求死是勇敢、正确、明智的选择,是这一部主题“brotherhood”以及“consequence”的体现。

另外哪怕约翰威克真的死了,反抗的种子也已经由家族、日本大陆酒店、温斯顿、包里王等人继承下来了,他杀掉新的长老和决斗中杀死了侯爵,也对高桌的体系产生了冲击。
如果两个剧版的反响好的话,结合其剧情在第五部做一个自下而上的高桌反抗让整个故事体系有个良好的收尾,即使基努只是当个彩蛋露脸,也还是有不少看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