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东97岁老人持有双枪,民警上门收缴,掏出证明后民警双手奉还!

2022-11-16 13:13 作者:小鱼儿说史  | 我要投稿

1996年,山东莱芜97岁老人,因持有双枪被人举报,当地民警立即上门依法收缴。然而没想到,这位老人拒绝上缴,转身走向柜子,拿出一张微微泛黄的纸张,对民警说道,先看看这张纸条! 

民警接过,看了纸上内容后,立刻给老人行了敬礼。原来这张泛黄的纸,是老人合法持有枪支的证明。 那这位老人是谁,他是怎么获得双枪的呢,他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这位老人就是滕西远,1925年10月出生在山东莱芜,从小就是一个可怜孩子,十岁的时候,父母就相继离世,大哥二哥也离家参军,滕西远只能带着两个弟弟乞讨为生,可是没想到,因为战乱原因,两个弟弟最终饿死在滕西远面前,见识了战乱带给人民的痛苦,再加上受大哥二哥的影响,滕西远也立志成为一名救国救民的军人。
 
13岁那年,滕西远找到八路军的抗日大队提出想要参军的想法,但是因为他一直吃不饱饭长得又黑又瘦,队长就让他过两年再说,但是禁不住滕西远的软磨硬泡,让他加入到到村里面的“锄奸队”。
 
可是没过几天,滕西远就因为当众将一名小鬼子抹脖子而被日军记恨上,为了保护滕西远的安全,除奸大队只能将他送往八路军抗战前线。
 
1940年夏天,鬼子加快了蚕食鲁中抗日根据地的速度,疯狂地实施“三光政策”,面对敌人的残忍行径,中国军民并未退缩,在党正确的领导下,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多次扫荡,捣毁敌人的十几处据点,尤其是杨家横战斗的胜利,更是闻名整个山东。

 
滕西远也参加了这次战斗,在这次战斗中,日军占据高地将八路军围困住,当时滕西远正好躲在鬼子旗手背后的土堆后面,看到他正有秩序地挥旗,瞬间明白这是鬼子的指挥员,当兵的人都知道旗手在一支队伍中的重要性,于是,滕西远举起手枪,干脆利落的将鬼子一击毙命。”
 
随着旗手的倒下,日军也乱了阵脚,与八路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当子弹用完时,就进行“白刃拼杀”,滕西远在与敌人拼刺刀时,一个日本鬼子从后面偷袭刺向滕西远,滕西远愿意靠本能反应躲了一下,但是刺刀仍然刺进滕西远的胳肢窝,但他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忍住剧痛,将面前的敌人刺死。
 
在这一次战斗中,滕西远表现优异,共有六名鬼子死于他的枪下刀下,年仅15岁的滕欣媛也被授予一等功,司令员廖容标亲自将一只毛瑟手枪递到滕西远手中。
 
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成为炮兵连长的滕西远属于粟裕将军的华东野战军,1947年七月,华东野战军准备国民党第11师进行围歼。
 
一天傍晚时分,滕西远和战友进行巡视时,发现一个山沟里驻扎着一队敌军,两人偷偷上前观察,发现敌军有迫击炮,山炮等精良武器,如果贸然行事,定会对我军造成严重损失。
 
而这时,滕西远与战友两个人共有一支手枪、三颗手榴弹和一支冲锋枪,在经过考虑以后,滕西远让战友先回驻地找援军,自己则带着所有武器见机行事,以鸣枪为信号。

 
滕西远爬到高处,看天色已暗,突然计上心头,约莫好援军到达时间,突然高声喊道:“同志们,冲啊!”“下面的人听好了,缴枪不杀。”
 
然后干脆利落的下面扔下一颗手榴弹,然后鸣枪向援军发出信号,突如其来的动静吓得刚刚驻扎好的国民党第11师措手不及,认为有大量的解放军已经将自己包围,全部匍匐在地。
 
援军听到信号后立马出击,将第11师团团围住,这场战斗未费一兵一卒就为我军夺取大量的精品武器。
 
滕西远又荣获一等功,粟裕将军亲自将一支德国产的匣子枪挂到滕西远的身上,不停地夸奖他,称赞他为“孤胆英雄”。
 
身为军人,滕西远一直将国放在第一位,参加过大大小小多场战役,在滕西远的额头上,有一块被炸弹炸伤的疤痕,即使时光流逝,但是疤痕不曾褪去,似乎在向所有人诉说着滕西远当年在战场上的英雄事迹,这是一枚挂在额头上的“勋章”。

 
解甲归田后,滕西远一直在老家莱芜工作,1982年,当看到国家不允许私人保留枪支时,就将自己所获得的奖励——两把匣子枪找到部队领导主动上交。
 
部队领导知道这两把枪对滕西远有重要的意义,在枪膛中灌了铁,以后将手枪归还给滕西远,让他留做纪念,并且还开出枪支持有证明。
 
97岁的老人家依旧精神矍铄,时常跟子孙后代自豪的说起当年战场上的事,老人将两柄手枪仔细的用红布包好,有时也会拿出来细细的抚摸这两“位”战场上的好伙伴,回忆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山东97岁老人持有双枪,民警上门收缴,掏出证明后民警双手奉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