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记载的历史,就是最好的历史:为什么光武帝刘秀很少被提及?
毛主席对刘秀的评价:“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三个“最”准确的概括刘秀的过人之处,也深刻的表达了主席崇高的敬意。
光武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代孙,王莽末年,与其兄刘伯升起兵造反,一路过关斩将,于公元二十五年登上帝位,光复了汉家的统治,建立了东汉王朝,定都洛阳。
刘秀是从田间走出的贵族,他的特殊出身是他日后能够以“仁德治国”的根基所在,他生性乐于耕种,又通晓经书大义,开创了世人赞誉的“光武中兴”时代。
以柔术智取天下的刘秀,没有始皇帝的霸气,没有汉武帝的雄强,没有唐太宗的政治与军事才能,但他创下的伟业也毫不逊色,所以为自己赢得了“位面之子”的美誉。
刘秀本是皇室宗亲,为何刘秀这代会成为农民?
刘秀虽然是汉高祖刘邦的子孙,但传到他这已经是第九世了,汉朝实行推恩令,其实就是用来削弱宗亲实力的一种措施,到刘秀的父亲刘钦的时候官职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令,还比不上一般的家族富庶。
传说刘秀降生之时便天生异象,赤光照亮整个房间,刘钦就很奇怪,派人去问会占卜的人,经过推算,卜人只回答说:“这是件吉利的事,不用多说了。”
同年,刘钦房前长出了三株小米,每株九个穗,长得十分旺盛。刘钦看着这三株小米,就为儿子取名为“秀”,就是庄稼抽穗开花的意思。
刘秀在后来的执政期间,他曾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并经常发粮赈灾,减少徭役和兴修水利,以此来养民生息,造福天下苍生。即使是在他去世之前,还下遗诏道:“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
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这与那些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又风光大葬的历代帝王们,有着天壤之别。
很多神秘的预言,连历史学家都被怀疑自己是在搞历史研究,还是在说神话所以,光武帝很少被提及。现在大部分历史书都只言片语般略过。
有句话说:没有记载的历史,就是最好的历史。
可以说在中国历代皇帝当中最为神秘,最为最为独特的一个,就是光武皇帝。研究它是要付出很多代价的。搞不好会毁了很多历史学家的荣誉、学术地位和学术名誉。
个人认为有几个方面:
一:刘秀建国后,以宽待人,没杀功勋大臣,反而给这些人高官厚禄,让其回家养老,没有引起许多历史争议。
二:刘秀奉行以柔治国。恢复经济,减轻百姓负担等措施,进而恢复生产,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
三:刘秀与手下众将和睦相处,给百姓以和平局面,让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进一步缓减社会矛盾与官民矛盾,其人格魅力为后世所称颂。
四:刘秀的为人处事方式,以低调为主,从不张扬,以情与爱对待家人与族人,成为历史有名的仁爱之皇帝,信奉儒学,以儒家思想为冶国之道。
五:缺少伟大的对手,成功的过程相对平坦
常言道对手是最了解你的人,一个伟大的对手才能让自己变的更强大,也是成就你的人。
刘邦之所以名声大,是因为他有项羽这个伟大的对手。霸王项羽的英勇无畏、霸气柔情,也间接的成就了刘邦,毕竟能击败霸王项羽的男人岂是弱者?
朱元璋之所以名声大,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成吉思汗一手缔造的曾经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铁骑,虽然几十年的太平盛世让蒙古铁骑的威风不再,但虎死不倒威,对底层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和起义军来说仍是强劲的对手,正是赶走了残酷的元朝统治者,恢复了汉人统治,朱元璋才会让人牢记。
刘秀的对手呢?是王莽和更始帝刘玄,一个作茧自缚,以远超当前时代的政策弄的天下大乱;一个能力平平,心不够狠,既然能杀了刘秀兄长,却不想着斩草除根,反而还给刘秀东山再起的机会,这样的对手又如何能衬托出刘秀的伟大?没有对手的陪衬,刘秀的成功就显得过于顺利,缺少爆点,不讨史家或学者的青睐,少人记录。
我觉得这正是刘秀帝做事低调,运筹帷幄的儒帝风范。就象前汉时期的大将卫青一样,戍边几十年,之所以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并不能说没有战争的苗头,而都归功于被卫青消灭在萌芽状态,其功德只能在霍去病之上,然而其知名度却没有霍去病那样火爆。
用现在人的说法就是不会制造绯闻,露脸少不懂炒作,我认为这就是刘秀帝名气低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