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悸:心阳不振证

2023-07-20 05:14 作者:从零开始学中医  | 我要投稿


心悸的诊断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了,这里不再重复。

      心阳不振:舌淡胖

      主症:心悸不安,形寒肢冷。

      什么是心悸呢?

      心悸就是心慌,是一种不自主的心脏跳动的自觉症状,正常人是感觉不到自己的心脏在跳动的。心主血脉,主要的定位是心,因此,心悸、怔忡、心痛是心的主要的定位症状,我们称为必有症状。

舌诊上焦:

      胸闷气短:舌尖为心肺,心阳不足。

      慢性咽炎:舌尖中部为咽喉,慢性咽炎多见舌尖中部凹陷。

舌诊中焦:

      胃胀、纳差:舌中凹陷为脾胃虚弱。

      乏力、易疲劳:舌两边胖大,肝脾两虚,肝主筋,脾主肉,故有此症状。舌诊下焦:

      腰膝酸软、下肢冷:舌根凹陷,为肾阳不足。

      

      证机: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心阳不振这个证一定是一个器质性的心脏病,或者说是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心律失常,持久性的。一般这个时候他要把他的心律失常恢复过来、复律比较困难,所以临床表现实际上他的心悸属于征仲的范围,我们前面讲到了名词解释叫征仲,他心慌、心悸、持续不解,稍劳则甚,然后遇到外面的惊吓他可以发作或加重一点。

      伴有的症状,伴有一些阳气虚弱,不能够温养心脉、不能够温养形体的表现。如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

      舌苔脉象,舌苔脉象可以出现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者沉细而数。心悸脉数大多属虚,不一定是反应热象的一种脉证,而大多是虚,跳得很快。因此他是一个阳气不足,不能够温养心脉,导致心神不宁这样一种情况,治疗的方法要温补心阳,还要镇心安神,还要宁心安神。


心悸:心阳不振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