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马蹄》: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一而不党,命曰天放
接着学习庄子的外篇《马蹄》。
庄子认为,世代所称赞的善治马者,其实非善治也。那是改变了马的常性,对于马来说,那是残忍的。同理,他推及到圣人治理天下是一样的问题。
庄子认为真正的圣人,不会像治理马匹一样的治理天下。普通老百姓,都有自己的基本需求,满足自己的天性就够了。有衣服穿,有食物吃,衣食住行无忧就万事大吉了。他们也不会像那些仁人志士,去搞什么拉帮结派,这就是老百姓的基本天性啊!
所以,在一个道德足够高尚的国度里,他们的人民,一定看起来是淳朴的,是稳重的,是快乐幸福的。在那里,山是如此高,也没人去开凿隧道;水是如此清,也没有人去摆上船只;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啊,都生活在一起,他们共同组成了一方家园;一眼看过去,人和动物其乐融融,草木茂盛,花儿竞相开放。

在那种社会中,动物们不会害怕人类,人类当然也不会害怕动物们。他们都居住在一起,像是亲密无间的伙伴;孩子们可以爬上树枝,看着小鸟儿玩耍,鸟儿们也不会惊慌,还会到处歌唱。在这种至高道德水准的世界里,人类是和一切生命共享这个世界的。
在这样的世界中,又怎么会有善和恶、美和丑、君子和小人之分呢!
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他们虽然没有得到很高的教化,但是他们的本性都同于天地大道;他们没有过多的欲望,这样的生活才是简朴纯真的啊。我们现在追求的自由,在那里的人民看来,本就是与生俱来的,自然而然的啊!

从三皇五帝之后,世间有了圣人,他们费尽全力,绞尽脑汁,制定仁义的准则。从那时开始,人们便走进了迷惑不解之中;他们放纵自己,谋求快乐;他们约束自己,制定礼仪;从此,这天下便开始有了君子小人之分了。
如果以前的淳朴还在,就不会有现在条条框框的约束!如果玉石没被开凿毁坏,又怎么会有持在手里的玉板呢!如果至高的道德没有丢弃,又怎么会用得着提倡仁义呢!如果每个人都自得其乐,又怎么会提倡礼乐呢!如果到处鲜花盛开,又怎么会修建乐园呢!如果到处都是天然的流水鸟叫声,又怎么会编排六律呢!
庄子在《马蹄》中,描绘的民之常性的地方,是一个极乐世界,一个伊甸园,一个天堂……,那是人们一直向往的地方!庄子认为,我们本来就生活在那个地方,后来是因为欲望的膨胀,那个世界才消失了,所以他提倡去除枷锁,回归自然。

有没有感觉“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