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Nature丨基因泰克尝试PROTAC联合双抗在结直肠癌探索

2022-10-12 18:28 作者:Biotech前瞻  | 我要投稿

昨天的文章有提到当下是做药人的黄金时代,但在没有解决创新药支付问题之前,依然是卖药人的至暗时代。这就导致冰火两重天的奇异景象。一方面,各种新型的药物研发技术的搭配组合,从单抗到双抗,从ADC到PDC,从CAR-T到duoCAR-T,再到跨界的双抗ADC、Protac-PD-L1,我都有追踪过。但实际进入到III期验证阶段的还是少之又少。最近,看到一篇Nature期刊上描述的基因泰克的PROTAB技术,将最先进的Ptrotac和双抗技术进行糅合,效果如何呢?

——双抗的进展——

在正式解读文献前,我们先回顾下双抗和Protac两条赛道的进展情况。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BsAb)通过对传统的单抗药物进行改造与修饰,可以同时结合两种不同抗原,有望通过协同信号抑制作用、加速肿瘤细胞降解、增强免疫应答调节等方式,提高肿瘤靶向特异性,发挥更好的抗肿瘤疗效,可有效解决临床试验设计的困境。双抗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s,但囿于技术的限制,靶点的进展缓慢,一直踯躅前行,鲜有进展。

图片

随着抗体工程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机制的夯实,双特异性抗体已经从1960年的概念,到了产品陆续上市的阶段。截止到2022年8月,全球已经有9款双抗/融合蛋白上市,这里做一个解释,因为Kimmtrak(tebentafusp-tebn,IMCgp100)属于T细胞受体(TCR)疗法,双功能融合蛋白,严格意义上不是双抗,所以,也有统计双抗上市的产品为8款。

双特异性抗体,相较于单靶点单抗,有很多双抗都是依托于I/II期研究快速审批上市。

图片


以三类以肿瘤为适应症的双抗为例:

  • 靶向T细胞和肿瘤(代表产品:CD3/EpCAM双抗,卡妥索单抗)

  • 肿瘤双靶向(代表产品:EGFR/c-Met双抗,埃万妥单抗)

  • 双免疫双抗(代表产品: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单抗)


都聚焦了临床尚未满足的患者需求,基于伦理,监管机构给与了快速审批附条件上市,以满足患者最大的临床治疗的需求。毫无疑问,双抗已经从理念到实际应用实现了突破。

——PROTAC——

PROTAC,全称为靶向诱导蛋白降解联合体(Proteolysis TargetingChimeras),是近年来异常火热的概念。PROTAC能够与目标靶蛋白(POI)和E3连接酶结合形成三元复合物。在体内可以将靶蛋白和E3酶拉近,使靶蛋白被打上泛素标签,然后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

 

图片


PROTAC技术

理论上来说,使用催化量的药物,就可以降解细胞内80%以上的蛋白质,从而使靶点从“不可成药性”变成“可成药性”属性。因此,PROTAC技术在克服耐药和靶向不可成药靶点方面潜力巨大。


——PROTAB——

基因泰克在Nature上公布的标题为《Antibody targeting of E3 ubiquitin ligases for receptor degradation》,药物技术设计思路如下。

图片

PROTABs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双特异抗体,将可识别糖蛋白D的N末端表位(gD)的抗体臂与已知的IGF1R的抗体进行组装,新产物称之为PROTABs (Proteolysis-targeting antibodies)。将PROTABs加入到表达RNF43或ZNRF3融合的gD的细胞(gD-RNF43-Flag或gD-ZNRF3-Flag)中,可诱导细胞表面IGF1R的降解,而不表达异位连接酶的细胞不受影响。

研究团队表明这种方法可以使结直肠癌特异性降解。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检测额外的细胞表面E3泛素连接酶和跨膜受体基质,研究团队证明该技术适合于“按需”降解

图片

PROTAB的扩展及优化

同时,研究团队也进一步对PROTAB进行了相应的扩展及优化。


注释

  • 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是一种细胞表面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各种组织和癌症中的生长因子信号传导。

  • 而RNF43和ZNRF3是两种细胞膜E3连接酶,能够通过触发Wnt受体的Frizzled(Fzd)家族的泛素介导的内溶酶体降解来调控Wnt信号。



参考文献

Nature. 2022 Oct;610(7930):182-189.


Nature丨基因泰克尝试PROTAC联合双抗在结直肠癌探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