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海军总监扬言“联俄抗中国”,他辞职活该

文/行走斯图卡
德国海军总监舍恩巴赫(Kay-Achim Schoenbach)最近被迫辞职了,据路透社报道,他主要是因为发表了一番关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争议言论,不过从更多信息来看,他讲的话包含了很多意思,而且把中俄两国都包含了进去。
据环球时报1月23日报道称,舍恩巴赫在访问印度的一次闭门会议上,宣称“应该予以普京总统相应的尊重”,“克里米亚半岛已经失去了,永远拿不回来了,这是事实”——这段话乍听起来似乎还算正常,只是不符合西方的“政治正确”,然而接下来的话就值得玩味了。舍恩巴赫随后说,用极低的成本可以换取俄罗斯配合欧美对中国的遏制,“印度和德国都需要俄罗斯,帮助对抗中国”;鉴于他是在访问印度时说出来的这番话,所以这才是他这番话的真实目的。
也就是说,舍恩巴赫其实说了两段话:一段话是“实在话”,另一段话是“异想天开”;但讽刺的是,他因为“实在话”的那一半被迫辞职了,至于“异想天开”的那段,反而无人问津。
舍恩巴赫说,克里米亚拿不回来了,这确实是事实,但是西方一直不肯承认这个事实;如果西方真的想帮乌克兰夺回克里米亚,2014年就已经出兵了,而不是到现在只能靠毫无意义的外交抵制,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所以当舍恩巴赫说,尊重普京、尊重克里米亚已经归属俄罗斯的事实时,他触犯了众怒,这是扯下西方的遮羞布,让它们在大庭广众下出丑——正因为如此,舍恩巴赫被迫宣布辞职。
他由此扯到了中国头上,就让人莫名其妙。舍恩巴赫对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恶劣,自上任以来,他就一直对中国放狠话,比如他曾声称中国“每四年就扩增一支法国海军”、威胁要派军舰穿越台湾海峡,还在外交场合污蔑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是“与杀手和罪犯交易”。
看得出来,这位海军总监其实就是美国在德国军方内部的传声筒,他的每一句话都是替美国发声,而不是从德国的实力地位出发;包括这次“联俄抗中”的构思,也是华盛顿一些人的“奇思妙想”。
当然,西方没有人指责他的这番话“不对”,是在侵害德国的利益。“反俄反华”作为西方某些人的政治正确,已经内卷到一点偏差都不允许的地步,“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稍有差池就是“异端”。
舍恩巴赫的辞职事件,应该成为给欧洲的警示:什么才是欧洲真正的利益,是华盛顿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吗?追随美国一头扎进东亚这个“高级房”,对欧洲有好处吗?为了实现华盛顿针对中国的期许,欧洲有些人寻求“联俄抗中”,本质问题就是自己力有未逮,不得不面临顾此失彼的境地。
对于这个问题,舍恩巴赫没有想明白;不过幸运的是,德国总理朔尔茨似乎已经想明白了,那个一直对华强硬的外长贝尔伯克似乎也明白了一些道理,在与中国外长王毅的视频会议中,她收敛了此前的高傲姿态。
有些人,不给点颜色是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但是“亡羊补牢”总比“执迷不悟”强。波罗的海的某个小国,看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