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感和孤独感是抑郁症的最大风险因素
今年2月发表在《临床心理学与心理治疗》上的研究显示,抑郁症和早期社会适应不良有着密切关系,这种社会适应不良往往会表现出“我是个失败者”、“我一文不值、没有作用”等想法或话语,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羞耻感和孤独感是抑郁症的最大认知风险因素。
羞耻是一种痛苦的情绪,涉及对自我的潜在或实际的负面评价。羞耻感不一定是对社会的不适应,就像健康的自豪感或适当的内疚一样,适量的羞耻具有有益的社会功能。

但过度的羞耻会导致的问题是:它会减少人的社交能力——会容易被贬低、拒绝、排斥。
相比之下,有的羞耻感可能在各种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和维持中发挥作用。比如说饮食失调,边缘化或自恋,特别是情绪障碍,包括自杀念头与行为。
羞耻感与情绪障碍、抑郁症相关的一个原因是:过度或长期的羞耻感会使一个人感到不被重要的人(父母、恋人)所爱或不受欢迎。这种受挫的归属感和由此产生的长期孤独感,会增加抑郁和自杀的风险。
羞耻与抑郁症和自杀有关的另一个原因,可能与社会地位低下有关。
抑郁和羞耻感通常都涉及到挫败感、自卑感,甚至陷入困境(例如,身体、工作或生活不足)。在羞耻和沮丧中,都有一种绝望得想要逃避——从一个人的压力境地、卑微的地位、尴尬或羞辱的记忆中解脱出来。

羞耻感和孤独感有哪些应对策略和治疗方法呢?
抑郁症与“早期的羞耻”和“社会孤立”最密切相关。这意味着最有可能患上抑郁症的人倾向于:
①.感到孤独、与众不同和脱节,经常担心自己不属于或不适合。
②.相信他们是糟糕的和有缺陷的——如果暴露他们的真实身份,就会有严重的缺陷或天生就不被人所爱。
如果没有治疗,适应不良的图式通常会通过图式一致的情况和无效的应对策略得到加强和延续。例如,由于对拒绝和遗弃的强烈恐惧,那些为自己的身份感到羞耻的人(即,感到深深的缺陷和不可爱)可能会通过孤立自己或与他人保持距离,来应对羞耻感。
这不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因为它限制了测试一个人的假设是否正确的机会。例如,假设人们发现他或她有缺点时,会拒绝这个人。不检验这些假设,会让人相信一个人确实存在严重缺陷和不可爱,无法适应或不属于任何地方。

好消息是,可以通过治疗治愈羞耻感:
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以“同情和接纳”为中心的图式疗法和催眠疗法,可能对治疗羞耻感特别有帮助。这些疗法能教患者如何平衡情绪调节系统,缓解放松自我紧张、焦虑和忧郁的负面情绪,体验到安全和温暖的感觉,减少对自我同情的抵抗力,并以自我善意回应自我批评。
图式疗法和催眠疗法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羞耻,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早期适应不良的图式,并降低患精神心理疾病的风险。它们还可以帮助患者识别核心情感需求(例如,对安全、情感滋养、自由、自主的需求),并选择健康和适应性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核心需求。
他们还可以通过这些疗法学习有效地应对技巧、放松技巧和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以及更灵活思考的策略,从而让自己能够更好地生活。
原文原创自荣新奇教授心理堂,如需转载,请取得许可并标明出处。